读书:《月亮与六便士》

2019-07-08 16:44:12

 
## 抛妻弃子

有这样一位父亲和丈夫,事业不错,妻子文艺,儿女双全。却在某一天留下一封简单的信和微不足道的金钱,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离家出走了。

现实中,这样的人应该是不多的。而且常理之下,是要遭受严厉的谴责的。但我第一次听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我就在心里给那个人做了辩解。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就是一个这样的父亲和丈夫。整个故事也可以看作是给出了一些辩解。

## 活该如此

如果这样一个人,接下来的生活潦倒困窘,也许是大快人心的。

书中的主角离家之前”处理“了自己的财产,离开的时候自己也只带了不多的金钱。之后住在破旧的旅馆里,没有收入,借钱度日。

甚至一度卧病在床,吃喝全无,无人知晓,险些死在圣诞节的夜里。

被朋友接到家里救了过来,却又“勾引”了朋友的妻子,害得朋友肝肠寸断。很快却又“逼死”了已经跟随自己私奔的朋友妻子。

没有什么时来运转。年近半百时,孑然一身,飘走海外,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山里。之后又身患麻风病,双眼失明。最终客死他乡。

世俗看法,一句“活该如此”,也许一点也不过分。

## 身后成名

但是,假如这样一个人,死去之后却因为自身表现出来的“才华”而青史留名,身价大增。大家的看法会有什么改变吗?

书中的主人公,死后以生前的绘画才能而名扬天下。为数不多的作品价格不菲。

## 堪当楷模

书的结尾,主人公的妻子生活富裕,儿子事业有成,女儿婚嫁如愿。

妻子充分地暗示同丈夫关系的和睦。儿子写书展示父亲的慈爱。

## 上帝,魔鬼,《圣经》

作者向主人公的妻子和儿女讲述完主人公的惨死情况时,儿子“颇有些道貌岸然的样子”说了一句:

上帝的磨盘转动的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

妻子和女儿低下了头,以示对这句看起来像是来自《圣经》的句子(其实不是)的虔诚。

作者则以腹诽(到了唇边,却控制住没有说出来)了他的牧师叔叔这种情况下会说的话结束了整个故事:

魔鬼要干坏事总可以引证《圣经》。

## 月亮和六便士

相对普遍的理解:“月亮”代表崇高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的苟且。

一个在天上,可望不可及;一个在地上,弯腰可及。

作者似乎是讲了一个放弃“六便士”而去追求“月亮”的故事。

## 六便士和月亮

书的中文译者提到另一种说法。

对于作者的前一本书《人性的枷锁》里的主人公,有评论家说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作者喜欢这个说法,就用来作了下一本书的书名。

译者认为这和上面“追求理想,鄙弃便士”的说法是一致的。

但我还未看过《人性的枷锁》,个人暂时更倾向于这是对“终日仰慕月亮”的批判。按照这种解读的话:“月亮”代表宏大却虚妄的幻想;“六便士”代表微小却实际的实践。

## 文学的“月亮”和“便士”

书中主人公的妻子,热衷于结交作家这个群体。作家们也许正是她心中的“月亮”。而作家们聚会时看似幽默风趣的言辞之下更多地其实是对稿费这种“便士”的兴趣。

## 生活的“月亮”和“便士”

作者在全书的大部分都只是试图尽量客观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故事快结束时试图为主人公进行的“辩解”实际上来自于第三者之口。

也是一位父亲和丈夫。事业生活也都不错。没有像主人公一样散尽家财,离家出走,但却突遭变故,一文不名。之后同样远走他乡,辛苦劳作,生儿育女,努力赚钱。他说自己:

从某一个角度讲,我也是个艺术家。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着他的那种热望。但是他(主人公)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

实际上作者后来描写到几位“塔希提”——主人公最后生活所在的小岛——上给他讲述主人公的故事的人,都是为着生活这个“六便士”而生活人,但是作者显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月亮”。

## 原则的“月亮”与“便士”

正如《原则》这本书试图所讲的,一个人行事最重要的部分是应该据有某种”原则“。

《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里最让读者抱不平的是救了主人公画家。那时主人公的画作一张也卖不出去,而画家至少是靠画画有着一个不错的日子。画家就只因为看出了主人公所变现出来的天分,就处处想着念着主人公,即使是不断受到主人公的挖苦和嘲讽。正是这样的关怀之下,促使他圣诞节时央求自己的妻子允许邀请孤单一人的主人公来家里过节,并因此救了就快死掉的主人公。却没想到自己的妻子随后爱上了主人公而抛弃了他。即使这样,画家也并没有因此记恨他的妻子和主人公。

如果说主人公为了追求”月亮“而放弃了”六便士“,这名画家的内心也有他的月亮——对天才的怜惜,对妻子的爱。

他所遭受的那些让读者也愤慨不已的不平,相形之下,也就成了他眼里的”六便士“。

## 月亮 + 六便士

一种可能的心态是”为什么不能月亮和六便士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其实现实种的多数人都更接近于这种心态。正如我们多数普通人,不会一味地相信”理想“,也不会一味地追求“混日子“。我们寄希望于先捡够足够的六便士,再伸手去摘月亮。

而悲剧往往在于,我们虽然知道“月亮”并不是那么容易够得着的,却往往低估了捡拾“六便士”的难度。直到多年以后,才发现我们自己很可能揣着寥寥无几的便士,望着遥不可及的月亮。

## 除了月亮和便士

当人们关注一样或几样东西的时候,很容易认为世界上就只有这几样东西。非此即彼的选择,让人们痛苦。

主人公人生最后的岁月,和一个土著女孩在一起。女孩不懂也不追求主人公好比月亮的艺术,不懂也不追求主人公妻子好比便士的优越生活。她只是陪伴着他,照顾他,埋葬他,按他的嘱托烧掉他最后的作品。

说起来,她反而更像是参透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人。

## 流浪

我内心不止一次冒出过要去流浪的想法。我觉得流浪的过程里抬头就能看见月亮,低头就能捡到六便士。

也许我这也只不过是一种“仰慕月亮,忽视便士”,也许我现在本就在“抬头月亮,低头便士”的流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