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 | 推荐阅读
支持: 天涯论坛、淘股吧

[经济杂谈]自9月13日开始记录国内外经济新闻大事(转载)

原文 | 楼主:昭名 (*)
昭名 @ 2010-09-15 09:39:30
  %2010年 09月 15日 07:09
纽约金价大涨2% 突破历史高点
   投资者周二推动黄金价格触及历史高位,因为他们继续买进该贵金属,以弥补全球经济复苏减速和美元贬值可能带来的损失。
  
  纽约商交所Comex分部交投最活跃的十二月黄金期货合约结算价涨24.60美元,至每盎司1,271.70美元的结算价历史高点,涨幅2%,盘中高点为1,276.50美元。成交量较低的九月黄金期货结算价也上涨了24.60美元,至1,269.70美元的结算价纪录高点,涨幅也为2%。
  
  在备受关注的德国经济预期指数公布后,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因为该指数出现了大幅下滑。
  
  金银交易商GoldCore负责人Mark OByrne表示,避险需求依然存在,因为近期的经济复苏力度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且担心未来市场动荡可能加剧。
  
  美元走低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对于使用其他货币的投资者而言变得便宜,从而提振了黄金需求,促使黄金走高。
  
  其他贵金属周二也同样走高。Comex十二月银期货结算价报每盎司20.432美元,涨幅为1.4%,盘中再创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20.550美元;纽约商交所十月铂期货涨2.9%,并触及了8月4日以来的最高点;十二月钯期货涨4.5%,触及了4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
  等欧洲再次危机的时候黄金要涨到多少?
昭名 @ 2010-09-15 09:40:56
  2010年 09月 15日 09:20
韩国楼市重挫 政府托市成效甚微
  =========================
  中国什么时候楼市也重挫?
昭名 @ 2010-09-15 10:30:41
  为什么现在卖茶的这么多呢?难道真的有N多人喝茶?
昭名 @ 2010-09-15 10:44:50
  版主请删一下这些广告,本来是记录心得体会的,看多了影响视觉啊
昭名 @ 2010-09-15 13:47:54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09-15 13:14:01 

    作者:天马自由 回复日期:2010-09-15 13:02:56 
      补充一点,如此这样,面对国内通胀的局面,又该怎样应对呢?
    ######
    
    太动荡不安了,本人智力有限,数据有限,猜不出走势。
    
    2007-2008年重复,加息,计划经济,再加息,再控制物价,财政补贴油价粮价,这次是房地产瀑布式下跌。
    
    美元跌下80点心理关卡,国际大宗商品(石油大豆粮食)超级快速通货膨胀随时上演,只是时间更短,也许大宗商品暴涨到2011年3月就涨不动了,因为世界萧条了,曾经悠闲度假的希腊r人m民都觉得生活太苦暴d动了。
    
    也许2011年10月,大宗商品价格比现在还低50%,加元,澳元,加拿大房产,暴跌成灾了。
    
    太动荡不安了,本人智力有限,数据有限,猜不出走势。
  ======================================
  感觉海宁水平很高
昭名 @ 2010-09-15 13:49:52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09-15 13:34:18 

    作者:aromatic2000 回复日期:2010-09-15 12:15:30 
        目前通货膨胀确实尚未失控,要看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再看2011年6月到12月,那么非食品的物资的走向。
      ================================
      请LZ说详细点。
    ######
    非食品价格在春节期间如果暴涨,并且在春节后居高不下,则表明2009年超发的货币进入普通商品领域。证明资金已经开始抛弃人民币,转而持有货物(虽然货物有仓库等持有成本,但是资金认为值,因为涨价会超过持有成本)
    
    资金感受到的负利率,不是负1%,而很可能是负3%或者负5%。
    
    资金是用脚投票的。
    
    所以说,现在通货膨胀尚且可控,因为非食品领域的商品尚未普遍上涨。
    
    如果非食品暴涨,则离货币紧缩和经济萧条不远了。如果不进行货币紧缩,则通货膨胀洪水滔天,FGW管不住。如果非食品的价格春节后回落,则泡沫尚可持续。
    
    2007年底,欧美的房地产泡沫也是被石油为主的商品价格暴涨刺破的。2007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就是经济萧条的前奏。
    所以,越是非食品价格暴涨,越是要紧紧捂住钱袋,就像2007年底猪肉暴涨。
    
    除非船长彻底疯掉了。
  
昭名 @ 2010-09-15 15:47:40
  马建堂: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会持续两三年www.eastmoney.com
2010年09月15日 13:00
    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举行。15日上午,在全球经济展望会议上,中国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为消费品投入,以消费者为主导,不学英国、学美国,应该学德国,买房就是为了住。就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和调整的艰难性,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慢慢做。以下为马建堂在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马建堂:这是外国朋友担心的问题,也是中国朋友担心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中,我前面已经讲了去年添量的贷款,巨大的货币供应量,各位专家都认识到这样的投放速度在出口减少,增设的投资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必然是表现为两方面:
  
     马建堂:第一,房地产的泡沫压力;第二,产能过剩。因为中国的股市,老百姓刚刚被蛇咬一口,不敢盲目的进,因此必然进房地产、必然进产能过剩的区域。对这两个问题,同时今年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我说分析了框架,还是西方经济学投资消费出口,但是中国的经济形势为什么突然之间出现了一季度、一季度GDP增长,一季度、一季度往下滑的状况?
  
    马建堂:第一,有基数的原因;第二,是宏观调控调整政策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三大政策变量,就是内部三大政策调整。一是房地产的政策;二是对产能过剩、对于高耗能项目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强行措施要缩减;三是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整顿。这三项政策一出台很多银行的贷款有的违规不敢放了,这样经济自然出现调控所预想的结果。
  
    马建堂:所以,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家的担心是正常的,同时调控的方向我认为在中国一直在说,不要学习英国、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我们要学德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为消费品投入,以消费者为主导,不学英国、学美国,应该学德国,买房就是为了住,所以买房为了投资、为了投机,对不起,就想尽办法不让你赚更多钱,中国房地产发展就正常了。
  
    马建堂:就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和调整的艰难性,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慢慢做。
  
  ==========================================
  是否在告诉那些炒房的人,赶快收拾包袱跑路,别怪我没提醒你
  房地产如果倒下,那么大宗商品也得倒下,特别是钢材期货。
昭名 @ 2010-09-15 17:25:16
  作者:xiaozhu909 发表日期:2010-9-15 2:17:00

  今日凌晨,也就是美国时间的午盘时间,美元暴跌。相对应的,黄金、石油持续走高...美股也由跌转升。而恰恰是在欧洲经济数据利空的影响下出现的,而又那么凑巧,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是恰逢其时的举办,时间似乎有些凑巧。当然,没有证据的事不能妄下判断。不过,我们应该适当的分析此时美元的暴跌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
     从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我们就已经预示着要走进全球消费力下降,但是逐步高通胀的时代,其中我们自身就有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可以说,走进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但也有外围的推波助澜。关于这方面我不再多说,以前的十次论汇率战文章都有描述。
    这次我想说的是,全球都在通货膨胀,当然有快有慢。然而只有美国依然维持在低利率低通胀的水平当中。难道真的像传说一样,上帝就是偏私美国人吗?当然不是!一个金融危机重重的国家,为什么反而受伤最少?除了对外进行各种政治和一些国家级的金融手段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行动,而这一切,都是跟黄金、美元、石油有关系!
     全世界主要国家对于黄金的储备量是这样的,第一名是美国,8000多吨,占外汇储备的75.9%,接着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等,中国排第十位,仅600多吨。而事实上,从08年开始,美国透过黄金期货交易,大量的平抑了美元贬值的风险,透过种种金融手段和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在炒高了美元的同时吸引全球各个国家透过美元购买黄金,一方面美元升值,一方面各个国家又透过兑换美元来购买黄金来渡过经济难关,起到保值的作用。
    因此,即使是到目前为止美元的印刷量已经达到2007年的一倍多,但国内的流动性及货币依然坚挺,民生物资及消费品价格稳定。利用黄金做杠杆来规避风险不算高招,最高明的是,不管是美元贬值还是升值,都可以让黄金大涨,而自己则透过强大的金融工具把风险扩散到全世界。
     我们再次回到目前的论题,从目前来看,美元贬值之后对于股市和商品期货的攀升带来较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德国9月份经济预期指数的调低,对全球必然引发对于欧盟危机可能对全球二次探底带来影响的担忧。而这时候美元的异动确实太为巧合。
    相对的,前期我在汇率战文章中分析过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不会改变,只是逼中国妥协了很多条件之后,没有马上大幅升高汇率,但事实上,仅仅是缓慢的升值也比想象当中快得多,城下之盟签订之后我们认为可以趁机喘口气调整经济政策,可是时间往往比想象的要紧迫。透过自身的贬值相对应的也会给中国造成很大压力。尤其是达沃斯论坛的当口。
    后面,我们国家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内外局面?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中美的贸易逆差一定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至于这次美元、黄金、石油带来的连锁效应是什么,到底最终目的又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为了缓解美国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压力,把风险传导给别的国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2010年起,新的十年,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多。但,能让我们犯错误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但愿,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臆测,而不是将成的现实。或许有的朋友会再次说我阴谋论,但我要说的是,很多事,已经成为了事实,未来我们犯错误而欠下的债,必然有还的一天!
  ==============================
  有道理
昭名 @ 2010-09-15 17:35:32
  作者:孤狼望明月 发表日期:2010-9-15 14:45:00

  天涯上现有很多筒子们在讲加息, 好象一加息,通货膨胀就降下来了, 房地产泡沫就会破掉,经济就趋于平稳。但如果有脑子, 清楚想一下, 就知道加息不可能。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现在国家经济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如权贵主义和贫富悬殊,这类问题解决是用货币工具无法解决的。是需要上层建筑有所调整,目前看来看难。
    二、现在经济增长模式来看是投资推动型的,也可以讲, 是政府主导的开发区、大型国企、大量基础设施推动型的。关于这种模式大家很清楚, 一挖一建都是鸡的屁,关键是钱进谁的口袋。另外这些投资大多无收益,所以现金流大多靠信贷。加息会让这些工程都成为烂尾,也断了决策层财路,而且这种大量的工程推动型的项目也能农民工兄弟和大学生蚁民一份口粮,也就是维稳了。 加息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目前地产总理讲的调控二难呀。
    三、有些筒子讲不加息,热钱不冲击食品价格,低层老百姓活不下去,社会就不稳定了。但大家要明白,在目前我党的掌控力还是很强的。
    四、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是供给不足和外部推动型的,很难通过加点小息就可解决, 从信贷解决是王道。决策层不是傻子。
    五、从目前的老美压人民升值趋向来看,加息更是不可能了。
     一句话, 中国看经济问题,还不如从权贵的利益趋向分析更可靠,所以讲加息至少今年不可能。
  ===================================================
  加不加息,吃的东西用的东西都在涨,最切身的体会:一块钱的千层饼越来越少了,少到可以一嘴吃进去
昭名 @ 2010-09-15 17:42:50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09-15 12:52:47 

    作者:ltaotao007 回复日期:2010-09-15 10:43:31 
    
      当前,美元指数81,
    ######
    大宗商品暴涨进入以周为单位的倒计时。
    中国又要重复2007-2008年先把自己弄得高烧,然后被迫货币紧缩浇冷水,的悲剧了。
    
    黄金,石油,大豆,凡是可以摸到的,有用的商品要暴涨了。
    这个暴涨也许是非常迅速的,太多留在债券里的资金犹如惊弓之鸟。
  ==============================
  期待大豆暴涨,不是因为俺不爱国,而是因为俺多了点期货
昭名 @ 2010-09-15 22:22:26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09-15 21:55:32 

    作者:jere2003 回复日期:2010-09-15 21:45:24 
    
      M2的增幅已经下来了
      现在唯一的可能是美国经济2次探底,美元再度贬值
      中国肯定会跟近
      否则楼主的结论不成立
    ######
    猪肉进入涨价周期,要到2011年6月才进入下降通道。
    美元按正统看法,可能进入贬值通道,石油粮食等10月马上进入暴涨通道。
    
    2007年10月到2008年6月,猪肉暴涨与美元暴跌(对应石油粮食暴涨),发生了什么?
    中国股市彻底崩塌。
    太相似了,如果有阴谋论(战略论),那么阴谋者肯定研究了中国的猪肉价格周期(34到36个月一个涨跌轮回)。
  =============================
  按海宁所说,如果硬搬生套的话,可以是2010年10月猪肉价格暴涨,美元暴跌(对应石油粮食暴涨),中国股市有可能在10月份进入下跌周期
昭名 @ 2010-09-15 23:56:01
  作者:生于0715 回复日期:2010-09-15 11:23:08 

    对于美元下跌的一点思考
    
    在9月15日0点多,美元兑日元和欧元暴跌的时候,我与网友就美元汇率问题进行了简短沟通。 现在将我对美元走势的一些看法,进行简单整理和背景思考总结,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生于0715 0:21:53
    米元的走势受米国国内政治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说,在竞选之前一年到半年的时间,米国要降息,刺激经济,给在台上的总统增加竞争筹码。  而降息的结果,就是美元的汇率往往会走弱。  今年,奥巴马面临巨大的压力,中期选举如果失败,那他的声誉会降到空前低点。 但是,米国政府现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已经用尽。  也就是国内政策用尽 那他只有着眼于国外政策
    
    在我看来,美国经济危机的基础原因是贸易逆差过大。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或者说是表面现象。 基础原因还是美国人的总体收入能力停滞,同时消费持续增加,然后穷人的底子薄,很容易陷入资不抵债、然后申请破产的境地,也就形成了“次贷危机”。
    
    同时,需要分析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政策。 在全球化的开放经济中,与以前每个国家的封闭经济最关键的不同,就是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美国处于财政盈余、贸易盈余的状况,然后导致生产过剩;而2008年“次贷危机”,是美国陷入严重的贸易逆差。 而奥巴马却采取和1929年类似的凯恩斯这样做法,而凯恩斯主义在当时实际上是失败的。 另外,奥巴马在次贷危机之后,即使推出新的刺激计划,结果是刺激了民众的消费。 但是,由于全球化经济的影响,美国民众的消费更多的是变成了进口品的消费增长,结果并不没有明显增加美国人的就业,而是大幅增加了贸易逆差。 那么,这样的政策让米国经济加速进入新的危机和长期萧条的“稻草”。 
   前一段时间,米国的逆差又到了临界点,意味着世界经济已经到了边缘,因为美国而再一次发生经济和金融危机,并且正式开始进入大萧条的阶段。 
    
    那么,奥巴马现在只有最后一条路,先解决外贸逆差问题,米国经济才有好转的可能。 记住,这仅仅是可能,因为贸易逆差是多方博弈的过程,不是米国想减少就减少的。 就像对癌症病人进行化疗,有可能治好(但是实际上往往治不好,因为有副作用,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还要杀死白血球) 但是现在,奥巴马面临国内的选情,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而奥巴马解决外贸问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汇率,让美元贬值。 理论上,美元贬值减少进口,增加出口。 而且,现在奥巴马的选情又这么急迫,因此必然会考虑在美元贬值上“下猛药”。 所以,美元指数最近几天明显下挫,急迫要求人民币升值,都可以看做是奥巴马急迫心情的体现。 可以说,强制性地美元贬值基本上是奥巴马的最后一条路了。 这就是我前一段时间说的,大家要关注美国贸易逆差。 因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很可能要导致在中期选举的时候,美元被强迫贬值。
    
    但是,要注意,这些外汇政策都属于各国之间动态博弈的过程。 美元想贬值,但是它不一定能够贬下去。 首先,美元即使贬值,也不一定能够明显解决贸易逆差,只是让现在的问题得到缓解。 因为,现在国际化分工存在系统性的问题,需要通过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推倒重来”而解决。 当然,美国的问题得到缓解的意思是,其它国家可能就会受不了。
   首先,欧洲经济现在也急剧变冷,需要通过出口来刺激。尤其是中国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买日元债券,已经让日元升的很高了。现在日元已经涨到十几年来的高位,再涨的话,将对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同样,人民币升值,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的虚弱状况暴露。 虽然在过去一段时间,各国都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各国的经济状况实际上越来越差。 这个差还没有完全表现在经济的表层,而是更多体现在各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大幅削弱。 所以,美元一旦跌到一定程度,其它国家就很难承受。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欧元、日元、澳元、加元、人民币尽可能要顶住,不让美元下跌过多。 所有,动态博弈的结果就是,美元汇率如果继续大幅下跌,会导致各个货币竞相贬值。 当然,汇率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各国经济相互摩擦的状况会越来越多。 所以,又是我以前说过的,1929年经济危机最初的局面可能重演。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最脆弱的经济体首先垮塌。 也就是说,最没有汇率话语权、抗风险能力最弱(也就是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最低)、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的经济体,将在博弈过程中首先垮掉。
   然后,脆弱经济体的垮掉,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把比较强的经济体也拖入危机,然后世界正式开始长期的经济大萧条。
   那么,多说一点中国经济。 现在美国已经开始急眼了,因为美国大部分的赤字现在都来自于中国,因此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减少双方的贸易不平衡。 而如果人民币真的被迫大幅升值的话,那么中国经济就非常困难了。 因为,据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超过75%,也就是3/4。 如果中国人民币大幅升值,就会导致大量的出口企业关门,依赖于出口的房地产和铁公基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过去几年,从出口经济中退出的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因为出口企业老板把赚的钱都投入了房地产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 那么,按照过去的思路,这次人民币升值后,从出口退出来的资金也会进入房地产,推高房地产价格,刺激一下经济。
   但是,时移世易,水无常势。 过去的钱进入房地产,但是将来不一定。 如果这些老板看清楚势头,在从实业出口中退出后,直接换美元存到国外,那么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作者:生于0715 回复日期:2010-09-15 11:39:59 
  
    转帖一条网易的新闻。 需要关注的是最后一段话! 看来粮储的库里米不多了。
    
    ------------------------------------------------------------------------------------------
    
    北大荒提价三成抢购新稻大米
    2010-09-15 01:30: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跟贴 3 条 手机看股票
    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东北水稻将进入收获期,北大荒(600598.SH)收购预案显示,该公司今年计划以每吨2600元的价格收购新稻,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30%。业内人士认为,在水稻涨价的大背景中,目前微利甚至已经亏损的大米加工厂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
    
    根据北大荒9月9日公布的书面材料,北大荒控股的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米业集团”)2010年~2011年度预计收购原料水稻239万吨,按每吨平均价格2600元计算,需资金62.1亿元,其中拟向银行办理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保函、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银行授信业务55亿元。
    
    北大荒收购预案公布的今年水稻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涨幅达到30%。2009年,米业集团2009年~2010年度预计收购原料水稻180万吨,按每吨平均价格2000元计算,需资金36亿元。
    
    中华粮网分析师邹伶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水稻市场的行情决定了北大荒计划的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大幅提升。邹伶艳说,2009年收获的东北粳稻目前价格区间在每斤1.20~1.30元之间,出米率达到70%的一等粳稻价格已经抬到每斤1.35元的高位,但是有价无市,农民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可以出售,既然陈稻的价格都在每斤1.20~1.30元的区间,北大荒计划以1.30元的价格收购新稻也是情理之中。
    
    每斤1.30元的计划收购价,让米业集团面临较大盈利压力。由于今年上半年水稻价格大幅上涨,米业集团利润严重缩水。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8.4%,其1~6 月累计生产大米3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万吨,累计销售大米等产品98.7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49万吨;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0.3亿元(同比增长44.3%),但因成本承压,净利润只有1593万元。
    
    北大荒的遭遇并非个案,国内另一家大型水稻加工企业的负责人透露,其位于东北地区的一家加工厂前年赚了2000万元,去年赚了1000多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因水稻价格大涨、大米价格又受到管制,已经造成了亏损,今年全年能保本就不错了。江西方河米业有限公司经理乐兴农介绍,加工大米目前每斤只有1分钱的利润,如果水稻收购价格再上涨,他们企业也将陷入亏损。
    
    邹伶艳测算,如果北大荒以每斤1.30元的价格收购一等粳稻,按照70%的出米率,每斤大米出厂价应在1.86元左右,运到南方地区加上运费每斤要达到2元左右,而目前南方地区品质较好的中晚籼稻加工成大米后每斤价格只有1.80元左右,东北粳米每斤比南方籼米贵0.20元,价格上对南方消费者已经没有吸引力,销量因此减少的话,北大荒的经营利润估计会进一步压缩。
    
    
    中华粮网预计东北水稻今年将丰收,这将缓和一部分水稻收购价格上涨的压力。2010年东北粳稻播种面积约5570万亩,同比增606万亩,增幅12.21%。虽然今年不利天气因素较常年偏多,但6~9月东北地区整体降水、光照较充足,加之因春播推迟,今年农户大多选择了早熟及中早熟种子,且国家又对东北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均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中华粮网预测,2010年东北粳稻总产约2374万吨,同比增263万吨,增幅12.45%。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为平抑价格上涨,国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水稻库存,2009年临时收储的500余万吨粳稻几乎全部售出,今年补库需求很大,如大量收购新稻补库,收购价格上涨将难以避免。
  
昭名 @ 2010-09-16 00:02:46
  作者:生于0715 回复日期:2010-09-03 23:06:37 

    微妙的局势 -- 橙灯?
    
    具体来说,最近网友跟我说,楼市又重新开始上涨了。 我表达我的个人观点:楼市是最后一波了,而且幅度不会太大,因为整个盘子太大,资金抬不动了。 而且,楼市跟股市的不同在于,一旦楼价开始下跌,那就是无量空跌,随便可以跌个30-50%。 这又像人们先登山,然后跳悬崖。 登上的时候,觉得自己越来越高,感觉很好。但是,突然一个失足,就直接到了悬崖下面去了。 拥有房产的人们,每年看到自己的房价增长,心理上非常高兴。 但是,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房价可能会在突然之间下跌50%以上,甚至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 而房价的下跌,将与粮价的上涨有直接关系,粮价又与其它多种因素有重要的联系。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主粮价格翻倍基本上已成定局,但是形势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 8月下旬,理应是蔬菜价格最低的时令,而北京零售菜场的黄瓜价格达到3-3.5元,是2009年同期价格的2倍,更是3-5年前的3-4倍。 同时,下半年如果不大量印刷钞票,房地产、铁公基、汽车及其上游钢铁、水泥、建材家居家电等行业就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垮掉;而如果大量发钞,就会直接将蔬菜、水果、杂粮等食品价格再推上一个新的价格台阶。 目前,不论跟房地产相对比,还是跟菜价相对比,的主粮的价格之低,已经到了极其荒谬的地步。 在海量的新钞票发行的背景下,菜价继续上涨也是很正常的。 那么,如果主粮价格还不大幅上涨,那么就会让人感到绝望。 因为,以现在的主粮价格与通货膨胀状况进行对比,如果粮食价格不翻倍,农民们都会停止种粮和卖粮,让数亿城市人无粮可吃。 到时候就不是粮价的问题,而是当人们无粮可吃的时候,将会变成粮食无价的问题。 所以,下半年粮价必须涨,而且上涨幅度不能小,最少应该翻倍。 而如果粮食价格上涨,必然导致日用品价格上涨,并且刺激各种支持性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引发整个社会的“价格上涨螺旋”。 问题是,考虑到土地状况、天气状况和农民积极性问题,即使下半年粮价翻倍,中国下半年的粮食可能都已经不够了,也就是有可能会出现无粮可吃的情形。 再考虑到国际游资随时准备撤走、出口贸易可能面临大滑坡,那么进口粮食也将成为问题。 当然,不论粮价翻倍还是粮食无价,中国经济也将经历全面瓦解的状况。 而且,这种状况正在迅速逼近,有可能随时发生。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中美关系。 因为,很多人人们认为,美国可能通过经济“阴谋”和军事行动,要压垮中国经济。 而我与一些朋友沟通的时候,一再强调美国目前是支持中国经济现状,根本没有什么“阴谋论”。 如果美国想弄垮中国经济,随便对中国施压即可,根本不需要处心积虑弄什么“阴谋”。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现有的经济模式一直依赖于对美国的出口而维持。 而离开美国的支持的话,中国经济立刻被“打回原形”。 那么,要让中国经济垮掉,美国只需要逼迫人民币升值,或者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措施(因为中国不实施市场经济或者人/权问题),甚至只需要进行美元加息(人民币也必须被迫加息)。 可以说,实施其中任何一点,都会让现在的中国经济直接game over。 这就像一个全副武装、实力强大的人,在面对身体虚弱、随时可能倒下、而且依附于自己的人。 如果这个实力强大的人想让这个虚弱的人倒下,只需要轻轻推一下这个虚弱的人,还需要处心积虑搞“阴谋”吗? “阴谋”永远是弱者对强者的方式和手段,强者根本不屑于、也不值得对弱者实施阴谋。 而且,中国盛行的“阴谋论”更是中国社会的群体性精神分裂的结果:一方面处处依赖着强者,离开强者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却妄想自己比强者还强大,还经常幻想着强者要“阴谋”自己。 但事实上,美国现在不仅没有“阴谋”中国,还在尽力扶持中国现在的经济。 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增大。 而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经济又进入贸易逆差承受力的临界点,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美国队中国出口增加,来降低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减轻美国的贸易逆差压力。 但是,美国仍然在忍耐着,年初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基本上消失。 可能是美国领导层也发现,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弱不禁风。 如果压迫人民币升值,那么会引发游资大量撤离,以及中国出口严重衰退,现有的中国经济模式无法持续。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美国经济不仅受到中国的严重波及,而且还得被迫腾出手来,帮助收拾中国这个烂摊子。 也就是说,美国在国内经济形势日益恶化的时候,对中国表现得更加宽容,承受更多的贸易逆差,希望中国经济还能够维持。 而这样做的好处是,美国人希望,通过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宽容,免得让美国现在的执政团队陷入美国内部萧条、外部中国经济瓦解的“内外交困”局面。
    
    不要说美国打压中国了,即使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支持力度,现在的中国经济都难以维持。 对于中国人来说,需要具有清醒、甚至是冷酷的认识。 首先,弱不禁风的中国经济不是美国宽容就可以持续的。 随着关键时点的接近,经济规律开始真正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以前人们违背规律的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那么人们受到的惩罚就越严重,后果影响也越深远。 其次,人民币既然对美元美元升值,也就意味着问题更加复杂。 本来,在我最初的设想中,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之后,就考虑进行橙灯报警。 比如说,人民币升到 6.5或者 6的时候,现在中国国内的游资会趁机开溜,而且中国进口将猛增、出口大幅下滑,随着游资的出逃和贸易数据变化,人民币实现大幅贬值,并且引发国内物价大幅上涨。 但是,人民币在汇改之后,从人民币和美元的比价6.82升到6.76,总共升了不到1%。 同时,美元指数从88跌回80,幅度为10%左右。 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上相对于其它货币在贬值。 实质上的贬值对中国出口形成很强的支持作用,让中国经济还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运转。 而当美元升到83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又贬值到了6.8的水平。 而人民币这个阶段的走势,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异常的表现。 因为,这次汇改之后的人民币表现,是数年前人民币开始升值以来,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同时,人民币在实质上盯住美元,让形势进入更加微妙的状况中。 这种微妙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平静,但是在底层暗流涌动,让一般人忽略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并对形势的变化产生错觉。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先升值、再贬值”的路线图可能不会再出现,游资可能在人民币不升值的时候就开始出逃,引发人民币大幅贬值,并且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果游资不等人民币升值就出逃,那么人民币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直接开始大幅贬值。现在,很多人准备等人民币升值之后再换美元,想把所有汇率的钱都赚到自己的手里。 那么,这些“贪小利”的人们可能将没有机会再换到美元,然后手持人民币的人们“见财化水”。
    
    人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大家都在关注橙灯的时候,那么橙灯可能不会亮,然后直接变红灯。 从目前整个社会氛围来看,很多人都在考虑换美元,包括国内的居民和进入中国的大规模游资。 其中,有一些中国局面在持续地换美元,这些人包括一些正在进行投资移民的人,另外还有一些先知先觉、然后将自己的财产换成美元避险的人;当然,而更多国内居民觉得人民币大量发行、物价上涨过快的,所以等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再考虑换美元。
   另外,进入中国的大规模游资也有两种:一是大规模的主力游资,这些游资单位数额巨大,数年前就进入中国,现在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另一种是大规模的的大规模主力游资,这些游资单位数量较小,但是数量众多,今年以来进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 那么,不同的群体因为心态和资源状况不同,其地位是不对等的。 持续换美元的国内人群,因为个体资金数量较小,而且进入中国的游资数量巨大,因此现在很容易就跟进入的游资进行对冲,然后离开中国,这些人并不担心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的问题。 因为,即使人民币升值,对他们来说也影响不大;而人民币开始贬值的话,他们将更庆幸自己的先知先觉。 而等待时机换美元的群体中,散户游资和一般居民处于明显的资源劣势,而主力游资则具备各种资源优势。 主力游资拥有很大的主动权,他们早在几年前进入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退出路线。 而一旦他们找到机会,然后全面撤退的话,就会导致外汇储备大幅降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拥有的资源优势,会掩护和支持他们的大规模撤退行为。 更为关键的是,一旦他们开始撤退,就必须防止散户游资和国内居民也换美元,抢占他们意图占有的利益。 或者说,中国现在的M2已经有差不多70万亿人民币,如果散户游资和国内居民恐慌起来,共同争夺现在的2.5万亿美元储备(约合17万亿人民币),那么必然会出现“狼多肉少”的清醒。 所以,他们开始撤离的时候,必然要阻止散户游资和国内居民换美元的行动。 也就是说,一旦主力游资开始行动,那么进入中国的散户游资和中国国内的居民,也就失去了换美元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资金换美元走人。
    
    本来,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这样的形势很容易判断。 随着人民币升值,这些主力游资可以通过人们的高涨情绪,顺利地“出货”换成美元。 那么,散户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跟主力游资一起换美元。 但是,由于中国采取的人民币不升值的政策(防止出口骤降和游资逃离),那么主力游资的操作必然会改变方式。 而假如人民币对美元不升值的情况下,这些主力游资就开始撤退的话,那可能是在美元明显前兆的状况下,人民币突然开始贬值了。 比如说,某天人们突然发现,外汇储备快速减少(因为这些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期),随后人民币开始大幅贬值。 到时候,后知后觉、等着人民币升值之后换美元的人们,想换美元都来不及了。 或者说,如果大量的散户游资和中国居民都等着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那么人民币可能就不升值。 人民币不升值的好处,就是让这些散户们缺乏换美元的动力。 然后,主力游资开始走人,中国经济和人民币价值“退潮”,大量的散户们被搁在了“沙滩上”。 根据基本的市场规律,市场走势往往跟大多数人的期望相反,那么主力游资的撤退行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也将措手不及。 而且,再结合现在的国际国内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大萧条的时间越来越接近,国内大通货膨胀的状况随时可能爆发,导致主力游资都会“手忙脚乱”地逃跑。 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橙灯”不亮,直接就亮“红灯”的情形。 也就是说,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并且引发经济的全面瓦解。
  作者:生于0715 回复日期:2010-09-03 23:10:08 
  
  
   现在,中国面临几大不确定关键因素,决定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方向: 1、美元升值;2、粮食价格;3、楼市价格;4、贸易出口;5、发钞速度。
   其中,美元和粮食是最敏感指标,也是直接因素。 如果美元指数大幅上升,可能说明世界经济大萧条开始,主力游资开始快速撤离,那么人民币能够在短时间内(少于3个月)开始贬值。 如果粮食价格开始大幅上涨,那么人们开始抢购粮食,并且引发抢购美元的状况,并迫使主力游资加速撤退,那么人民币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始贬值。 而一旦这两种情况发生,那么人们就很难再换到美元了。 不论楼市价格明显上升或者明显下降,有一部分炒楼资金都会卖掉房子,然后撤出楼市,那么这些钱就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或者保值渠道。 而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中,只有粮食生活日用品以及美元值得投资,这些钱必然会转向这些产品,并且引发1、2两种情况。 如果贸易出口减缓,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A、难以覆盖住主力游资撤退的部分路线,那么会导致主力游资加速撤离;B、更多的散户境外游资会采取观望态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枯竭,一旦外汇储备停止增加,就意味着开始减少,加速主力游资和散户游资的撤离。 如果继续现在的发钞速度或者加快发钞,以挽救资金链趋于紧绷断裂的房地产和铁公基、附属产业汽车业,以及钢铁水泥、建材家居、建筑机械等等上游行业,那么就会引发房价上涨和出口下降,导致粮价上涨并迫使游资加速撤离,也会导致人民币贬值。 而3、4、5的情况如果发生,会在中短期内形成连锁反应,引发人民币贬值。 所谓中短期,是指3个月-1年。 也就是说,如果上述5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人们换不到美元;而且,任何一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形成人民币贬值,粮食价格上涨两个相伴相生,相互影响的情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人民币汇率和粮食价格是现有经济机制的基础。 也就是说,“大机器”能够维持运转,是以外汇管制和粮食价格管制为基础的。 (当然,不仅仅是这两个,我会在以后的“垄断企业价格”部分中,利用中国“货币发行机制与中国经济”的系统图明确表示出来。) 更需要明确的是,粮价管制支持了外汇管制,让廉价的血汗劳工成为可能,因此也就支持了出口,以及房地产和铁公基等一系列的国内经济拉动措施。 那么,一旦粮价上涨,现有的经济系统就会完全瓦解。 这也是为什么各种价格可以涨,比如说房价可以涨、菜价可以涨,但是偏偏粮食价格不能涨的原因。 只要控制住粮价,那么中国还可以做“国际民工”,赚着大量农民工的血汗钱,然后支持“大机器”的运转。 而一旦粮价上涨,各种日用品的价格也会迅速跟着成比例上涨,结果会是出口经济里的农民工和城市经济中的中低端白领即使工作,也是得不偿失。 那么,无数人就会回流农村,无数人则无处可去,靠着抽取底层无数血汗奴工生存的大机器,也会迅速瓦解,变化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 这时候,有的人会说,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买粮食和猪肉,缓解国内的粮价上涨。 实际上,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首先,国际粮价在各种消息的配合之下,已经大幅上涨,而且人们预测牛市将持续。一旦中国加大在国际市场的粮食购买,会把国际粮价炒上天,甚至可能像俄罗斯那样进行出口限制。 比如说,美加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一旦粮价暴涨,那么他们会首先保障日本、韩国等国的粮食供应,然后再供应全世界。 因此,世界可供出口的粮食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卖给中国。 另外,一旦粮价开始上涨,游资和居民们会立刻采取行动,更加迅速地抢购美元。 然后,美元储备大量流失,中国将没有钱用来买粮食。 也有的人说,国家可以拦截这些游资,然后把外汇储备保存住,给大家买粮食。 但是,这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国际游资是受本国军事力量保护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就必须按照国际规则保护这些资金的合法权益;其次,人们并不知道,现在的外汇储备到底投资到了哪些地方,这些外汇储备的实际盈亏状况如何,到时候需要使用外汇的时候,这些储备还能够变现多少; 第三,根据历史经验,民众需求是最后思考的因素,那么粮价上涨可能更加促使外汇储备加速减少,没有人会留下这些储备给民众买粮用的。
    
    也就是说,外汇储备和粮食价格食问题是现在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而粮食价格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全面分析过中国经济之后,所有的问题都会回到一个最初的起点,也是人们经常说的:老百姓只要有饭吃,经济就不会出问题。 那么,老百姓有饭吃的关键在于,粮价保持稳定。 如果粮价稳定,那么日用品价格就会稳定,而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就比较强,人民币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自然坚挺。 即使有的游资撤离,还有新的游资会进入,来寻找价值“洼地”。 但是,一旦粮价大幅上涨,并且引发日用品价格上涨,反过头来再支持粮价大幅上涨的话,就会导致人民币失去购买力价值,造成游资和国内居民抢购美元、“夺路而逃”局面。 更重要的是,大量农民工和大中城市3000元收入以下的无房人群,将会陷入无饭可吃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就会出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中国粮价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 当中国的M2从12万亿增加到72万亿(预计在2010年底超过,或者明显超过),也就是通货膨胀6倍。 同时期,房价上涨达到10倍,日用品、服装等等价格也明显上涨。 现在,在深圳珠海的生活费用,已经与香港澳门有一拼。 很多深圳珠海的居民到香港澳门采购日用品和服装等,因为香港澳门的产品质量好得多,价格还便宜得多。 但是,中国粮价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完全是拜中国的粮食价格管制“所赐”。 而实际上,根据现在的市场和社会环境,粮食价格随时会大幅上涨。 而且,粮价上涨将在短时间内发生,幅度会非常可观。 一旦粮价开涨,价格上涨1倍很正常,并且可能引发社会性缺粮,进而影响到日用品和其它产品价格,并且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按照粮价的无价格弹性特点,再加上粮食短缺问题,粮价和日用品价格轮番上涨的话,粮价上升5-10倍也很有可能。如果达到这个幅度,那么现有的社会经济迅速瓦解。 而且,连锁反应的速度会很快,从粮食迅速传递到基本日用生活品,从局部迅速传递到全部。 一旦粮价开涨,现在人们关心的房价、股价等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为什么现在说粮食问题? 因为,现在中国的粮食已经到了临界点,现有的粮食管制机制随时会被打破。 从整个社会的十年周期来看,从1999年底到2010年底M2货币印刷增加6倍,再加上各个环节垄断集团的支出日益庞大,因此各种生活费用,包括水电油气、住房、医疗和药品、教育、工业品等等各个方面,价格都翻倍甚至十倍以上地进行上涨。 在农业领域,过去两三年的光景,土豆白菜都翻了好几倍,达到2元/斤的水平。 而姜蒜更是超过10元/斤,给大家心理上很大的冲击。 虽然zf要求打压菜价,而且动用很大力量宣传蛊惑民众,并且打击所谓的“典型”,但是基本上没有实际效果。 因为,海量的货币堆积在那里,再加上种菜成本逐年上升。 更重要的是蔬菜中间环节里,高昂的油费、路费、摊位费、工商管理税费,然后再加上中间商的一定利润,还有运输环节的损耗,造成终端价格超过地头价格的十几倍,有的甚至达到几十倍。 当然,无论如何,当菜价大幅上涨的时候,都会导致地头菜价在一定程度的上涨,并且让农民种菜多一点积极性。 当社会其它产品价格和菜价等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涨起来的时候,粮价却仍然保持“稳定”。 而这种稳定并不是像西方国家大规模进行农业补贴的稳定,而是蓄意压制粮价的“稳定”。 这就意味着,粮食价格已经到了边缘。 人们都知道粮食比价不合理,而且今年粮食明显减产,另外粮食是无价格弹性商品。 所以,人们都能理解,一旦粮食价格上涨,那是无法刹住闸的。 过去对粮价压制的时间越长,粮价上涨的力量就越大,上涨的过程就越迅猛。 所以,人们的神经现在已经非常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人们抢购粮食的风潮。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存粮与抢购之间的关系。 人们的存粮越少,抢购的欲望就越大。 现在人们家里存粮都很少,都是一家买个十几二十多斤的米面,够很短一段时间的口粮,然后现吃现买。 那么,如果人们害怕粮价上涨,开始囤积粮食的话,就会直接导致粮食需求急剧增加。 以北京为例,北京现在有将近2000万人口,如果按照一家4口人计算,那么就是500万个家庭。 假设,现在人们看到粮价要上涨,每家屯粮200斤,以供家庭3-5个月的粮食消耗(每人每月消耗粮食10-13斤,属于一个偏低的数字)。 那么,人们屯粮的举动可以在1周内完成。 而如果北京要应付人们屯粮的举动,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调进10亿斤(5亿公斤=50万吨)的粮食。 如果用25吨的大卡车拉货,需要从各地进行2万辆/次的运输,而且还不包括市内运输。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大量的粮食运输不及,会出现粮食脱销现象,让人们更加恐慌。 当然,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北京是不用担心的,相关部门会组织各种资源,粮食充足供应,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为保障北京供应是政.治要求。 但是,如果换到另外的城市,比如说其它人口达800万以上的二线城市,那么粮食供应商就会减少供应,然后坐地起价,甚至囤积不卖。 而粮价上涨会引发人们更加恐慌地购买,并且迅速波及到周围地区。 而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恐慌情绪会快速波及到周边地区。 到这个时候,安抚人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民众都害怕自己连饭都吃不上。 如果想保持粮价稳定,国家就必须大量放粮,稳定民众情绪,压抑粮食价格。
    
    一旦粮食抢购风潮开始,人们将疯狂地抢购粮食,而中间商将更加积极地囤积粮食,而粮食生产者将更加惜售。 这样下来的结果是,人们不用再考虑买房子了。 有钱人也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换成粮食和美元。 因为,人们有粮食吃的时候,会考虑买房、买车、结婚等等问题;而没有粮食吃的话,所有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弄到粮食吃上饭才是真的。 这时候,关键问题就发生了。 当资金都在房地产、铁公基、钢铁水泥、建材家居等等行业中的时候,70万亿的M2显得并不充裕。 比如说,北京一套房子可以很容易卖到200万元以上,这些钱才能购买3500万套房子。 如果按照房屋空置达6500万套左右的状况,假设每套房子110万元,那么卖掉这些空置房,就能够把所有的M2耗光。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的统计,从2004年开始,全国粮食连续丰收。 现在,每年全国的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 那么,如果M2中的10万亿元进入粮食市场买粮的话,可以把1万亿斤的粮食价格抬到10元/斤。 不仅如此,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商品率为30%左右。 即使大宗农产品商品率达到50%,那么这1万亿斤粮食中,大约5000亿斤是粮食生产者(农民和农场工人)及其家庭的口粮,不论价格多少都是不会卖掉的。 而可供销售的粮食约有5000亿斤,只需要5万亿元就可以把粮食价格炒高10倍。 而且,根据动态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思考(我在前面阐述过机理),只需要1万亿元就能够把粮食炒高10倍。有的人跟我说,资金不会去炒粮食,因为炒粮是要枪毙的。 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根本不用资金去主动炒粮,只需要城市居民多买点粮,中间商增加库存并且放缓供应速度,以及农民少卖点粮,市场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数倍,而市场供应减少到之前的几分之一。 比如说,北京一城的人口如果按照上述的方式,每户存粮增加到300斤,那么就再增加5亿斤粮食的需求,总共增加的粮食需求就是15亿斤。 那么,全国现在有8亿非农人口,合2亿家庭(一家4口人)。 那么,一家囤积300斤粮食,就是在很短时间内,增加600亿斤粮食的需求。 同时,粮食加工商通过增大原材料库存、降低出货数量,中间环节增大库存,也可以增加同样多的粮食需求;农场和农民减少卖粮数量,一点一点地卖粮,也可以减少同样多的粮食供给。 那么,全国粮食就会在短时间之内,形成2000亿斤的粮食供求缺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不需要外来资金,可以让粮食奇缺,粮价暴涨。 如果外来资金真的介入,比如说以开办粮食加工厂的名义,大规模进行粮食储备,对粮食需求更加“火上加油”,那么粮价会涨到哪里,谁都不知道。 而这些屯粮的行为,都只是正常的日用生活性储粮,不算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投机屯粮”。
    
    在这样的情况下,考验的是国家粮食储备和产粮能力。 首先,从中长期来说,如果一国的产粮能力高,就像美国。 当人们开始蜂拥买粮的时候,大量轮休土地就会投入使用,显著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在1年之内增产的粮食,就可以满足这些短期的波动,然后让粮价回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 在短期,一旦民众开始屯粮,就需要国家储备粮投放市场,平抑粮食需求的波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家粮食储备充足,那么粮食价格就能够保持稳定,现有的价格机制还能够继续。当然,一旦粮价上涨,也就不可能降下来,只是在一个新的价格保持平衡。比如说,在大规模印钱的背景下,如果人们认为粮食价格上涨,并且开始为了手里的钱保值而屯粮。因为民众开始屯粮,导致粮价上涨50%-100%。 那么,国家储备粮会在上涨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粮食投放,让粮价不再上涨。 但是,回到过去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要回到过去,也只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本身并不非常可怕。 即使粮价上涨100%,让很多低收入人群陷入经济困境中。 但是只要有粮食吃,整个社会还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 但是,当人们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开始屯粮的时候,突然发现粮食买不到了,而且国家粮食储备也基本上没有粮食了。 那么,整个社会面临的就不是粮价问题了,人们将更加急迫地购买更多的粮食,导致社会上的存粮更少。 如果人们真的发现,国家储备库实际上是空的,没有足够的粮食应对人们囤积风潮,那么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人们最初仅仅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导致粮价上涨而存粮,如果粮储没有粮,那么人们存粮就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保命。 其次,一旦粮储的粮食无法平抑需求,那么压制粮价的措施难以维持,粮价就会展开规模巨大的报复性上涨过程。 一旦粮食价格开始报复性上涨,就意味着粮食价格管制机制被打破。 那么,以粮食价格机制为基石的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包括房地产、汽车、铁公基、出口加工、外汇储备等等各个关键的领域,都要经历全面的改变。 而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改变,人民币也要重新估值,可能会出现充分贬值的情况。
  作者:生于0715 回复日期:2010-09-03 23:17:14 
  
    
    所以,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关键在于,1、中期:农民是否会增加粮食产量;2、近期:分析清楚国家粮食储备数量。 农民是否增加粮食产量是根本,也是国家粮食储备的来源。 同时,国家粮食储备是短期保障。 在储粮方面,美国国家粮食储备分为两部分:1、农民储备:农民跟国家签订合同,按照半市场机制进行储备;2、商业储备:商人受国家委托进行储备,赚取服务费。 而农民储备和商业储备除了为国家进行粮食储备之外,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留一部分粮食,伺机卖出,赚取投机获利的额外利润。 在中国,最初的储备也分为两部分:1、农民存粮;2、国家粮食部门的储备。 不过,在近些年,存粮的农民越来越少,基本上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剩下都卖掉。另外,过去城市居民一家存放200斤粮食,让人感觉很正常。 现在,很多人家也就存20-50斤粮食。 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到,现在人们吃粮已经基本上完全依赖国家粮食部门储备和粮食中间商(加工生产和运输环节)。 如果国家粮食储备充裕,那么一切都好说。 因为,只要粮食价格合理,一旦人们开始大规模屯粮,那么国家在抛售储备粮之后的半年之内,就可以收储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保持后续的粮食稳定。 但是,如果国家粮食储备是空的,而且农民都不愿意种粮。 那么,一方面国家粮储无粮可卖,那么人们屯粮的问题就从价格问题变成生存问题,人们将更加疯狂地抢购粮食,整个局面就会失控。 另外,即使国储粮可以应付短期需求,但是如果农民还是不愿意种粮,那么后续的粮食供应不上,也会导致中期局面失控。 考虑到这个因素,美国农业部定期进行广播,告诉大家国家粮食储备库存是多少,粮食种植面积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方式,稳定住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让农民减少盲目种粮的可能性,让居民不用担心粮食在突然之间出问题。 所以,几十年来,美国粮食形势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即使粮价大起大落,但是因为信息播报及时,随时引导人们种粮和买粮的方式,所以从来没有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粮食安全。
    
    而在中国,中国农民的种粮面积是个“糊涂账”,而国家粮食储备数量更是个秘密。然后,统计部门告诉大家,2004年开始,粮食年年丰收。这让很多人感觉到困惑,更让人们感觉到不安。 因为,在人们普遍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到的信息来看:1、耕地丧失:最近一些年,大量耕地被城市扩张(房地产)、铁公基、工业区建设而“鲸吞”。 就以北京为例,2000年的时候,回龙观已经是非常远的地方,当时的回龙观还是一片良田。 现在,回龙观已经是钢筋水泥丛林。 2、种粮减少:大量粮食作物耕地变成经济作物耕地,很多耕地被抛荒,而且很多地方种粮的两季改一季,农民只需要自己够吃就行。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粮食真的能够年年丰收? 这是无数人怀疑的问题。 而这样的怀疑也形成了对国家粮食储备的疑惑,到底国家粮食储备有多少? 因为,现在人们家里已经很少存粮了,一旦国家粮食储备出问题,人们将在短时间内直接面临挨饿的状况。 比如,如果国家粮食储备减少供应,那么很多人会在1个月之内就无粮可吃。 对于大量城市居民来说,这实际上是巨大的潜在危险。比如说,某个城市如果有一天说运不进粮食,那么半个月就会有人开始挨饿,一两个月之内就可能出现饿死人的状况。 因为,人们现在已经不像过去,即使粮食供应出问题,但是家里买的粮油还可以供应3个月到半年,让人们挨到新粮上市。 那么,国家粮食储备也就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人们必须要问:库里粮食到底有多少? 可以说,这个问题决定着很多人的生命。 但是现在,国家粮食储备是个秘密,人们并不知道库里有多少粮食。 那么也就意味着,很多人的命悬在一个秘密上。 一旦人们因为通货膨胀的问题,希望多买粮,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这时候,谜底就要揭开了。 一旦这个谜底告诉大家,库里的粮食比较少,不够满足大家的日常性屯粮需求,那么粮价将快速实现翻番或者翻几倍。而如果粮库本身已经快空了,当大家急忙屯粮的时候,粮储拿不出粮食来,甚至反而增大“储备”,与民争粮,那么就意味着很多毫无准备的人就没有粮食可吃。 没有粮食可吃,就意味着陷入饥荒,人们就要重新回到吃玉米面和红薯的时代。
    
    一旦谜底揭开,说国储粮食较少,那么意味着什么? 在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比如说,美国人的恩格尔系数很低,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 考虑到美国人的食量比日本人大得多,以至于日本人大都很瘦,而在美国肥胖横行。 再考虑美国人外出就餐的比例比日本人高,喝咖啡等额外消费比日本人多,即使这样,美国人的恩格尔系数仍然明显比日本人低,就说明美国人实际的人均生活水平远远高于日本人。因此,美国人追求大house,开大排量汽车,很多人家买游艇(从10几英尺长的小boat,到100英尺以上的豪华yacht)。 而日本人就要为房子、车子等等消费而奋斗。 而在中国,进入201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接近40%。 而且,如果考虑到中国的食品质量,比如说三聚氰胺、地沟油、激素抗生素瘦肉精“三合一”的猪肉、农药化肥“保护”下的粮食和蔬菜,中国人的恩格尔系数会明显提升“一个档次”。再考虑到中国的基尼系数2009年已经突破0.49,贫富差距跃居亚洲第一,一个高官的50万年薪可以将1000个人的“平均年收入”提高500元。 那么意味着,中国城镇居民贫困群体迅速扩大,再加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引发的疾病和医药费误工等成本),大多数人的实际恩格尔系数已经超过50%,也就是回归温饱或者贫困状态。大部分人都可以到中西部农村,甚至北京周边的农村,体会一下什么是温饱、贫困或者赤贫状态。 就是收入刚够吃饭,无力购买现代电器、家具,更不要说买房子、汽车这些大宗高价品。 而且,不少人家是家徒四壁,家里的主要电器产品就是昏暗的灯泡、过时的电视等。 那么,如果国储粮食库存数量的“谜底”揭开,发现储存的粮食较少,无法达到平抑粮价的作用,那么粮价可以翻几倍。 这时候,大多数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直接超过60%,也就是贫困状态甚至赤贫。 也就是说,连劣质的食品都吃不起。
    
    如果粮价翻几倍,人们连劣质食品都吃不起的时候,现在人们普遍追求的东西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在过去几年以来,年轻人似乎不买房就无法结婚,人们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买房上,人们也为买房的事情而怨声载道。 为了满足人们的“刚需”,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增长,房地产商和地方zf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人们可以非常短视,短视到只想着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不考虑自己有可能变差。 即使回到刚过去不久的1990年代,当时能够买得起房子和汽车的人也是很少的少数。 不过,如果粮食价格翻几倍上涨的话,人们将不是回到90年代,而是回到80年代、甚至60、70年代。 很多人将开始真正感受到饥饿带来的痛苦,这种饥饿的痛苦不是买不到房子这样的精神饥饿,而是实实在在因为吃不上饭而导致的肉体饥饿。 当人们吃不上饭的时候,人们会连取暖、用水、用电等方面都极度精打细算,而买国际品牌的洗发水、香皂、牙刷等等日用品都会变成奢侈行为。那么,房贷、 养车、旅游、买名表、钻饰、奢侈品牌服装、桑拿KTV等等各种非 生活必需消费就开始变成“天方夜谭”。 这些非生活必需消费,无一不跟房地产有关,而人们没钱吃饭的时候,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房产。 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现在中国空置房屋数量就已经超过6000万套。 那么,如果人们吃不上饭,然后大量村镇人员回流家乡,那么空置房可以轻易超过1亿套(包括大产权房、小产权房、商业写字楼折合等)。 到时候,无数人会为了买点粮食,而把自己曾经高价购买的房子,以极低的价格贱卖。 但是,考虑到1亿套的空置房,到时候住房拥有者就是想卖,估计人们都不会买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刚需”买了房,他们说买了房之后,房价升跌都跟自己没关系。 当然,当人们把几乎所有的钱用来糊口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房价跟自己的关系了。 没有挨过饿的人们、或者忘记自己曾经挨饿的人们,就会发现吃饭永远比房子重要。 其实,中国一直都没有真正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想着能够像美国人那样生活。结果,就是人们让自己陷入更加没饭吃的境地。 另外, 根据行业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到2010年底或者2011年上半年,能够达到75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而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554万辆,到2000年增长到1609万辆。 1990年的时候,社会的汽车够吗? 应该是够的,因为也没见出什么问题;2000年的时候,社会的汽车够吗? 似乎同样是够用的。 那么,如果粮价上涨几倍,现在7000多万辆的保有量,可以直接降低到1500万辆,甚至500万辆。 那么,光现在的汽车就已经泛滥了,足够1500万辆时期的2000年消化50年(假设一辆汽车10年报废)。 那么,没有了房地产和汽车,也就没有了铁公基、钢铁水泥、建筑机械、家居装饰等等一系列的相关产业,也就没有了奢侈品产业,而现在中国经济中绝大多数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得关门。 所以,如果过去几年粮食减产,而且粮食储备不足的话,中国经济就会快速瓦解。 实际上,中国经济2009年就已经开始瓦解,而一旦人们开始为了多买粮应付通胀的时候,快速瓦解的进程就会加速。
  作者:jasonxucn 回复日期:2010-09-03 23:20:19 
  
    紧跟楼主脚步
  作者:luke110 回复日期:2010-09-03 23:22:10 
  
    看到楼主出来了~
  作者:生于0715 回复日期:2010-09-03 23:22:09 
  
    
    所以,弄清楚这几年粮食是否增产、国家粮食储备是多少,将对每个人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过去几年粮食增产,国家粮食储备很多,那么个人经济也就相对安然无恙。 人们可以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买房就买房,该结婚就结婚,该买车就买车,该旅游就旅游。 但是,如果粮食减产,国家粮食储备不够,那么粮食安全就不能保障,粮食价格就有可能会翻倍甚至几倍。尤其是粮储的粮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越会花更多的钱买粮食的话,经济就会完全失控,经济快速瓦解的过程也就开始了。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人们就必须采取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 所以,本文就需要在前面对水资源和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粮食生产与储备状况分析,来思考人们可能面临的现状。
    
    要分析粮食生产状况,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自然之友”网站(www.fon.org.cn)的2000年1月《通讯》(请注意时间,是2000年)一篇关于“中国耕地”的文章说:“中国的耕地面积是个谜。官方公布的耕地面积是“约15亿亩”, 只见耕地不断被鲸吞蚕食,但报上来的统计数字永远是“约15亿 亩”──平安无事,没有警讯,就象一个人只看见自己遍体流血却 丝毫不觉疼痛一样,神经传导失灵。八十年代中期,中央开始警觉 各地隐瞒耕地面积,“目前,全国人口这本‘大帐’已经查清。但土 地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准数,至今仍然家底不明”(《人民日报》社论 “实事求是摸清土地家底”),但是,对各级地方官员来说,隐瞒耕 地面积有明显的利益:提高单产,以示政绩;少报建设占地,隐瞒中 饱;基层乡镇政府还可把私瞒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小金库”,以应 付各种黑色和灰色开支;中央政府也可以不断宣布“用占世界百 分之七的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占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人口的温饱问 题”,等等。可是,有人估计,近年耕地减少数应在年均2,500万亩 以上……但中央政府至少进行了十年的努力,仍然查不清“家底”, 而这期间农业危机应接不暇,邓小平发出警告:九十年代要出问 题就出在农业上!国家土地局检查组从飞机上对“家底”拍照、录像了不少,但 清晰度不够,也无法定位定量,于是又向中科院购买卫星数据,联合几所高校,开始制作十七个城市的监测图。这些卫星照片一做出来,国家土地局上上下下大吃一惊──耕地的损失大大超过统计数字,城市的发展盲目而不合理,闲置撂荒的土地也大大超过统计和地面监测的数据。
    
    基本国情与数字: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百分 之六十五;难以利用的高寒荒漠、石山、冰川、沙漠、戈壁等占去总 面积三分之一,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极为有限。中国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左右,占国土总面积约百分之十四; 人均耕地1.6亩,仅为世界人均5.5亩的三分之一稍强;在全世界二十 六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 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在1,568个县级行政区中,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 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 百分之六十六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百分之六十一的耕地是“看天田”,缺乏灌溉水源。百分之四十的耕地开始退化, 百分之三十的耕地水土流失。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但水土资源匹配不佳,以长江为界, 南部水多地少,北部地多水少;主要粮食产区黄海平原耕地占全国 百分之四十一点八,而水量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五点七。耕地品质不好,稳产高产田占百分之二十二,中低产田占百分 之七十八。耕地平均复种指数为百分之一百四十七,长江以南高 达百分之一百八十至二百五十,全部耕地超强度使用,土壤肥力 持续下降。后备耕地严重不足,可开垦为耕地的宜农荒地仅有1.7亿亩 ……
    
    耕地减少量之谜: 耕地是国土的精华。综合各种因素,中国每年大约要丧失多少 耕地呢?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国家统计局保护耕地专题调研组披露:1986至1995年九年间,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960万亩,并补充说明:实际数字可能是统计 数字的2.5倍,即7,400万亩,年均占用耕地820多万亩。作家马役 军报告了一个更大的数字:在二十年间,城市、公交、基本建设占 用农地5亿亩(大多是近郊良田),年均2,500万亩──这两个数字差 了三倍。还有,如果说对于1997年前发表的有关土地使用的统计数 字都需要乘以隐瞒系数2.5,那么李瑞环讲的三十年累计减少6.1亿 亩是否也要乘以2.5呢?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竟无从下手:长期以来的统计数字都疑点 重重,并极为混乱。可以说,利用这些差距很大的数据,研究者可 以得出任何想要的结论。看来,除了挣脱这团乱麻,从较为可信的 基本数字出发重新计算之外,已别无他途──结果,我得到的答 案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近年来,每年减少(非净减少)的耕地竟然可能将近8,000万亩,其中包括:城镇扩张侵占耕地、乡镇企业占用 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水土流失损失耕地、农民建房占用耕地、 各类开发区占用耕地、沙漠入侵耕地;暂不计算的部分还包括:废 弃土地、污染土地;每年因水旱灾害减少的耕地数字不详,也暂不 计算。 这一估算,也有两个旁证:其一是,十多年前,何博传就曾预言:如耕地面积仍直线下降,大约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耕地 将趋近于零──这与我估算的形势大致相当;其二是,李瑞环所说 的6.1亿亩之数,是旧的统计数字,若乘以修正系数2,为12.2亿亩, 年均愈4,000万亩;如果考虑到隐瞒情况越来越严重,再考虑到耕 地减少的大幅加速趋势和新近出现的畸形工业化占地,前期大大低于平均数,后期大大高于平均数,则和我所估算的8,000万亩不相上下了。
    
    到此,可以为近半世纪中国耕地减少的形势勾画一个大轮廓了: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耕地为16亿亩以上;人均耕地2.7亩,为近半世纪最高值。九十年代末,在经过近半世纪大量流失和新的土地开垦之后, 维持在20亿亩上下;人均耕地降至历史最低值1.6亩。 近半个世纪流失的耕地,累计数可能高达将近20亿亩。 简而言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以人为破坏为主的各种因素,我 们丢掉了近20亿亩安身立命的耕地。 在急剧增加的人口压力下,我们又被迫以破坏林地、草地为代 价,开垦了24亿亩耕地,勉强维持著民族生存。 在统计上,永远会存在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后备耕地,事实上,从 大量开垦林地、草地、湿地、陡坡地开始,中华民族的后备耕地资 源已然耗费殆尽。对于一个世界大国这种巨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渐进的,很 难确定那个灾难性的临界点究竟在何处。事情也许发生在六、七十年代之交,其标志是: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强行开垦山地,增加粮食产量。 从那时起,快速衍生的生态灾难, 终于摧毁了民族生存与环境限制之间极为脆弱的平衡,决定性地 使中国坠入整体性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深渊。 至为悲观的是,在由人口、资源、生态容量、社会制度所给定的 大格局下,我们看不到任何挣脱怪圈的希望。”
    
    根据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概念:中国耕地面积在迅速缩减,同时已经失去了可开发的潜力。 如果在2000年时,可耕地面积是20亿亩,宜农荒地面积不超过2亿亩,那么总共的耕地潜力是22亿亩。 那么,中国就再也没有土地的潜力可挖了,如果这些土地没有了,那么中国人就没饭吃了。 那么,按照文章所进行的估计,20世纪末期,每年耕地减少8000万亩。 而2000年之后,大量的城市扩张、新城建设、工业区发展、公路和高速公路等等,都在侵占着耕地。 更可怕的是耕地使用的污染和浪费。 很多工业区、房地产项目在大量圈地之后,任意让土地荒芜,大量土地因为工厂排放、矿山施工而变得无法耕作。 就连一个多少人没有碰过、甚至很少见过的小小高尔夫球,都在大规模侵蚀着人们的口粮。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9年,中国新建了400多座高尔夫球场。 也有报道说,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有2700个高尔夫球场(而在过去,中国具体建了多少个高尔夫球场,谁都不知道)。 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40-50公顷,也就是600-700亩,那么400个高尔夫球场就是25-30万亩,2700个高尔夫球场就是160-190万亩。 可以说,高尔夫球场是占用耕地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都能轻易侵占数十万到上百万亩耕地。 那么,从各地“如火如荼”的城建和铁公基的状况来说,每年减少8000万亩的数字似乎并不夸张。 那么,如果按照每年8000万亩的数量进行同比缩减的话,到2010年底,中国耕地面积则减少到14亿亩左右。 而这个数字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为它正好与中国官方宣布的“18亿亩土地红线”相匹配。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大国,截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仅1.39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到了“中场”的2006年,官方公布的耕地面积“正好”到了18亿亩。 当然,这“18亿亩”有多少水分,人们都不知道。 而从2006年底,就已经提出“坚守18亿亩的红线”,到现在2010年下半年已经说了将近4年。 但是,人们从肉眼都能看出来,各地每年仍在进行着大量的建设,甚至侵占耕地建设的速度还加快。 比如说,最近几年大量砍伐原生林,然后种植速生林,导致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周围耕地无法耕作。 最近西南大旱,土地龟裂,赤地千里的现象,就是这种更加凶狠破坏的结果。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基本上能够做出判断,“18亿亩红线”早已经已经被打破。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个“红线”如果被突破了的话,突破了多少?
    
    那么,当中国人口与土地相结合,就出现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施户口制度的国家,但是户口制度似乎并没有让人数统计变得方便,甚至让人们更加迷惑,以至于现在没有人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人。 在1999年底,中国人口普查数字是12.59亿人,而现在普遍说中国人数是13亿人。 但是,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亿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至1.3亿人。 那么按照1990年代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的十多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 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只是在户口簿上的人数。 因为中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无数在中国出生的中国人的孩子们,无法被正式承认为中国人,也就成了户口簿上的“黑人”。 那么,这些无法上户口簿的“黑人”人数有多少? 是1000万人还是1亿人? 谁都不清楚。所以,中国到底是13亿人,14亿人,还是15亿人? 这是谁都弄不清楚的问题。 现在,人们都在关注自己眼前的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对于中国人口和耕地根本没有太大的兴趣。 人们总觉得,这些数字跟自己无关,自己也管不了,所以就集体选择“失明”。 但是,恰恰是人口未知数和耕地未知数这两个巨大的未知数凑在一起,形成了对人们生死攸关的数字组合。 因为,如果时间还停留在2006年,按照国家相关的统计数字,人均耕地还有1.4亩,中国的粮食还有一定的安全空间。 但是,如果在过去4-5年里,中国宜农耕地减少到14-15亿亩,而中国人数增加到14-15亿人,也就是人均1亩地的话,那么中国随时会陷入大规模的饥荒。 因为,中国的耕地状况已经极为脆弱,再加上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没有解决,所以随时会因为天气或者其它原因,造成农产品的大量减产。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加剧了大规模减产的状况,因此饥荒似乎已经难以避免。
    
  作者:生于0715 回复日期:2010-09-03 23:24:57 
  
    
    首先,中国面临着极其紧张的粮食供应链条。粮食供应链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粮食供应富裕度,保障粮食供应链的弹性。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链时刻处于紧绷状态,那么遇到任何导致粮食减产的事件时,都会导致粮食供应链断裂。 一旦粮食供应链断裂,即使所谓的境界发展再快,人们也要面临饥荒,社会也无法运转下去。所以,任何一个能够保持稳定生存的社会,都要想方设法保持一定的粮食充裕度,让粮食链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突发事件。 前苏联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之一,重工业极为发达,常规武装力量的规模数量甚至超过美国(虽然在质量上逐渐落后)。 而且,苏联牢牢地控制着东欧、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家,影响着中东地区,形成与美国全面对抗数十年的态势。 而且,前苏联地广人稀,土地可耕种面积非常大,如果好好经营,能够成为粮食出口国。 看上去一切都非常好,似乎很多问题都能够解决。 但是,不论前苏联多么强大,都绕不过一个问题:人民吃饭。 按道理不愁粮食的苏联,因为社会机制问题,人们守着大量的肥沃耕地,就是打不出粮食来,造成几十年粮食供应链紧张,从1960年代开始大规模从美国买粮。 最后,前苏联因为粮食和日用品短缺,再加上接近150%的通胀率,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控制着将近半个世界的“巨无霸”,在一夜之间瓦解了。 同时,美国拥有跟中国相近的土地面积,但是人口只有三亿人,是中国将近15亿人的五分之一。 而且,美国严格保护耕地,防止任意侵占耕地的行为,并且对于农民耕地也作出诸多条件限制,比如说休耕轮作、水土保持等。 日本作为粮食进口国,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农业投入,保证国内土地“精耕细作”的状态,维持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随时会受到美国粮食支持,而且日本还大量购买海外土地,实施“海外屯田”的粮食战略。 另外,美国拥有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保障粮食的安全供应。 而且,美国和日本通过粮食政策,给自己的粮食供应链留下充分的宽裕度。 即使气候出现异常,也都能够保证国民的粮食供应。 有了粮食供应保障,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让经济维持稳定。
    
    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耕地极其紧张的国家,却没有保护土地、保障粮食供应的系统措施。 在2000年,中国12.6亿人,耕地20亿亩(合人均1.6亩)的情况下,粮食供应链已经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按道理,土地应该定期休耕,以保持土壤肥力。 但是,中国必须持续使用耕地,保证粮食的基本供应,让粮食供应链不至于断裂。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应当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水土,并且通过环境保护、恢复生态。 然后,像以色列一样,从荒漠、半荒漠地区要耕地。 但是,“要钱不要命”的经济系统开始走向疯狂状态。 尤其是1990年代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到2000年之后开始发挥作用,整个西部的生态系统开始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且影响到中部和东部。 同时,东部大量的招商引资、工业区建设、房地产和铁公基等等各种活动,让本来土地肥沃、最适宜耕种的东南沿海地区,丧失了大部分的肥沃土地。 到了2010年,中国人口增加和土地迅速减少同时发生,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一点。 那么,1亩耕地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1亩地不仅仅要解决粮食问题,而且要解决蔬菜、水果以及其它经济作物。 比如说,人们需要种植棉花,保障自己的穿衣问题。 不仅如此,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高。 反映到食物上,就是不仅要吃粮食,还要吃肉;人们不仅要吃肉,还要喝酒;不仅要喝酒,还要大量地进行公款和私款请客吃饭。 尤其是公款吃喝,几个人可以弄上一桌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十几个人都足够吃,然后大家喝完酒之后,饭菜基本上不动就被倒掉。 这些酒肉和大量的浪费,都是粮食。 大约3.5-4斤的饲料可以生产一斤猪肉。酿造1斤白酒需2-4斤粮食,而高度酒和发酵酒则需要3-5斤。 现在,人们公款吃喝起来,经常一顿可以吃1斤猪肉,或者喝1斤高度白酒,合3斤以上的粮食。而中国有不少人,基本上天天就这样公款吃喝,一个晚上可以吃好几顿饭。所以,浪费的饭菜更多,消耗的粮食也更多。 总的来说,全中国每年酿酒消耗粮食达1000万到2000万吨,合200亿-400亿斤。 如此数量的消耗,给整个粮食供应链带来极为沉重的压力,让中国的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在这样的粮食供应链状况下,中国每年的粮食能否实现剩余,是个巨大的问号! 如果中国粮食难以剩余的话,国家粮食储备库中有多少粮食,更是让人心里没底。
    
    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耕地平均质量严重下降。 由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最优良的土地被侵占,导致剩下的土地大都是劣质土地。 现在,“土地流转”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很多农村开始了土地流转的农业模式。 土地流转意味着,就是小块的土地被集中起来,然后包给某个人或者组织,然后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利润和效益提升。 那么,大多数人就拿“土地流转”的模式套中国的农业,认为中国的农业能够通过土地流转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发展。 在这些人的概念中,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像美国那样的经营模式和收入利润:一方面,这样的模式能够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提高农民从事从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多的农民可以离开土地,提升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而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就意味着地方zf能够卖更多的地,开发商开发更多的地产,赚更多的钱,然后支持上游钢铁水泥化工等等行业的巨大产能,中国现有的经济模式能够维持下去。问题在于,推动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人们,似乎忽略了中国和美国的耕地情况完全不同。 “规模化经营”是有条件限制的,那就是土地比较平整,土地质量相对平均,易于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电子化操作。 但是,中国2/3的国土面积是山地丘陵等地形,而与之相对应的耕地,也是2/3在这些地区。 可以说,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拥有大片宜农平原耕地之外,其它地区大都是处于山区和丘陵的耕地。 而由于地形原因,耕地崎岖不平、形状不一、往往都是小块种植,而且土地相对贫瘠,根本不适合“集约化经营”。
    
    而东部地区对良田毫无节制的侵占,让中国快速丧失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耕地。 比如说,苏南等地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耕地质量高,耕作成本低,产粮质量好。 但是,在近十几二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年,大量土地成为无法恢复的工业、房地产等用地,粮食产量急剧减少。 根据“江苏省粮食生产失控变化的影响机制”一文的数据: 江苏省曾经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人均粮食一度高于1000斤。 但是,从1990年代末开始,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产量持续下滑,到2003年下降到人均粮食660斤(《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1月问)。 现在,作为中国最主要商品粮基地的东北,开始面临着类似黄土高原那样“千沟万壑”的局面(虽然没有黄土高原的沟壑深)。根据《黑龙江日报》2010年6月25日刊文“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刻不容缓”:黑龙江省有超过16万条侵蚀沟,占地9万多公顷。有些丘陵漫岗区,平均每1.67公顷土地上就有一条侵蚀沟。据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其中耕地流失面积5.67万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0%。数据显示,广义的东北黑土区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其中土壤侵蚀面积达27.59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7%。在人类对黑土地进行大规模开发前,黑土层的原始厚度为60~80厘米,由于黑土区特定的地貌类型和黑土自身疏松、抗蚀性差的土壤特点使其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在黑土区现有的全部1.92亿亩耕地中,已有1.05亿亩坡耕地的黑土层不足20厘米,3355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已经全部消失。中科院专家在黑土区坡耕地上所作的实验表明:当黑土层剥蚀20厘米时,玉米减产3~5成,大豆减产2~4成;当黑土层剥蚀30厘米时,玉米几乎绝产,大豆产量只有4~6成。在很多区域,黑土层流失后,下面的露出成土母质十分坚硬,透水性很差,是一种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壤的成份分析表明,其中有机质含量不足1%,无法生长任何农作物。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近年来,这种“破皮黄”已经随处可见。 现在,东北已经成为中国商品粮的主要基地,而东北耕地形势的迅速恶化,意味着过去两三年粮食应该已经开始大幅减产。 而且,这是一个持续恶化的状态,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将直接威胁到大量城市人口的口粮。 也就是说,最起码2008年到 今年的粮食丰收,在东北体现不出来。
    
    在中国的另外一个主要粮食产区河南,作为中国粮食第一大省,也在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河南作为中国中部的大省,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集中体。 河南的工业农业状况,浓缩地反映中国的状况。 而根据一些网友的实际情况了解,河南的粮食生产也处于严重的衰退过程中。 比如说,现在报道说河南小麦产量1000斤,但实际上,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