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名 @ 2011-03-15 11:31:54
日本地震造成的核危机已到关键时刻(2011-03-15 08:58:47)转载标签: 地震切尔诺贝利日本反应堆燃料棒福岛核电站陈思进杂谈 分类: 时评
文/解滨
根据过去24小时的消息,日本福岛核电站已有两座核能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另外有好几座位于灾区的反应堆濒临类似的危机。这场事故涉及多座反应堆,在范围上已经是人类前所未有。今后72小时是关键时刻。如果技术人员能够控制住不发生新的爆炸,把已经灌注海水的反应堆在几天内成功地关闭,那么其核危害将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到目前为止核泄漏还仅限于爆炸时冲出的烟云中的较少的放射性物质,并不会造成大面积核污染。但是如果连灌注海水都没有能够控制住燃料棒温度的持续升高,最终将会造成反应炉炉芯的溶化,那造成的危害将远不止日本本岛,而是大半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甚至美国都将遭受其危害。
网上有外行人对此事故不正确地描绘为核燃料“超过‘临界点’,引起核爆炸”,那是胡说八道。核反应堆里面是使用的低浓缩铀,核武器使用的是高浓缩铀。低浓缩铀不会引起核爆。造成这两次爆炸的原因应该是由于地震和海啸造成反应堆失控,燃料棒大幅露出,紧急冷却装置由于大面积停电无法启动,使包覆核燃料的锆合金温度升高,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外漏到反应炉的建筑物里,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氢爆。爆炸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放射性材料。为了阻止燃料棒持续升温并关闭核反应堆,核电站只好采用自杀式办法—灌注海水来降温。
据最新消息,已经产生爆炸的两个反应堆的燃料棒都出现了“partial meltdown”,这也就是某些(不是全部)燃料棒已经变形或者熔化。假如反应堆的炉温在灌注海水后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接着就是燃料棒熔合在一起,使炉芯彻底失去控制,此所谓 “total meltdown”, 其造成的高温度使得它们熔化一切屏蔽物或保护层,造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大火和核烟云。这种核烟云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可以漂流到日本周围几千公里内的任何国家,后果不堪设想。这将是人类的一场大范围的核灾难。
众所周知,对于这种大面积核污染,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理。核污染烟云漂流到区域,既可以直接造成人和一切动物的直接被污染,也可由于放射性物质被植物或农作物吸收而造成对人类的间接影响。对人类最直接的结果是儿童得白血病的比率高将比其他地区高出数倍。由于辐射物质导致人体染色体变异,畸形婴儿也将大量出现。
日本政府已经把出事反应堆周围地区20公里内的居民全部撤出,这就是说日本政府已经在准备对付“total meltdown”。 即使不出现“total meltdown”那种悲剧,核灾区附近的老百姓也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撤离核灾区的几十万人将在今后的数月中无法回家。日本的国土狭小,一旦出现“total meltdown”日本的核电站周围的大量居民撤出后可以肯定再也不能搬回去了。这也就是说,日本将出现数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
反应堆一旦出现“total meltdown”,对于日本本土的直接破环程度将比别国严重得多。要扑灭反应堆大火,可能的办法是用飞机从高空直接投放数千乃至数万吨白云石、砂粒、硼化物、土和铅等灭火材料,把大火强行压住。控制住火势后还要设法逐渐堵住放射性烟尘的持续扩散(灭火后反应堆的烟雾仍然可以持续飘逸数月之久)。 放射性烟尘消失后还要清理现场并在现场建立一个永久隔离区。这个过程需要数万人的参与。灭火人员不受核辐射污染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污染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处理过程中当场就有三十几名工人死亡,后来因受到大剂量辐射而有5.5万人在抢险救援工作中死亡,15万人残废,并且还造成了大量的生态难民。有15万平方公里的前苏联领土受到了直接污染,其中乌克兰26个州中12个州的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核污染,300万人受害。
那么,日本目前的核危机有没有达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那样的严重程度呢?暂时还没有。用核工程学者的估算方法,如果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严重程度形容为7,那美国的三里岛事故大概是3。日本昨天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4。今明两天极有可能到达6。
万一日本的核危机严重程度上升到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级,那将会是什么一个结果呢?
这一次出事故的有总共7个反应堆,其中两个已经爆炸,另外两个已经亮红灯,在爆炸的边缘。要扑灭这几场核大火,至少要几十万人参与,必有几千人丧生或患上辐射病,长远的灾害就不敢想了。日本的地震海啸造成的灾害才刚刚开始,救灾还在进行,要同时对付两、三场核大火,不要说日本,就连美国也未必能够一下子提供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到那里去。美国的“里根”号航母因为害怕核灾害已经远离核灾区。一个已经是灾难深重的国家从哪弄这么多人和物资来抢救这场人类空前的核灾难呢?
所以,今后72小时最为关键。如果再有两个反应堆出现爆炸,或者已经爆炸的两座反应堆出现“total meltdown”,那么联合国安理会就应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人类的拯救行动。这不仅仅是拯救日本,也是拯救我们人类本身。
日本危急,人类危急。
昭名 @ 2011-03-15 11:33:39
中国房市用泡沫来形容已不够了
文/陈思进
这几年,对中国房地产是否有泡沫,国内好些专家各执一词,分成了两派。
什么叫泡沫?泡沫指的是一种商品价格高出了其合理的价位。那么房子的合理价位是什么,该如何计算?对此,就像股票的P/E值一样,国际上有很多计算尺度,如“收入房价比”,“月收入每平米价格比”,以及“租售比”等等。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来源繁杂,比较难于得出准确的金额,这里就用租售比来衡量房子的价位吧。
所谓租售比,就是房价和月租金的比值。比如一栋市值100万的房子,假如月租金为5千的话,那么其租售比就是200。而国际上通用的租售比值为160。也就是说,当租售之比为160时,房价就是合理的,当租售之比高于160的时候,房价则有泡沫的嫌疑了。
有人忍不住会质疑,为何租售比要定在160这个节点上?这一数据从何而来?
首先,这是因为欧美房价的上下起伏,在过去的2、300年间与通胀的幅度相似。如上图显示,美国自1890年之后的120年间,扣除了通胀(平均每年2%)的因素,房价虽然有高有低,但平均价位始终徘徊在100这个点上。也就是一旦除去通胀因素,长期来看房价是不变的。
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这里有甲乙二君,他们看中了两套一模一样市值100万的房子,假设他们口袋里都有100万。甲君以100万买下了房子,乙君以6250一个月租了下来。
以欧美每年平均2%的地产税来计算(按当年的房价征收),这儿为计算方便,房租的上升值和地税的上升值正好相抵,都忽略不计。在160个月之后,甲君拥有的房子升值了,但扣去所付的地产税、房子的维护费、保险费、管理费等等,他实际拥有的依然是100万。而乙君把100万拿去投资理财,他的投资(按欧美过去100年的保守的理财方式,平均回报至少8%)的回报率,正好支付房租。
因此在租售比160的情况下,甲君和乙君在房子上最后所拥有的财富正好相等。这一例子说明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在房价没有泡沫的时候,其实租房和买房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这也正是为何欧美的大城市,长期以来租房和买房的比例一半一半。
然而,由于中国目前不用支付地产税,所以160的租售比,可以提高至200。如果还是以市值100万的房子为例的话,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那么从金融角度上来看,房价就不存在泡沫,而一旦房租低于5000元,房价就有泡沫之嫌了。
但事实上,当今中国房价的租售比,已经普遍超过了200,特别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租售比平均为500,超出800到1000的也随处可见。最近,我一个老朋友回国定居,在上海东方曼哈顿租了一套市价800万的公寓楼,每月租金7500,租售比超过了1000!按先前那个甲乙二君实例来看,那在中国租房简直太合算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专家坚称中国房价毫无泡沫,我倒同意这个说辞,因为再以泡沫来形容中国的房价,已经不准确。犹如普通的秤最多到达300斤,如果一个人体重超过了600斤的话,在医学上就不能用fat(胖)来形容,只能用obesity(中文中好像还没有对应的词儿,翻译成“痴肥”吧)。
有泡沫又怎样?国内好些专家说,中国国情不同,我们这儿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即使有泡沫也不会破。这句话,30年多前南美人说过;20多年前香港人说过、台湾人说过、东南亚人说过,日本人也说过;几年前美国人说过、爱尔兰人说过、俄国人说过、迪拜人也说过……大家往往都真心的坚信,即使其他地方的房价会跌,可他们那儿的房价只涨不跌,绝对不会跌!
但遗憾的是,结果都有那么一天,那儿的房价突然掉头向下……
千万别心存侥幸!每当泡沫来临时,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我们这儿是不一样的,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区别在于早晚而已。结果,造就了800年来的一部金融荒唐史。往往是一切保持正常,直到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就像日本刚发生的地震海啸,就在半小时之前还是晴空万里……
昭名 @ 2011-03-15 11:35:31
中国房市用泡沫来形容已不够了
文/陈思进
这几年,对中国房地产是否有泡沫,国内好些专家各执一词,分成了两派。
什么叫泡沫?泡沫指的是一种商品价格高出了其合理的价位。那么房子的合理价位是什么,该如何计算?对此,就像股票的P/E值一样,国际上有很多计算尺度,如“收入房价比”,“月收入每平米价格比”,以及“租售比”等等。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来源繁杂,比较难于得出准确的金额,这里就用租售比来衡量房子的价位吧。
所谓租售比,就是房价和月租金的比值。比如一栋市值100万的房子,假如月租金为5千的话,那么其租售比就是200。而国际上通用的租售比值为160。也就是说,当租售之比为160时,房价就是合理的,当租售之比高于160的时候,房价则有泡沫的嫌疑了。
有人忍不住会质疑,为何租售比要定在160这个节点上?这一数据从何而来?
首先,这是因为欧美房价的上下起伏,在过去的2、300年间与通胀的幅度相似。如上图显示,美国自1890年之后的120年间,扣除了通胀(平均每年2%)的因素,房价虽然有高有低,但平均价位始终徘徊在100这个点上。也就是一旦除去通胀因素,长期来看房价是不变的。
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这里有甲乙二君,他们看中了两套一模一样市值100万的房子,假设他们口袋里都有100万。甲君以100万买下了房子,乙君以6250一个月租了下来。
以欧美每年平均2%的地产税来计算(按当年的房价征收),这儿为计算方便,房租的上升值和地税的上升值正好相抵,都忽略不计。在160个月之后,甲君拥有的房子升值了,但扣去所付的地产税、房子的维护费、保险费、管理费等等,他实际拥有的依然是100万。而乙君把100万拿去投资理财,他的投资(按欧美过去100年的保守的理财方式,平均回报至少8%)的回报率,正好支付房租。
因此在租售比160的情况下,甲君和乙君在房子上最后所拥有的财富正好相等。这一例子说明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在房价没有泡沫的时候,其实租房和买房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这也正是为何欧美的大城市,长期以来租房和买房的比例一半一半。
然而,由于中国目前不用支付地产税,所以160的租售比,可以提高至200。如果还是以市值100万的房子为例的话,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那么从金融角度上来看,房价就不存在泡沫,而一旦房租低于5000元,房价就有泡沫之嫌了。
但事实上,当今中国房价的租售比,已经普遍超过了200,特别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租售比平均为500,超出800到1000的也随处可见。最近,我一个老朋友回国定居,在上海东方曼哈顿租了一套市价800万的公寓楼,每月租金7500,租售比超过了1000!按先前那个甲乙二君实例来看,那在中国租房简直太合算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专家坚称中国房价毫无泡沫,我倒同意这个说辞,因为再以泡沫来形容中国的房价,已经不准确。犹如普通的秤最多到达300斤,如果一个人体重超过了600斤的话,在医学上就不能用fat(胖)来形容,只能用obesity(中文中好像还没有对应的词儿,翻译成“痴肥”吧)。
有泡沫又怎样?国内好些专家说,中国国情不同,我们这儿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即使有泡沫也不会破。这句话,30年多前南美人说过;20多年前香港人说过、台湾人说过、东南亚人说过,日本人也说过;几年前美国人说过、爱尔兰人说过、俄国人说过、迪拜人也说过……大家往往都真心的坚信,即使其他地方的房价会跌,可他们那儿的房价只涨不跌,绝对不会跌!
但遗憾的是,结果都有那么一天,那儿的房价突然掉头向下……
千万别心存侥幸!每当泡沫来临时,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我们这儿是不一样的,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区别在于早晚而已。结果,造就了800年来的一部金融荒唐史。往往是一切保持正常,直到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就像日本刚发生的地震海啸,就在半小时之前还是晴空万里……
昭名 @ 2011-03-15 11:37:31
中国房市用泡沫来形容已不够了
文/陈思进
这几年,对中国房地产是否有泡沫,国内好些专家各执一词,分成了两派。
什么叫泡沫?泡沫指的是一种商品价格高出了其合理的价位。那么房子的合理价位是什么,该如何计算?对此,就像股票的P/E值一样,国际上有很多计算尺度,如“收入房价比”,“月收入每平米价格比”,以及“租售比”等等。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来源繁杂,比较难于得出准确的金额,这里就用租售比来衡量房子的价位吧。
所谓租售比,就是房价和月租金的比值。比如一栋市值100万的房子,假如月租金为5千的话,那么其租售比就是200。而国际上通用的租售比值为160。也就是说,当租售之比为160时,房价就是合理的,当租售之比高于160的时候,房价则有泡沫的嫌疑了。
有人忍不住会质疑,为何租售比要定在160这个节点上?这一数据从何而来?
首先,这是因为欧美房价的上下起伏,在过去的2、300年间与通胀的幅度相似。如上图显示,美国自1890年之后的120年间,扣除了通胀(平均每年2%)的因素,房价虽然有高有低,但平均价位始终徘徊在100这个点上。也就是一旦除去通胀因素,长期来看房价是不变的。
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这里有甲乙二君,他们看中了两套一模一样市值100万的房子,假设他们口袋里都有100万。甲君以100万买下了房子,乙君以6250一个月租了下来。
以欧美每年平均2%的地产税来计算(按当年的房价征收),这儿为计算方便,房租的上升值和地税的上升值正好相抵,都忽略不计。在160个月之后,甲君拥有的房子升值了,但扣去所付的地产税、房子的维护费、保险费、管理费等等,他实际拥有的依然是100万。而乙君把100万拿去投资理财,他的投资(按欧美过去100年的保守的理财方式,平均回报至少8%)的回报率,正好支付房租。
因此在租售比160的情况下,甲君和乙君在房子上最后所拥有的财富正好相等。这一例子说明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在房价没有泡沫的时候,其实租房和买房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这也正是为何欧美的大城市,长期以来租房和买房的比例一半一半。
然而,由于中国目前不用支付地产税,所以160的租售比,可以提高至200。如果还是以市值100万的房子为例的话,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那么从金融角度上来看,房价就不存在泡沫,而一旦房租低于5000元,房价就有泡沫之嫌了。
但事实上,当今中国房价的租售比,已经普遍超过了200,特别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租售比平均为500,超出800到1000的也随处可见。最近,我一个老朋友回国定居,在上海东方曼哈顿租了一套市价800万的公寓楼,每月租金7500,租售比超过了1000!按先前那个甲乙二君实例来看,那在中国租房简直太合算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专家坚称中国房价毫无泡沫,我倒同意这个说辞,因为再以泡沫来形容中国的房价,已经不准确。犹如普通的秤最多到达300斤,如果一个人体重超过了600斤的话,在医学上就不能用fat(胖)来形容,只能用obesity(中文中好像还没有对应的词儿,翻译成“痴肥”吧)。
有泡沫又怎样?国内好些专家说,中国国情不同,我们这儿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即使有泡沫也不会破。这句话,30年多前南美人说过;20多年前香港人说过、台湾人说过、东南亚人说过,日本人也说过;几年前美国人说过、爱尔兰人说过、俄国人说过、迪拜人也说过……大家往往都真心的坚信,即使其他地方的房价会跌,可他们那儿的房价只涨不跌,绝对不会跌!
但遗憾的是,结果都有那么一天,那儿的房价突然掉头向下……
千万别心存侥幸!每当泡沫来临时,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我们这儿是不一样的,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区别在于早晚而已。结果,造就了800年来的一部金融荒唐史。往往是一切保持正常,直到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就像日本刚发生的地震海啸,就在半小时之前还是晴空万里……
昭名 @ 2011-03-15 12:14:04
日本央行再次向市场注资3万亿日元,总额高达26万亿[03月15日 12时05分 ]15日午间,日本央行(BOJ)将向市场注入共同担保品资金3万亿日元,以稳定震后金融市场及满足金融机构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
=====================
两天注资26万亿,快成废纸了
昭名 @ 2011-03-15 12:17:12
日本央行再次向市场注资3万亿日元,总额高达26万亿[03月15日 12时05分 ]15日午间,日本央行(BOJ)将向市场注入共同担保品资金3万亿日元,以稳定震后金融市场及满足金融机构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
昭名 @ 2011-03-15 12:21:45
真恶心,全部贴不上去,今天彻底没兴趣转贴了,哪位仁兄可以的话就请代劳了
昭名 @ 2011-03-15 12:28:45
日本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注资,财政危机或提前引爆[03月15日 12时19分 ]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三重打击令日本经济面临重创。为提振震后经济及挽回投资者信心,日本央行14日宣布,紧急向金融市场注资18万亿日元,数额刷新日本有史以来的注资规模。
昭名 @ 2011-03-15 12:48:15
%2011年 03月 15日 08:59
美国可能向中国木地板征收额外关税
正文
评论
更多美国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MSN推荐 博客引用
字体
美国政府正准备就是否向从中国进口的木地板征收额外关税作出决定。这也是两国间的又一场贸易争端。
去年10月份,八家美国地板制造商向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提出诉求,希望向中国制造的多层木地板征收关税。根据进口商品批发价以及美国制造商发货来计算,美国2009年多层木地板的市场规模总计约7.36亿美元。
上述美国公司宣称,中国地板制造商从中国政府获得了补贴,并以低于产品公允价值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倾销。
美国商务部定于本月就此作出初步决定,并在5月份决定是否向中国木地板征收额外关税以及具体税率问题。贸易律师表示,最终决定可能将于10或11月份揭晓。
目前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地板平均征收8%的关税。
=======================
乱战!
昭名 @ 2011-03-15 12:55:35
买菜老太太向记者打听:周小川说没说什么时候加息2011年03月15日 04:41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T|T581人参与7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两会报道组 闫立良
“胳膊都举酸了,还是没有得到提问的机会。”在记者会散场后,一位国内记者抱怨。
这幕场景发生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第15场记者会。主角就是央行行长周小川。
在记者会75分钟的时间里,“咔咔咔”的拍照声就没有停止过。
提问的记者也涵盖了大陆、港、澳、台,亚洲、欧洲和美洲。由此可见,主持人挑选提问媒体的功力也非同凡响。
随后主持人强调,“记者太多,希望每个人只提一个问题。”
来自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记者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一连向周小川抛出了两个问题,在开始问第三个问题时,主持人打断了他,“你已经提了两个问题了。”
这位记者讪讪的说:“提问周行长的机会太难得了。好,那我听你的。就问这两个问题。”引得周小川和记者们都笑了,会场紧张的空气也舒缓了很多。
到了记者会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得到提问机会的记者开始涌向嘉宾退场通道。但由于安保得力,记者们没能拦下周小川。
大约12点,在梅地亚东门,周小川以及央行随行官员陆续出来准备乘车离去。这时一群记者也在向大门外走,安保人员赶紧招呼,“不要让记者靠近。”
这时,一位马路上拎着菜走过的老太太问我,“这是谁啊?”
“周小川。”
“他说没说什么时候加息啊。”
昭名 @ 2011-03-15 13:38:22
国外的日元想回去,国内的资产想跑出来,两者殊死搏斗,战况空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