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 | 推荐阅读
支持: 天涯论坛、淘股吧

[经济杂谈]自9月13日开始记录国内外经济新闻大事(转载)

原文 | 楼主:昭名 (*)
昭名 @ 2011-04-13 12:06:15
  作者:lagignition 回复日期:2011-04-13 10:35:35 
回复
    刚刚地磁又大跳水了,关注国内频繁4级左右小地震地区,也可能还在日本
  ===================
  地磁跳水是地震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况且地磁跳水已经是前两天的事,日本前两天也已经连续两次地震了
昭名 @ 2011-04-13 12:26:1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四大隐患[04月13日 12时22分 ]“复苏力量正在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1日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不乏这样的乐观措辞。然而,在积极情绪的背后,IMF也指出全球复苏前景依然存在隐忧,具体来看,仍然面临油价高涨、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欧美国家失业率高企及发达国家债务负担较大等四大风险因素。
昭名 @ 2011-04-13 12:31:45
  11:17 [快讯] 惠誉分析师:日本避险有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方案才能避免评级行动
===================
  又要降了
昭名 @ 2011-04-13 12:38:27
  海宁:

  FDI累计余额近万亿美元我国存变身债务国隐忧
  FDI累计余额近万亿美元--一旦失去外贸顺差和房地产,中国经济将会怎样?
  
  FDI累计正好一万亿美元左右。这个我以前多次提到过。
  这一万亿美元,是外商的初始投资额,增值应该不少。美国公司留在海外的利润很多,部分在中国。
  这个其实也并不太可怕,中国总体还是投资热土。
  关键是,其中中国有活力的企业资产,外商占很大比例,最大的200家高出口的企业,75%以上是外企(包括港资,台资)。
  
  也就是说,低估人民币汇率,高贸易顺差,外资占了很大便宜。
  大量外贸顺差,外汇占款,导致国内资金泛滥,卖地的占了最大便宜(开发商占零头)。
  当然,卖地的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基础设施,高铁,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奥运,世博等等。
  杭州的西湖,西溪湿地,等,也搞得很干净。
  过去十年,外贸和房地产发了,带动其他很多行业都发了(比如装修,广告,运输等等)。
  一旦失去外贸顺差和房地产,中国经济将会怎样?
  
昭名 @ 2011-04-13 12:43:55
  %2011年04月13日 00:59 第一财经日报
  外汇局披露FDI留存利润中国经济暗物质浮出
  
    徐以升
  
    近年来FDI利润的汇出已经呈现大幅上升态势,在人民币升值幅度到位之后,必然将迎来FDI留存利润大量汇出的时候,而这时,由于其巨大的规模以及不受约束的属性,将给我国国际收支安全带来冲击
  
    4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新口径之下的201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并通过口径调整,对2005年~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修正。这一修正意义重大,但还未引起广泛的讨论。
  
    外汇局这一修正的核心,是参考国际标准,将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市场产生的留存利润,考虑进国际收支平衡表。这让长期未进入主流讨论的FDI留存利润问题,浮出水面。
  
    根据外汇局国际投资头寸表,截至2009年底,FDI累计余额已经达到9974亿美元,接近1万亿美元。这1万亿美元外国在华资产,每年都在生成高额利润,而这些利润绝大部分并没有汇出中国,而是留存国内。由于在中国市场运营,FDI利润是人民币形式,并日渐成为游离于主流讨论的“人民币热钱”。
  
    关于FDI在华留存利润问题,由于没有进入官方统计,而且其规模日益巨大,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暗物质”。而随着外汇局对2005年至201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整,这一“暗物质”开始浮出水面。“暗物质”的能量之大,以至于刚一浮出水面,就要改变我们的很多定性认识。
  
    所谓暗物质,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宇宙学中那些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人们只能通过引力效应得知宇宙中存在大量暗物质。中国经济里,未经统计的FDI留存利润,无论其规模,还是其难以统计的特点,都可以定义为中国经济的“暗物质”。
  
    外汇局此次回归国际标准、修正统计口径,所上调的“暗物质”规模为2100亿美元或1.4万亿元人民币。这部分资金,所有权属于FDI,但表现形式却为人民币。按照国际收支管理规则,这部分人民币资金随时可以无条件兑换成外币并撤离。
  
    “暗物质”调整的规模
  
    外汇局此次按新标准发布了2010年平衡表,并对2005年~2009年的平衡表进行了调整。
  
    按照外汇局此次修订原则,这一修正是“按照国际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归属外方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直接投资的贷方”。而由于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的表现形式为人民币,将归属于FDI的人民币利润,换算成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美元。
  
    根据最新发布以及调整的数据,2005年~2010年累计净流入中国的FDI规模达到8758亿美元。2005年~2009年流入规模则累计修正上调了1691亿美元。按报告发布的4月1日汇率计算,上调的部分折合人民币1.1万亿元。
  
    这其中,2010年数据是直接公布的修正数字,如果按之前口径的话,笔者估计年度FDI流入要下修400亿美元至1600亿美元。这意味着,2005 年~2010年6年累计上修的规模,应该为2100亿美元左右(1691亿美元+约400亿美元)。累计上修规模约为人民币1.4万亿元。
  
    这即是外汇局此次回归国际标准、修正统计口径,所上调的“暗物质”规模,2100亿美元或1.4万亿元人民币。这部分资金,所有权属于FDI,但表现形式却为人民币。按照国际收支管理规则,这部分人民币资金随时可以无条件兑换成外币并撤离。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外汇局数据,2010年我国FDI流入规模高达2068亿美元(比2009年高出42%),流出规模为217亿美元,净流入规模 1851亿美元(比2009年高出62%)。在流入的2068亿美元之中,金融部门流入120亿美元,非金融部门流入1948亿美元(其中房地产业是 271亿美元,增幅78%)。
  
    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的FDI流入,大幅高出商务部统计的FDI流入。根据商务部数据,2010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
  
    可以发现,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流入的2068亿美元FDI,已经是商务部口径流入1057亿美元的接近一倍(196%)。
  
    累计2005年~2010年6年,以流入规模计算,国际收支口径累计流入9686亿美元,商务部口径仅为累计流入5127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89倍。
  
    目前来看,国际收支口径高出商务部口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口径原因,商务部口径只统计当年“三资”企业流入以及企业外部借入资金,而国际收支口径则含纳境外母公司对境内子公司关联贷款、境外机构购买国内建筑物等项目;二即是此次新调整的,对于FDI留存利润(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的计算。
  
    可以说,目前市场广泛引用的商务部FDI统计口径,已经大幅落后于FDI流入的渠道和规模本源。尤其是第二个留存利润因素的漏统,导致FDI在中国经济中形成了目前不广为讨论的“暗物质”。
  
    “暗物质”有多大?实际上,由于已经累计的近1万亿美元的FDI存量,其年度利润产生的规模,已经超过FDI年度纯流入的新增量。
  
    FDI留存利润仍然低估
  
    需要强调的是,笔者认为,外汇局此次只是开了一个揭开“暗物质”的好头,但对于FDI留存利润的规模评估,或许依然处于低估状态。
  
    计量FDI留存利润,一个本质问题是FDI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我们初步可以将外资企业实收资本净利润率,作为FDI在中国真实投资收益率的一个估计。在统计上,可以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实收资本净利润率来近似替代。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工业统计数据,在2005年至2006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实收资本净利润率高达19%。按照这一收益率,2005年至2006年FDI在中国的投资收益分别为849亿美元和1050亿美元。
  
    将这一数据减去过去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FDI投资收益,即是没有被监测到的FDI留存利润。按此计算,2005年至2006年间未被统计到的FDI留存利润分别为639亿美元和758亿美元。
  
    而根据外汇局最新调整,2005年、2006年上修的留存利润规模,分别为381亿美元、460亿美元,约为以上计算的六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2009年计算所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实收资本净利润率约为18.6%。依此计算的2009年 FDI利润就达到1780亿美元,扣除原口径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利润汇出部分,还达到约1150亿美元留存利润。但此次外汇局上调的2009年留存利润仅为360亿美元。笔者倾向于认为,这一数据依然存在低估。
  
    “暗物质”有多大?实际上,由于已经累计的近1万亿美元的FDI存量,其年度利润产生的规模,已经超过FDI年度纯流入的新增量。
  
    比如,假设FDI在国内收益率为18%,其年度利润就达到1800亿美元,而不考虑利润再投资的年度FDI纯流入规模可能只有1500亿美元。FDI在本质上已经出现“逆差”效应。
  
    “暗物质”对国际收支安全是否具有潜在的破坏性?答案很显然,是的。
  
    根据国际投资头寸表,2009年底FDI余额为9974亿美元,即便按10%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其年度利润也达到约1000亿美元。如果外国投资者每年把利润全部汇回本国,意味着,中国要保持经常项目的平衡,就必须保持1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由于目前庞大的FDI余额,其年度利润规模的庞大,已经足以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安全产生影响。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我们将很快看到,所谓“FDI自身净逆差效应”的出现,即年度FDI新增流入少于年度未汇出利润。这将是FDI对国际收支产生逆转性影响的开始。
  
    笔者认为,目前国际收支平衡表对FDI留存利润规模仍然存在低估。这一逆转性影响实际上已经到来。
  
    更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FDI利润的汇出已经呈现大幅上升态势,在人民币升值幅度到位之后,必然将迎来FDI留存利润大幅汇出的时候,而这时,由于其巨大的规模以及不受约束的属性,将给我国国际收支安全带来冲击。
  
    为什么中国巨额海外资产的收益如此低,而对外负债的成本却很高?这是由于,中国对外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资产,而对外负债则主要是FDI等高成本负债。外汇局仅仅调整了FDI留存利润,就改变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净收益情况。
  
    2009年:1.8万亿美元净头寸利润仅为1亿美元
  
    仅仅一项FDI留存利润的调整,让我们对中国整体对外资产收益情况产生了重新评估。在2006年刚刚发布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时,笔者曾欢呼雀跃写过一篇评论文章《12年资本净输出投资收益一朝终转正》(《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7月19日)。
  
    文章描写的是,2005年中国终于结束了自1993年至2004年持续了12年的“资本净输出国但投资收益却为负”的窘境。根据当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当年中国实现投资收益净流入91亿美元。
  
    但根据外汇局此次对2005年~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回溯调整,笔者“欢呼雀跃”的时间要推迟到2007年了。
  
    根据最新调整,2005年中国对外投资净收益依然为负,-176亿美元;2006年为-74亿美元。2007年第一次转正,为净收益35亿美元;2008年净收益113亿美元;2009年净收益1亿美元。不过,这种终于转正值得欢呼雀跃么?
  
    再看一看取得如此规模净投资收益的头寸资产吧,根据对外投资头寸表,2007年~2009年分别为1.19万亿美元、1.49万亿美元、1.82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2009年中国高达1.82万亿美元的对外净头寸投资,累计净收益只有1亿美元,收益率仅仅为1.82万分之一。
  
    更丰富的具体数据是,2009年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为3.46万亿美元,当年投资收益收入为994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为1.64万亿美元,当年投资收益支付为993亿美元;1.82万亿美元投资头寸的净收益为1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巨额海外资产的收益如此低,而对外负债的成本却很高?这是由于,中国对外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资产,而对外负债则主要是FDI等高成本负债。外汇局仅仅调整了FDI留存利润,就改变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净收益情况。
  
    实际上,按照笔者理解的,如果FDI留存利润依然低估,那么可以断言,即便中国目前有2万亿美元的净对外投资,整体的对外投资收益,或许也依然为负。
  
    历史成本法统计的1万亿美元FDI,在中国已经累积成了巨量无可估算的“市场价值”,加上其累计留存利润,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暗物质”。目前,已经有学术机构在尝试编制中国的国际资产负债表,这将开始涉及到对FDI资产的市值评估。
  
    FDI存量的市值评估
  
    另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否保有对外净债权国的地位。与FDI留存利润问题相类似,但其规模更庞大的另一个方向的“暗物质”,是FDI本身在中国国内资产的市值评估问题。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头寸表上的FDI余额,是“历史成本法”计算考量。而在美国等国家,对FDI的统计均是“市场价值法”。
  
    在几乎所有的会计统计体系里,“历史成本法”早已因与时代发展脱节而被替代,但中国对外投资头寸表的FDI项目上依然使用这种方法。
  
    这里有很多统计问题,综合考虑,虽然不排除有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失败,但从外商投资企业总体在国内的成功经营可以得见,目前国内FDI的市值肯定大于其历史成本。
  
    这类市值的评估,如果FDI所投资企业已经上市,其市值评估非常容易。
  
    比如2009年,建设银行(5.12,-0.01,-0.19%)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大幅减持建行股份,累计套现并流出102亿美元,但当年美银的投资规模为30亿美元(后又增持)。这一FDI的投资增值行为,体现为FDI市场价值的提升。
  
    另外比如,汇丰控股在2007年进行业绩披露时曾指出,其在中国对于平安保险、交通银行(6.01,0.02,0.33%)等公司的投资,累计市值约达400亿美元,但其当时投入的规模则非常之小。汇丰控股在国内的FDI市值,已经远不是其“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法统计的1万亿美元FDI,在中国已经累积成了巨量无可估算的“市场价值”,加上其累计留存利润,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暗物质”。目前,已经有学术机构在尝试编制中国的国际资产负债表,这将开始涉及到对FDI资产的市值评估。
  
    对FDI资产的市值评估非常重要,将牵扯到一个重大的定性判断,即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么?中国还是一个净债权国么?
  
    目前中国FDI体系中的留存利润,已经具有明显的投机性质。另外,上世纪拉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在危机时期FDI同样会掀起撤出浪潮。对于国家国际收支的安全考量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黑天鹅”。
  
    中国变身债务国隐忧
  
    按照目前的国际投资头寸表,2009年中国对外资产净头寸为1.8万亿美元,但这其中FDI是按历史成本法评估为9974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FDI资产采用“市场价值法”,评估为2.8万亿美元,那么中国就将从一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家,变成一个债务国。
  
    从一些个案FDI的市值评估延伸,笔者不认为得出这个结论有多么危言耸听。实际上,为了考量中国国际收支的安全性,评估FDI的市值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国际资本流动中,FDI往往被认为是稳定的、非投机性的。但目前中国FDI体系中的留存利润,已经具有明显的投机性质。另外,上世纪拉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在危机时期FDI同样会掀起撤出浪潮。对于国家国际收支的安全考量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黑天鹅”。
  
    作为本文最后,我们想问的是,如果通过FDI的市值评估,扭转了对中国对外净债权国的认识,会给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会给中国对自身经济的评估带来什么改变?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牵扯到一个目前热议的政策话题。目前中国正在热议创建国际板,并试图允许更多外商在中国的公司直接上市。如果国际板最终成行,这将是FDI在中国获得高溢价的最佳市场,FDI的市值也将获得清晰评估。
  
    可问题在于,有没有计算过,如果FDI在中国国际收支的计算体系里,从1万亿美元,进行资本市场溢价,放大到2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或5万亿美元,乃至更高,中国的对外投资头寸表、国家资产负债表、央行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评估,会是怎样的改变?
  
  
  
    Related相关
  
    FDI:即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意指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定位为,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FDI为现代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则是它的主要形式,而对FDI本质的定义仍存在着争论。
  
    日本学者原正行认为,FDI是企业特殊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转移;另一位日本学者小岛清认为,FDI是以经营管理上的技术性专门知识为核心。澳大利亚学者A.G。肯伍德和A.L。洛赫德则认为,FDI是指一国的某公司在另一国设立分支机构,或获得该国某企业的控制权。
  
昭名 @ 2011-04-13 12:58:14
  
千万别心存侥幸!每当泡沫来临时,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我们这儿是不一样的,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区别在于早晚而已。结果,造就了800年来的一部金融荒唐史。往往是一切保持正常,直到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就像日本刚发生的地震海啸,就在半小时之前还是晴空万里……
  
  
  
  向所有乌鸦嘴致敬!
  
  文/陈思进
  
   几天前,华尔街日报有篇文章,是一位著名财经专家写的,题目非常雷人,叫“我希望美国对其债务违约——越快越好!”
  
   文章写道:“在这个节骨眼儿下,我真的希望能出点事儿。我希望美国对其债务违约——越快越好。我希望共和党人关闭政府,希望穆迪公司(Moody)降级我们发行的债券,希望中国和日本停止购买美国国债。我希望华盛顿的官员、公务员和顾问大军发不出工资,让美国老年人只能拿到一文不值的欠条,而不是社会福利金支票……也许到那时,也许只有到那时,美国才会觉醒,才会做一些事情来防止即将到来的财政灾难……让我们来看看白宫2012年的财政预算,简直是庞氏骗局主谋麦道夫(Bernie Madoff)作案的翻版……”
  
   读到这儿我明白了,他是反话正说,不禁哑然失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前些日子,我在《美国国债——有史以来最大的庞氏骗局》一文里,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目的是向大众预警可能即将到来的大危机——美国国债危机!
  
   然而,这位著名财经专家一定会被有些人嘲讽为“乌鸦嘴”。因为在判断和分析事物的时候,特别是经济形势的走向,经济学家面对各种经济数据,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乐观的经济学家常被冠以“吹鼓手”,而悲观的经济学家则被冠以“乌鸦嘴”。
  
  
  最近,和一位国内房产界名人交流,他就抱怨说,有一位经济学家从1989年开始就说房价超高,1992年又说房价有泡沫,2002年还危言耸听泡沫要破,到了2005年又告诫大家泡沫肯定要破。结果呢,中国房价一路飚涨。这些经济学家对社会负责任吗?不就空长了一张乌鸦嘴嘛!
  
  
  
  其实这位仁兄可能没有想到,预警没有成为现实恰恰是好事!要是没人发出预警而不幸突然发生,成为黑天鹅事件,那才叫惨呢!正如《黑天鹅》书中描述的,如果10年前,哪怕有人早一个小时预警911,那么911事件就不会发生。而911之后,美国设立了预警系统,一连几年,危险警示灯一直跳着,大家心里一直抖抖的,结果迄今也没什么大事发生。
  
  
  
  当然跟预测经济相比,恐怖危机的预警显得容易控制多了。然而美国的经济金融界乌鸦嘴如此之多,都无法避免前200年,发生了大大小小135次金融危机。
  
   而经济学家凯恩斯,对他提出的经济模式最清楚,深知用宽松信贷其实就是玩庞氏骗局,早晚会过不去的。于是他便自嘲,“从长远来看,人都是要死的”。其意无非“懒人吃藕,吃一段,洗一段”,今日有酒今日醉,过一天算一天吧。
  
  
   再举加拿大房市来说。
  
  当美国房市崩溃之后,好些经济学家便预测,加拿大房市必将步老大哥的后尘。因为加拿大和美国一样放松信贷,必然会产生房地产泡沫。这群乌鸦嘴的预警被加拿大政府听进去了。由于滞后效应,加拿大政府立刻降息,宽松信贷而撑住了房市。而这并不说明加拿大房市无泡沫,只不过利用低息政策,暂时控制了“病情”,可病根依然还在,可谓治标不治本。
  
  特别是由于长期低息,信贷持续放松。就好似上了毒瘾一般,戒毒难,索性就“以毒攻毒”,继续加重毒瘾。现在加拿大人的负债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145,已达到150之高,比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47.2还高,正向着160进军。最近全世界的“乌鸦嘴”都指加拿大房市泡沫已起,听得加拿大人好不心烦。
  
  很显然,目前加拿大政府已陷入了两难境地,不加息吧,病情只会越来越重;加息吧,房市步入美国的后尘怎么办?于是央行行长只能不断警告老百姓:谢谢大家不要过度借贷了!他的用意很清楚,今后房市崩溃了,可不要怪我没有警告过你哦!
  
  再谈到中国那完全脱离任何国际通用衡量尺度、匪夷所思的房价。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宽慰道,中国房市情况特殊,“我们这儿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然而,这句话30年前南美人说过;25年前香港人说过;20多年前台湾人说过,日本人也说过;五年前美国人说过;三年前迪拜人说过,爱尔兰人也说过,东南亚人和莫斯科人也都说过!大家也都认为,他们的房价只涨不跌。但结果呢,突然间有那么一天,他们那儿的房价突然掉头向下……
  
   泡沫价格就像狗那样,有时会跑离主人,但最终会回到主人的身边。一个地方跑离轨道的房价,也终将会回到合理的价位。比如美国在房市没有泡沫的300年间,房价一直徘徊在平均家庭收入的1.6到1.8倍之间。前些年脱离了这个比值,但从2006年7月开始下跌,最近又渐渐向平均家庭收入的1.8倍回归了。
  
   总之,吹鼓手的话颇对大众的胃口;而乌鸦嘴的话就像乌鸦,极不受人待见。但我要说,吹鼓手的话倒不一定要去听,而乌鸦嘴的话就一定得听。而且,也千万别跟“乌鸦嘴”置气,硬撑死撑,只会把病情越拖越重。有泡沫的话,早破要比晚破好。就像戒毒一样,越早戒,痛苦越少,越晚戒,就真有生命危险了!
  
   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美国国债,草木皆兵的华尔街投行或对冲基金,对其早已敬而远之,全世界最大的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也正在抛售美国国债。因为他们都意识到,超过14万亿的美元债务,美国政府怎么可能偿还呢?不要说偿还本金了,再过几年,美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可能连支付利息都不够。但在今日的美国,普通百姓没有感到这种紧迫感,奥巴马总统似乎也没有。显然,债券投资者也不着急。
  
   所以,那位乌鸦嘴专家在文章开头希望美国对其国债违约,因为“没人希望本国发行的债券违约,但如果违约不可避免,那还是早来比晚来好。”
  
   千万别心存侥幸!每当泡沫来临时,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我们这儿是不一样的,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区别在于早晚而已。结果,造就了800年来的一部金融荒唐史。往往是一切保持正常,直到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就像日本刚发生的地震海啸,就在半小时之前还是晴空万里。
  
  除非这是一个童话世界。
  
   不过,这次这个乌鸦嘴的话可千万别不幸言中,因为一旦美国违约,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持有接近25%美国国债的中国将损失巨大!
  
  
  2011年3月11日完稿于日本地震海啸之际
  
昭名 @ 2011-04-13 13:28:27
  美元信号明确,债券重置必然上演经典的乾坤大挪移
泽逸
  
  标签: 国债 加息 美元 货币 债券 2011-04-12 22:26
   何为债券重置?就是通过金融手段把欠别人的债拿回来或者逼迫诱导买家 展期,亦或者通过更奇妙的手段把欠别人的钱变成别人欠他的钱。后者是未来不就即将上演的金融大戏,足以载入历史成文范例。
  
  而最著名的是250多年前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当时美国政府在成立时已经破产,在战争时欠下了巨额债务,当时欠 债额高达了5400万美元,于是财政大臣汉米尔顿提出了旋转门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发行新货币,用来兑换信用等级差的旧货币,将旧货币回收,然后政府继续发行债,新国债只能用新货币购买,这样新货币又回到了政府手中,接下来政府用新货币购买旧国债, 于是信用等级差的旧国债和旧货币全部换成了信用等级高的新国债和新货币, 美国用这种运作方式守住了国家信誉。
  
  在看看当前的美元指数,看看美国国债的持有头寸的分布。FED70%,外国投资者 30%,美国国内机构已经清仓。
  
   全球最大的债券公司、债券大王格罗索已经清仓美国公债,持有全部现金。
  
  你认为高盛、大摩还有美林和花旗这样的巨鳄真的已经到了合成谬误到了S 13?亦或是集体性的兽性的冲动?
  
  看看美元指数那标准的3次探底,和2000年的那次三次柱顶。 美元的大牛市即将开始了,为什么多数人都喜欢创新高的黄金而不是创新低的美元?
  
  难道这世界真的是多数人赚少数人的钱?
  
  被动型的投资是非常稳健的方法,例如美元的现钞。
  
  1664的机会只有在过去回忆中才知道那是大底,同样那遥不可及的6124充满了 暴戾与贪婪。
  
  对冲的实际意义在于平衡风险而不是绝对的消除风险,起码目前的人民币资产的风险依然不是卖空和期指可以消弭的。
  
  美国会不会再最近加息,我看可能性极大。
  
  美元崩盘,一个无知的玩笑罢了。
昭名 @ 2011-04-13 13:42:22
  刘煜辉

  正如金融市场预期,欧元区于4月7日启动了危机后的首次加息。
  
  欧盟统计局3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按环比年率计算的通货膨胀率3月份攀升至2.6%,这是欧元区连续4个月通胀率超过2%,而2%是长久以来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通胀目标制的阀值。
  
   过去两年中,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40%,石油价格从60~70美金/桶水平上升到今天120美元/桶。美欧国家物价构成三分之二与劳动力成本相关,高失业率虽然抑制着工资的升幅,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商品取自外部世界。新兴经济体的高通胀正通过货币升值和国际贸易在向西方传递。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威胁要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货膨胀。但欧洲央行能轻易做出进入加息周期的决定吗?还是仅仅只是一种试探?
  
  这个谜将再次留给金融市场去猜。
  
  尽管“蝴蝶的翅膀”已经开始煽动,但是英国的通胀率即便已经达到了4%的水平,英格兰银行也只能宣布维持0.5%的利率不变,美国的通胀率也已经达到2%,但伯南克还是在安慰市场最近的通胀不会持续。
  
  南欧的债务就像一张黑幕做成的巨大风筝飘荡在欧洲的上空,只不过这只风筝的线端拽在美国人手里。
  
  欧元欲振乏力,美元就跨不了,在关键时刻,美国人的运气总是相当不错。欧债的窘迫总会是在美元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据估计葡萄牙4月份将向欧盟申请的救助款项将高达800亿欧元。西班牙-这个欧盟第四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欧盟的12%,4月、7月和9月都将面临偿债高峰,每月偿付额高达160亿欧元,而作为逆差国其目前的官方储备只有280亿欧元,届时需要向欧盟的稳定基金寻求帮助是确定的。
  
  美国的三大评级公司的降级报告将会如期而至,欧元区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神经就得被敲打一下。因为欧元区中持续多年的套利活动(低息的西欧银行都喜欢把大量的资金贷到高息的南欧),使得德、法、英国的银行体系中集聚了大量的南欧国家的债权(据根IMF的统计,公共债务为1 800 亿欧元,私人部门债务高达3 万亿欧元)。评级下调则意味着资产的重估。没完没了地敲打,使得欧洲的银行体系不时地收缩,中长端利率的高企,投资和消费很难进入持续复苏的轨道。
  
  美国人是不会让特里谢一次又一次如此畅快地做出加息的决定的。欧洲债务危机的绵绵无期;特别是美元羸弱之时,没有什么比弱欧元更直接的支撑了。
  
  而美国开动的“量宽”机器根本停不下来。
  
  以政府部门的“杠杆化”抵消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反危机过程,使得美国政府债务率自危机以来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随时可能突破国会规定的近14.29万亿美元的上限。白宫预计, 2011年美国财政赤字将高达1.65万亿元美元,占GDP比率将创下11%的二战以来最高水平﹔由于婴儿潮一代人的退休将于今年正式启动,政府的医保和退休金计划开支预计进入大幅上升期。由此产生的未拨备的隐性负债或高达50万亿美元。到2025年,美国的税收将只够支付利息(预计将从目前的每年2000亿美元飙升至逾1万亿美元)和福利计划,没有余力去做其它任何事情。
  
  而另一方面,中国、日本和石油国家贸易出超大幅收缩,使得海外为美国提供的债务融资出现了巨大缺口。因此市场会对美联储保持独立性并确保长期财政偿付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怀疑。当盖特纳要借钱时,不太独立的美联储或将只能被迫购买公共债务。这便是“量宽”的全部逻辑。
  
  “量宽”实现的途径,一则联储直接购买公债,二则金融机构从联储获得大量的短期流动性配到长期公债上。危机后,美国商业银行无意放贷,持有的国债金额却持续上升,当下美国金融机构的国债购买量已经超过海外,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长端利率因此被大幅压低。银行从联储借入资金成本近乎零,购入10年期国债孳息率为3.4%。现在的美国银行就靠这个赚钱。联储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它关心的是长端利率。
  
  但是当增长预期、通胀预期上升时,美国国债市场便可能孕育麻烦,甚至动荡。由于几乎所有银行、保险公司均在投资组合中大量持有国债,国债一旦出事,便可能产生数倍于雷曼倒闭时的震撼。美元因此可能会重挫,长期利率可能会飙升,经济会重新掉入“硬着陆”的深渊。
  
  这是一个尴尬的经济逻辑。为了压制长端利率,需要不断拓展量宽规模;而这又可能加深市场疑虑,促使投资者加快逃离美元,最后利率再度升高,需要更大规模“量宽”来压制。尽管是“饮鸩止渴”,美国在找到靠经济增长的正向效果来冲销债务的方式前,说老实话,恐怕也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
  
  那些执迷不悟、认为世界能避免“大通胀”宿命的人,事实只会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失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新兴经济体因高通胀而“硬着陆”发生的可能性要显著大于西方国家债务崩溃的危机。这是极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恶果。
  
昭名 @ 2011-04-13 13:55:14
  欧洲央行:呼吁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是大错特错[04月13日 13时01分 ]周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示欧洲央行不要继续加息,因为欧元区依然是比较脆弱的地区。然而,该警示可能并无很大效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动摇。

  IMF眼里的新兴市场:需挤泡沫的全球经济领头羊[04月13日 13时48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周一发布的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称,新兴市场正面临通胀压力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同时还出现了信贷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危险迹象。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可能正在形成信贷及资产泡沫,最终或将破裂。
  
  花旗:对冲基金正大规模作空日元[04月13日 12时53分 ]美元/日元周三亚市盘中上涨,目前汇价逼近时段高位84.17。花旗集团分析师表示,其现有指数显示,对冲基金正大量持有日元空仓,规模为两年来最大。
  ====================
  同道者集结,力量趋于庞大
昭名 @ 2011-04-13 17:20:08
  Armand_CAO :东电13日上午称,4号堆乏燃料池12日下午水温已经上升到90度,而且上方6米高处检测到的核辐射量也上升到84微希沃特。这说明燃料棒破了,燃料块漏了,美国人最关心4号堆乏燃料池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面可没有控制棒,外面也没有安全壳,直接通大气的。而且1331根,700多吨乏燃料棒不是闹着玩的
昭名 @ 2011-04-13 17:26:25
  日本政府称震后经济复苏已经停止

  
   海外媒体4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在月度经济报告中表示,受3月11日灾难性地震影响
  ,日本经济已不在复苏轨道,并承诺将制定补充预算支持重建工作。
  
   日本内阁官房(Cabinet Office)在13日发布的4月报告中写道:“虽然日本经济曾
  开始复苏,但是受大地震影响,最近已经呈现疲态。”这是6个月中日本政府首次下调经
  济评估。
  
   内阁官房一名官员表示,虽然日本尚未跌入衰退,但是经济复苏已明显停止。
  
   他说:“现在复苏已成为过去。”
昭名 @ 2011-04-13 17:33:22
  中央认为城市住房问题已影响全局 必须解决2011年04月13日 14:55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深钢字号:T|T1624人参与10条评论打印转发
  
  
  12日,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带队的国务院督查组,开始就浙江省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和调控成效,展开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实地督查。
  
  督查组一行是11日抵达浙江省会城市杭州的,并在当天下午召开会议,听取了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汇报。
  
  贠小苏在会上表示,这次督查组主要就国办专门发出督查通知的8条内容展开工作,尤其重视了解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并突出四项重点督查内容:一是中央调控政策部署的落实情况;二是中央调控政策部署的相关数量比例要求;三是地方政府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工作记录,特别是责任和落实机制;四是地方政府监管的责任和办法。
  
  “中央认为,以城市住房为主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局,必须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房价问题。”贠小苏说。
  
  据介绍,浙江省今年一
昭名 @ 2011-04-13 18:35:45
  东篱 17:40:19
习薄他们高明的地方就是雪中送炭,扶弱结寡,长期看,必胜。因为虎纹的做法,边际成本不断提高,收益下降,奢靡腐蚀人心。胡也许会认为能振作,其实不然,它所依赖的团体先天不足,就是根骨不壮,全靠洋奶粉。胡演戏的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