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 | 推荐阅读
支持: 天涯论坛、淘股吧

[经济杂谈]自9月13日开始记录国内外经济新闻大事(转载)

原文 | 楼主:昭名 (*)
昭名 @ 2011-04-20 10:59:36
  %2011年 04月 20日 10:28
中资公司积极进军美国债券市场
  
  字体
  随着中国收紧信贷,再加上一些公司押注美元兑人民币将贬值,今年以来中资公司在美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已经创出历史最高纪录。
  
  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称,今年迄今为止,中资公司在美国总计发行了62亿美元债券,较2010年同期的38亿美元增长64%;发行量居首的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Country Garden Holdings Co.,简称:碧桂园),这家总部在香港的地产开发商发行了9亿美元的债券。
  
  单独看62亿美元的发行量并不算多,但如果结合整体增幅来看,却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美元计价债券的买家,在中国管理的2.9万亿美元资产中就包括了美国国债。但DB Advisors的欧洲首席投资长Georg Schuh称,中资公司在美国债券市场发债却相当耐人寻味。
  
  在中资公司年初至今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中,超过半数即37亿美元的债券是投资级公司债。这意味着,虽然目前才到第二季度初,但中资公司年初至今发行的投资级公司债规模已经较去年全年发行的36亿美元多出1亿美元。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兼全球投资策略师George Hoguet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突出,中资公司在美国债券市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合情合理。中国近期就已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Nomura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债券分销和发行主管James Merli表示,随着市场的增长与成熟,公司需要向外拓展;中资公司已经发现实施全球性融资策略是审慎做法,而这其中无疑会包括流通性最高的货币-美元。
  
  Meli将中资公司在美国发债规模的增长与数年前欧洲公司的类似增长进行了比较。他说,美国公司债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多元化以及债券期限,都是这些外国公司的母国市场难以提供的。
  
  Wells Fargo Funds Management首席投资组合策略师Brian J. Jacobsen表示,中资公司越来越主动地进军境外信贷市场,原因是中国政府收紧了国内信贷以控制通胀并防范房地产泡沫,在这种情况下发行美元计价债券是符合逻辑的策略。
  
  Jacobsen称,如果从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的角度出发,中资公司发行美元债券就不失为一个好策略,因为这意味着中资公司将用不断贬值的货币来偿还债务。
  
  他还表示,虽然中资公司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受到质疑,但鉴于美国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渴求,中资公司在美国融资仍相对简便而且代价不高,这就是为什么中资公司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风险溢价还算合理的原因。
  
  举例来说,中国地产开发商及地产管理商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KWG Property Holding Ltd.,简称:合景泰富)上个月发行的5年期债券收益率为12.75%。
  
  此外,中资公司在美发债规模的增长还受到中美评级因素的影响。
  
  Schuh表示,中美两国的评级趋势有一定差异;就在美国因为负债太多而受到警告之际,中国却正在靠近AAA评级,这自然会在融资领域产生一定的竞争。
  
  Schuh表示,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资公司也发行了更多的美元计价债券以扩大投资者基础。
  
  Schuh表示,中国将试图在不同方面利用评级上升的优势,也愿意取得多币种债券发行人的声望,未来数十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将更为显著。
  
  以中资公司为首的亚洲企业正迅速扩大在美国的债券发行规模。据Dealogic称,不包括日资公司,亚洲公司今年迄今已通过发行投资级公司债筹集了创纪录的1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3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多,接近2010年全年发行总量、年度发行纪录243亿美元的一半。
  =====================
  眼前的便宜不赚白不赚,关键是做好风险对冲没有????千万不能做翻版的深南电
昭名 @ 2011-04-20 11:03:01
  重庆选出36首红歌 要求人人会唱、能唱、爱唱2011年04月20日 05:21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兰世秋字号:T|T32011人参与532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讯 (记者 兰世秋)近日,市委宣传部就组织传唱“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发出通知,要求把此次评选活动作为当前文艺工作的一件大事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宣传文化战线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一项重点活动抓紧抓好。
  
  据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中宣部指导下,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为期半年的广泛征集和层层筛选,日前已从18132件参评作品中遴选出36首初评入围歌曲。在广泛传唱的基础上,最终将于5月中旬评出10首获奖歌曲。
  
  通知强调,这36首初评入围歌曲风格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从不同角度唱响时代主旋律,歌颂党,歌颂祖国,讴歌美好生活,是新鲜的、优秀的红歌传唱曲目。
  
  通知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唱,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便于学唱传唱,中国网络电视台《唱响中国》官网已刊载36首歌曲的试听和视频,《光明日报》从4月10日起每天刊发一首新歌简谱,学习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已出版发行36首新歌集锦(CD、DVD)。
  
  市属媒体从4月10日至5月20日,对这36首歌曲进行高密度宣传推广。其中,重庆卫视循环播出歌曲现场版及推介宣传片;重庆电台新闻频率每天不同时段循环播出歌曲;市属平面媒体转载《光明日报》刊发的歌曲简谱。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重庆群众红歌传唱活动优势和“唱读讲传”活动特色功能,把36首初选入围新歌作为全市社区红歌赛、“天天红歌会”及重要节点演出等活动的重点曲目加以推广,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传唱。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教唱领唱,使之人人会唱、人人能唱、人人爱唱,进一步掀起我市红歌传唱热潮。
昭名 @ 2011-04-20 11:09:56
  发改委正起草大范围涨社会工资方案 含个税起征点调整2011年04月20日 09:39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降蕴彰字号:T|T96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降蕴彰 本网记者获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昨日(4月19日)透露的“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间翻番”目标数字大有来头。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方面正在起草一份覆盖社会范围较大的“涨工资方案”。该“方案”包括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较大范围地提高社会工资、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保障机制、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等。
  
  据了解,国家爱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工资等途径,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逐步提升,一方面全面刺激国内消费,另一方面化解社会矛盾,最终目的是实现分配公平。
  
  前述知情人士分析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报酬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是以职工的低报酬为代价的,这就是所谓的“劳动力报酬被低估,工资被利润侵蚀”。
  
  去年一些地方发生的一连串的集体停工等类劳资纠纷事件,看起来事件的表面原因是劳动者工资偏低,其背后根本原因是由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的缺失,使得普通老动者的工资无法合理增长,收入分配格局急剧扩大,社会矛盾日趋紧张。
  
  除此之外,过去我国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两个车轮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消费占GDP的比重很小,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投资和出口的速度明显放缓,只能依靠提高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的局势很明显,如果不全面刺激国内消费将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政府拟出台强制性的增长工资根本意图就在于化解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等主要原因。”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实在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就有所透露,政府方面将根据经济发展、物价涨幅及企业劳动生产率等情况,“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而在两会之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人社部等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综合多方面信息,不难看出,政府方面早已经将“工资翻倍增长”作为“十二五”时期的职工工资增长目标。
  
  前述知情人士还表示,杨志明此番所透露的对劳务派遣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力度、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以及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改革等信息,都与实现确保“工资翻倍增长”的目标有关。但对于该目标是否能如期有效达成,前述知情人士未做表示。
昭名 @ 2011-04-20 11:48:45
  @yunafra 2011-04-20 11:21:36
开始的时候,觉得搞“红歌”挺没意思,因为从小就这样,审美疲劳了。
  现在,觉得是低成本的高招。
  激发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和留恋,继而激发对现在台前的不满。
  借助历史来煽动现在,既不否定自己的传承,又足以敲打敲打台前的人。被敲打的人,还不能公开否定你,还要承认你,夸奖你,跟着你一起唱。
  于是,边疆成中心,台后变台前。
  -----------------------------
  是的,毛泽东思想无时无刻不被运用着
昭名 @ 2011-04-20 12:21:59
  猴王:

  2、 伯南克可能在QE2结束后延续刺激政策,将每个月170亿美元到期收益继续投资于国债:无非就是要压制美元指数。
  
  3、 上百名美银行高管面对“秋后算账” 2008年以来,美国已有348家银行破产,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直到如今才开始加紧惩治行事过于激进的高管和疏于职守的董事,以儆效尤:这个就是博弈,通过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司法手段等等,需要协调各方利益。
  
  4、 华尔街银行频换CFO 上周五,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出人意料地决定撤掉上任仅一年的CFO查克?诺斯基(Chuck Noski)。至此,除了高盛(Goldman Sachs)以外,美国所有大型金融机构最近两年里都撤换了CFO:和上一条一样。
  
  5、 《花旗出售127亿美元不良资产组合》:花旗集团已采取大幅激进行动,缓冲针对各银行的全球新资本金规则的影响,挂牌出售127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组合,该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的巨额亏损,有一部分就是这些资产造成的:危机前的收缩,主要目的就是保持现金流,我们国家还在配置欧元债券,还不尽快把持有的美国债券兑换成美元现金,唉,做经济决策这帮卖国贼。
  
  6、 美国政府急于出售所持通用汽车股份:后面要探底,出售股票也是必然
  
  7、 多元印刷等中国概念股遭抛售市值蒸发30亿美元: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已经是泡沫的巅峰了,绝大部分股票在09年初一直往后,涨了都超过5倍,很难想象,后面做空,是何等暴力,暴利
  
  8、 美财政部:标普评级低估了美国应对困难的能力:美国佬在唱戏,黑脸白脸红脸全部都出来了,消息真真假假,很难把握。关键问题,就是爆出问题,让风险释放出去,从而达到二次探底的目的
  
  9、 华尔街日报:加息可能助涨中国房价:加息助涨中国房价?这种言论都出来了,我们必须快速加息,刺破泡沫,只有这样才有活路。现在国际资本的口舌正在不停地阻止我们加息,让事态配合他们布局
  
  10、 巴克莱资本:新兴市场金融产品需求增加:大量的资金需要找投资渠道,金融产品的确可以担当这个角色。但是,警惕国际资本利用这个,形成对手盘,派发手上未来要狂亏的头寸
  
  11、 瑞穗实业银行:未来一年日元贬值幅度或超8%:8%?这个数字怎么得出来的,估计50%都不止,很难想象日元后面有多悲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日元的下跌,必须配合政治以及金融的战略,后面必须密切关注各方对日元的态度,看看利益方什么时候不再需要日元坚挺,这时候,超级通胀就会来临了
  
  12、 美国评级调降风险震惊日本,官员纷纷力挺美债:日本正在卖国债,自然要力挺国债,自己才能卖个好价钱
  
  13、 英削减预算决心扶助英镑,英镑持稳:全球债务问题,不单单是日本、美国和欧猪四国,很多发达国家都会出现大问题,英国也不例外
  
  14、 东电“卖身”套现数千亿日元当付赔,首相四面楚歌:持有东电的股东悲剧了,巨大的亏损不可避免,而菅直人,这次悲剧是注定的了,政坛的震荡,经济的衰退,哎
  
  15、 “发动机”贷款业务表现不佳,华尔街盈利前景难乐观:后面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必定也会出现亏损,美国的二次衰退不会很远了
  
昭名 @ 2011-04-20 12:59:41
  金砖五国同意以本国货币取代美元
作者:blackhat
  有 32 人喜欢此条目
  经济增长最快的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金砖五国(BRICS)上周达成共识,在成员国之间扩大本国货币结算,进行本币融资,取代国际通用货币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国持有美国债总额约为1.15万亿美元,已经连续4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但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
昭名 @ 2011-04-20 16:06:40
  看中国- “末日博士”:中国是赌博式的恶性增长
2011年4月20日 ... 作者Nouriel Roubini为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因准确预言了美国此次金融危机而闻名。 最近我先后两次踏足中国,恰逢政府启动“十二五计划”以重
  
  鲁比尼:经济过热中国2013年硬着陆
  
  最近我先后两次踏足中国,恰逢政府启动十二五计划,以重新调整其长期增长模式。而这两次访问,使我更加深信,中国的短期和中期经济状况之间,存在着可能影响稳定的潜在冲突性因素。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过热,但再过一段时间,当前的过度投资,将引发其国内乃至全球的通货紧缩;一旦不断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无以为继─这很可能在2013年发生─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可能严重放缓。
  
  可见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当关注的不是如何确保在当前实现软着陆,而是经济发展可能在五年计划后半段,出现严重受阻的问题。
  
  虽然新计划也像上一个五年计划那样,宣称要增大消费占GDP的比例。但对政府来说,政治阻力最小的做法依然是维持现状。公开发布的新计划细节也显示:经济的增长依然要仰仗投资(包括兴建公共住房)来支撑,而不是以实施更迅速的货币升值,面向家庭的大规模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和/或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解除户口制度限制以及放宽财政管制的方式来实现。
  
  过去几十年以来,中国都是靠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和弱势货币来实现增长,并因此催生了极高的企业和家庭储蓄率,以及对净进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来料加工和出口部门的生产能力)的依赖。
  
  当净出口金额从2008至2009年度的占GDP11%,下降到5%的时候,中国领导人的应对措施,就是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从42%拉高到47%。
  
  凭借着爆发性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得以摆脱了2009年日本,德国和亚洲新兴国家所遭遇的严重经济衰退。但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GDP的比例,也因此进一步上升到2010至2010年度的近50%。
  
  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发展速度,足以在将50%的GDP重新投资的情况下,最终避免遭遇巨大的产能过剩,和令人忧心的不良贷款问题。中国内部到处充斥着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的过量投资。在一个访问者眼中,证据就是那些光鲜靓丽却旅客寥寥的机场和高速列车,通往偏僻之地的高速公路,数千座高大的中心城镇和地方政府建筑,空无一人的新城区,以及被迫关闭以避免引发全球价格下跌的崭新铝冶炼厂。
  
  商业和高级住宅方面的投资早已过剩,汽车的产能即便在最近的销售热潮中也已经过量了,钢铁,水泥和其它制造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在不断恶化。在短期内,这场投资繁荣将刺激通货膨胀,这是源自于其高度资源密集型的增长特点。但过剩的产能将无法避免地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压力,而制造业和房地产部门则首当其冲。
  
  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事实上所有与过度投资有关的历史场景─包括在1990年代的东亚地区所发生的一切─都会以一场金融危机和或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如果要避免这一命运的话,中国需要降低储蓄率,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削减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并刺激消费所占的比重。
  
  但问题是中国人之所以乐于储蓄而不愿消费,是有其结构性原因的。而要扭转这一过度投资的诱因,可能需要整整20年的改革。
  
  对于高储蓄率的传统解释(缺乏社会安全网,有限的公共服务,人口老化,消费信贷的不发达),只是这一迷局的其中一部分。中国大陆地区的消费者并不比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等地的同胞更倾向于储蓄─他们都同样会将大概30%的可支配收入存起来。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家庭部门占中国GDP的比例小于50%,因此也只给消费留下了一个很小的空间。
  
  人民币弱势保护出口
  
  中国实施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将大量收入从政治上处于弱势的家庭转移到了强势的大企业手里;弱势的人民币使进口商品变得昂贵,降低了家庭购买力,却保护了那些出口型国企并增加了出口商的利润。
  
  面向家庭的低存款利率和面向企业和开发商的低贷款利率,意味着千家万户的巨额储蓄实际上的是在赔钱,而国企的贷款成本却是负数。这就产生了一个强大的过度投资诱因并意味着从家庭向国企的大规模转移支付─倘若这些企业以市场利率贷款的话,肯定是要亏损的。
  
  此外,对工人的压榨,也导致工资上升的幅度,远远低于生产力的增长速度。
  
  如果要放宽对家庭收入的限制的话,中国必须让人民币更快地升值,放开利率管制,并大幅增加工资。更重要的是,中国要么必须将其国企私有化,让这些企业的利润能转化为家庭收入,要么像这些企业征收更高的税收并将这些财政收入转移给家庭。事实上,除家庭储蓄之外,企业部门(大部分为国企)的储蓄─或者说保留利润─已经占到了GDP的25%。
  
  但增加家庭占总收入比例的举措,将产生极大的破坏效应,因为这会导致一大批国企,出口企业和地方政府破产,而这些又是在政治上很有权势的部门。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只能在这个五年计划中,继续增加投资。
  
  继续沿着这条投资导向的道路走下去,将使已经暴露出来的制造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产能饱和现象进一步恶化,并将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无法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加剧未来的经济放缓。但直到领导层在2012至2013年换届之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都将继续在罔顾巨额未来成本的情况下维持一个高增长率。
  ================
  前一个标题在百度上搜不到
昭名 @ 2011-04-20 16:39:09
  京城土地出让市场20日遭遇尴尬场面。上午,原定顺义区仁和镇等三地块现场投标,但两块地因投标企业不足3家而流标,只有密云地块刚好“达标”,但3家房企报价只有一家超过底价
昭名 @ 2011-04-20 17:08:23
  美空头基金创始人查诺斯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
2011-04-20 16:16来源 :《英才》杂志【大中小】
   提要:不管怎样,今年2月,查诺斯宣称已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汪涛则告诉《英才》记者,中国房地产价格不会下跌30%,因为中国的购房者并没有债台高筑,市场不会形成恐慌性抛售。
  
    对赌中国
  
   “我永远不会做空一个有两万亿美元储备的国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专栏里写道,当时的背景是世界上最大的空头基金公司Kynikos Associates创始人詹姆斯·查诺斯(James Chanos)正大肆宣扬中国经济“崩溃论”,扬言“中国资产泡沫比迪拜要严重1000倍。”
  
    这位因做空安然而声名大噪的“空头大师”发布中国经济“崩溃论”之后,亦有质疑者嘲讽道,“一年前他还拼不出China这个单词,而现在他却成为了中国经济问题专家。”
  
    不管怎样,今年2月,查诺斯宣称已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
  
    在“做空中国”的道路上,查诺斯不乏同伴。Eclectica基金掌门人休·亨德利(Hugh Hendry)亦募集了专门做空中国的“中国问题基金”(distressed China fund)。此外,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私募基金Corriente Advisors与来自伦敦的Pivot Capital Management等均在做空队伍名单之列。
  
    虽然做空中国的言论很凶猛,但这些基金做空中国的手段却显得曲折与温和。首先,这些基金无法畅通地进入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其次,中国经济的表现还不错,如果采用激进的做空策略,爆仓的风险极大。
  
    查诺斯表示,他会做空那些从中国房地产泡沫中获益的行业,如做空向中国出口大量资源的澳大利亚和巴西的货币及相关的企业。亨德利则承认,“做空中国很困难。我可以去中国做空股票,但那样波动性太大,损失没有限制。我也可以做空铜等大宗商品,但损失也是没有限制的,所以我不喜欢。”
  
    因此,看跌期权和信用违约保险等衍生品成为了较为稳妥的做空手段,这种手段限制了做空的风险,只需静待“黑天鹅”的出现。哪怕黑天鹅不出现,只要风险因素增加,做空者亦可从看跌期权和信用保险的升值中获利。
  
    亨德利购买了针对新日铁(Nippon Steel)等公司的信用保险,他预期,随着中国需求下滑,日本会出现出口引领的经济放缓,导致大型制造公司间的信用利差大幅扩大。
  
    “金融市场上总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只有这样市场才会有流动性。”全球宏观对冲基金Armored Wolf首席投资官John Brynjolfsson对《英才》记者说道。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专栏)也表示,同一时期,国外总有一些基金很看好中国,也有一些基金很不看好中国。
  
    那么以查诺斯为首的这些“空头大师”们为什么很不看好中国?他们嗅出了什么蛛丝马迹?
  
    做空依据
  
    查诺斯的做空依据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的投资占经济增长的比重过高,表明中国投资过剩;其次,中国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投向房地产,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最后,中国的银行长期以来负担着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供资金的任务,房地产泡沫与地方融资平台最终会拖累银行,造成经济危机。
  
    查诺斯认为,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已高达70%,这在发达经济体是不可想象的。但也正是这个数据,表明查诺斯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全面。70%是用中国统计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GDP相除而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告诉《英才》记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并不能代表中国GDP统计中的投资需求,两者的统计口径不一样,而且还有价格因素。
  
    “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代替GDP构成中的投资需求是一种误解。中国高储蓄、高投资是真的,但并没有那么高。2009年投资占GDP的比率是47.7%,2010年还没有出来,但也会在50%以下。”郑超愚告诉《英才》记者。
  
    “基础设施方面很难去说现在已出现过剩,不可能说等到来不及了才去建设,否则成本就会很高,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不排除有些地方有盲目建设的现象。”汪涛告诉《英才》记者。
  
    郑超愚也认为,基础设施投资适度超前是可以允许的,同时中国过去的投资中,基础设施这块其实有些滞后,如果再考虑到短期反危机必须的投资刺激,基础设施投资并没有过多。
  
    “很多国外投资者搞不明白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核心商圈的房价与伦敦、东京、纽约等世界上最贵的城市相当了,但中国这些城市的平均收入却要比以上城市低很多。”Brynjolfsson告诉《英才》记者,“国内资金出去比较难,因此逼迫投资房地产。”
  
    在看空者眼里,资金堆出来的高投资并不是真实的需求,而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查诺斯等人常用来证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过剩的例子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被描述成为一个巨大的大漠空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但人烟稀少。但用鄂尔多斯现象来概括中国的固定资产或房地产投资显然缺乏依据。
  
    银行风险可控
  
    “看空的人担心的是中国向房地产贷款的银行的资产质量。”Brynjolfsson告诉《英才》记者。除了房地产之外,地方融资平台或地方政府债务是人们担心银行资产恶化的另一主要因素。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认为,由于创纪录的房贷和房地产价格暴涨,中国在2013年中之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风险为60%。彭博社援引亚洲经济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称,中国的信贷狂潮可能导致总计4000亿美元的坏账。
  
    但根据瑞银集团估算,中国(城镇)住房存量约占2010年GDP的75%,与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170%、德国270%、日本200%相比并不算高。中国还没有走到房地产泡沫即将崩溃的那一步。
  
    与房地产泡沫的承受能力相关的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房地产市场的杠杆率;另一个则是经济增长的速度。
  
    “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助理对外界宣称,经过压力测试,中国银行能够承受房价30%的下跌。
  
    郑超愚告诉《英才》记者,“房地产价格若下跌30%,正好把购房者的首付给跌掉了。”中国购房者购房时30%-50%的首付成为了银行房地产贷款的一条安全边界。此时的首付,恰如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只要房价跌幅不超过30%,购房者即不会爆仓。
  
    汪涛则告诉《英才》记者,中国房地产价格不会下跌30%,因为中国的购房者并没有债台高筑,市场不会形成恐慌性抛售。
  
    同时,由于房地产具有投资属性,这也决定了房价里包含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溢价。正如收益高增长的股票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市盈率,高增长经济体的房价也意味着会有一个比较高的房价收入比。
  
    政府债务或对银行资产造成的影响又如何?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占G D P的比重仅为17%。如果加上地方债务,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专栏)(StephenGreen)估计,中国总负债占GDP的比例高达77%。
  
    实际上,就政府债务承受能力而言,虽然债务规模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再融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政府的债务水平远高于欧洲国家,但并没有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因为日本政府依旧可以以较低的利率继续获得融资。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这么快,对债务有一个自然冲销的作用,即使中国政府靠债务滚动,借新债还旧债,利率在5%-6%,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差也能达到7%-8%。”郑超愚告诉《英才》记者,只要政府不滥用赤字,维持政府公信力,中国政府未来的债务滚动不成问题。
  
    中国2011年预算赤字设定为2%,与2010年2.1%的实际赤字率相比,已经有所收紧,而国际上一般认为的赤字警戒线是3%。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充当了远比其他成熟市场国家更重要的角色,其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潜在泡沫通常表现出比市场机制更低的容忍度。因此,在资产价格泡沫远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时,政策制定者就已出台政策措施挤压泡沫。
  
    看多理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Michael Pettis撰文指出,巨额的外汇储备其实是一种经济病症而不是金融稳定的保证。
  
    Pettis认为,上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与80年代末的日本在经济崩溃之前都曾经历过一个相似比例的外汇储备规模,美国当时的黄金储备占全球GDP的5%-6%,日本当时积累的外汇储备规模也接近全球GDP的5%-6%。
  
    中国当前的情形与此有些相似,2010年12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为2.8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61.96万亿美元)的比例为4.6%。这些储备资产通过贸易顺差与资本流入形成。
  
    Pettis认为,创纪录的外汇储备造成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与产能过剩,前者刺激了国内的资产泡沫,后者则需要别的国家吸收规模巨大且不断增长的贸易赤字。
  
    这两者总有一天会无法持续,但也无法就此认为中国经济必有一劫,特别是在决策当局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
  
    “并不是每个经济体存在问题就会以危机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不是一个必然的推断结果”,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对《英才》记者说道,“你像日本也有结构性的问题,过去20年一直在做艰难的调整,但整个经济也没有崩溃,其竞争力还是很强。”
  
    中国若要未雨绸缪,便需要主动地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从源头上解决流动性与产能过剩。在这个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风险与利润同在,与查诺斯等看空中国的投资者相比,看多中国的海外投资者更多、更直接,令中国金融监管者头疼的热钱涌入便是一条证据。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奥尼尔在3月8日发表讲话称,目前是进入中国股市的好时机,预计中国股市将在2011年底进一步上涨15%,并且认为中国新的牛市已经拉开帷幕。
  
    奥尼尔向外界表示,“中国的通胀问题并不像市场担心的那么严重。我认为中国正在逐渐恢复经济平衡,减少经济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并刺激国内消费。”
  
  
  
昭名 @ 2011-04-20 17:11:15
  接上:

    富达国际(F i d e l i t yInternational)资深基金经理安东尼·博尔顿(Anthony Bolton)于去年成立了“中国特别时机基金”(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fund)。他看多中国的理由也有三点: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显得很有吸引力;其次,中国的增长模式正在开始转型,因而消费、服务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投资潜力巨大;最后,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中国市场还没有被充分研究,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投资机会。
  
    实际上,博尔顿也注意到了资产价格过高、供给过剩、房地产泡沫等负面因素,但他依旧认为,投资中国的正面因素要大过负面因素。
  
    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在稳定中实现经济转型,那么做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噱头,但对于“空头大师”来说,把噱头炒起来就足够赚钱了。
  
  
昭名 @ 2011-04-20 19:41:24
  韩毓海:迎接中国的“欧亚大陆时代”

    采访者:《上海国资》 萧武
    受访者: 北京大学教授 韩毓海
  
    1. 您在09年的时候出版了《五百年来谁著史》,以长时段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而在新出版的《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里,您又重点论述中西部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如果以长时段的眼光来看,西部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更侧重于空间、地理和结构塑造,即从空间角度去反思我们的地缘政治观念和国家发展战略。因此,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特别强调:一,内陆欧亚(Eurasia)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大陆;二,“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Inner Asian Frontier of China)恰处于内陆欧亚的核心地区,它包括:东三省、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北部、大西南地区、新疆与西藏。而大西北和中西部地区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19世纪以来,围绕着内陆欧亚“陆权”的争夺,始终是国际地缘政治的要害。英国殖民印度,是为了实现“欧亚帝国”的构想,沙俄南下东进,越乌拉尔山而至大海,是为了与英、美、德、日争夺内陆欧亚的霸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无论是日本的北上,还是法西斯德国跨过多瑙河的东进,特别是当今美国的中亚战略 ――世界列强锋芒所指,无不在争夺内陆欧亚的“陆权”,亦无不剑指亚细亚的心脏。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在于:人口、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东部,市场过度依赖海外,而资源却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若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简称“黑-腾线”),该线两边的国土面积大体相等,但大约90%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黑-腾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特别是我国矿产能源的大部分,则分布在“黑-腾线”以西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加工能力所占比例不到10%。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目标不仅仅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而且,它也将造成欧亚内陆核心地区的崛起,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惠及周边,以和平、互惠、分享、合作的方式,真正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
  
    因此,首先是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中国亚洲内陆边疆”,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去理解这一战略意义,就是要认识到:一,只有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国家能力;二,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三,只有切实和改善并解决中西部地区的民生问题,才能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四,只有走新型能源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注重科技生态的新型农牧业道路,才能做好中西部地区“后发先至”这篇大文章。
  
    从国际视野看,当前美国金融海啸、日本海啸与核泄漏、欧盟内外债缠身,这对我们倚靠欧美日市场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的影响,应该说是根本性的;而“海外”的市场既已严重受限,未来的市场也就在欧亚“大陆”,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希望,首先便在于将中国的制造业向欧亚大陆延伸。过去我们对于欧亚大陆的投资,主要目标是确保能源的供应和安全,而未来的投资重点,则应该是加大制造业的投资,即从建立欧亚大陆“制造业一体化”的视野出发,通过振兴欧亚大陆的经济,来建立中国资本对国际制造产业链的控制,发展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从而一举摆脱中国处于生产链最低端的“世界加工厂”地位。
  
    过去美国讲“太平洋时代”,我们也讲“蓝海”战略,这其实都是从发展“海外”市场的角度出发的,现在我们讲 “两条腿走路”,即在“走向蔚蓝”的同时,必须去拥抱、迎接中国的“欧亚大陆”时代的来临。
  
  
  
    2. 因为总是跟民族问题交错在一起,西藏、新疆和西部治理一直是很重要的问题。您认为,在化解民族矛盾、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个角度来说,清朝有哪些仍然值得今天借鉴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内涵式发展”、“包纳式发展”,具有什么启示?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1791年,乾隆下诏《钦定藏内善后二十九条》,在西藏发行国家主权货币。这种银元一面刻有汉文“乾隆通宝”,一面是满文“煌煌明诏”,这是我国第一次发行国家主权银币,它在历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清帝,即是《钱币疏》,其中指出:中国四百年没有国家主权货币,不得不依赖外国进口银元,因为中国所有之纯银(纹银)质软,不适合造币,故长期以纹银换取外国杂铜、铝之银元,从而,使得“纹银漏出外洋,于今四百年矣,非因鸦片而始也”。康有为首次上书,就是要求朝廷立即效法乾隆在西藏发行国家主权货币的举措:“廓尔喀通商,高宗纯皇帝令于卫藏铸钱,是银钱之铸,先帝早已创之,今宜恪守祖宗之法而推行之也”。即他主张效法西藏政策,立即在全国铸造和发行主权货币,以结束货币“失名、失实、失用”的状态。
  
    这表明:一些新的政策,包括货币金融政策,可以在边疆地区先行、先试,若行之有效,则可推向全国、乃至推向世界。这对于我们今天启示就是:我们未来对于中亚、西亚地区的贷款和投资,要争取进行人民币结算,这既有利于那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有利于对抗、治理国内的通货膨胀。
  
    第二个例子与此相关。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纪》中指出:鸦片战争中袭我沿海的英军主力,实以印度孟加拉邦军队为主体,而英属印度,则与廓尔喀(今尼泊尔一带)有世仇,廓尔喀人英勇善战,众所周知,当今英国军队中最具战斗力者,即是廓尔喀军团(亨利王储,亦受训于该军团),而当时的廓尔喀曾知会驻藏大臣,说他们要攻击英属印度,协助清王朝抗击英印联军,使得英印“怀内顾忧,不能全赴中华”,但是,清朝廷因为翻译的原因,不明白廓尔喀所谓“迪里”者,即是 “英吉利”,竟没有对廓尔喀的请求作出答复。魏源指出,这种重大战略机遇的丧失尤其暴露出:道光之后,清王朝忘记了自己经营西部边疆的好传统,忽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经营西部边疆的经验,从而没有看到内陆欧亚的“陆权”问题是实质,而东南沿海的“海权”则是表现,随后,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海防”与“边防”的争论,则进一步表明清王朝已经丧失了“内陆欧亚”的空间视野。
  
    正是围绕着“内陆欧亚”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大陆的争夺,方才把中国的西部地区推向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只有从内陆欧亚“陆权”的意义上,“海权”的作用和意义才会被发现和凸现出来,而孤立的强调“海权” 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短视的――这就是魏源和左宗棠的见解,当然,当年李鸿章的见解压倒了他们的正确意见,方才铸成了中国的近代不幸。
  
    当近代欧洲的海权似乎主宰了世界之时,英国的地理学家、帝国主义者Halford·Mackinder(1861-1947)就曾提出:所谓的“哥伦布时代”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海洋对于陆地的重要意义只是暂时的,世界事务的支配力量,很快会转回欧亚大陆――即他所谓的“世界岛”,转到控制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的强国手中,历史证明,他的预见是很正确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海权”是不重要的,恰恰因为“海权”是极其重要的权力,所以我们才要善于利用这个权力,而善于利用权力,就必须懂得权力“对冲”的道理,所谓对冲,也就是要懂得“两头下注”的道理,中国只有既是海权大国,同时又是陆权大国,这样才能根据国际风云的变幻,随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才会有立于不败之地的从容进退,说白了:强调陆权、强调欧亚大陆,就是要给中国争取海权加了一个保险,如果没有陆权这个保险,海权就搞不成,晚清的李鸿章等人,就是不懂得这个权力“对冲”的道理。即他对于权力的理解,除了对抗,就只懂得妥协,而不懂得什么是“对冲”。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不但关系国家稳定,而且,怎样描述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原与边疆、华夏与四夷之间的关系,更是回答“什么是中国”这个问题的关键。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没有人比欧文·拉铁摩尔讲的更好、更透彻的了。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Inner Asian Frontier of China),是欧文·拉铁摩尔自1925年以来数次考察中国边疆过程中所产生的巨著。在这部巨著中,拉铁摩尔指出:所谓亚洲内陆(Inner Asian)并非只是中国朝贡体制的“外围”,亚洲内陆就是“中国的边疆”,真正把中国与外部世界分开的,并非长城这个“边界”,而是辽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拉铁摩尔指出:如何认识中国或者“中华帝国”,其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中国的“边疆体制”或者“边疆关系”,中国边疆体制与边疆关系的核心,乃是一种“互惠体制”和“分享关系”,这是问题的实质。当中原王朝愿意与边疆各民族建立互惠体制,并以“怀柔远人”的胸怀与各民族分享发展的成果和成就之时,那就会出现 “四夷来朝”的升平局面,出现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民族“向心联合”的体制。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朝贡体制的“同心圆”结构的实质,揭示的正是一种互惠和分享的关系,这种互惠和共同分享发展成就的关系和体制,当然要比近代帝国主义貌似公平交易、实则掠夺榨取的“条约体制”、“条约关系”更为文明和先进。
  
    但是,一旦中原王朝失政、失去人心,它的突出表现,便是不肯与周边各民族建立互惠关系、不肯与他们分享发展的成果和成就,反而对他们加以掠夺、榨取和欺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反向迁徙”和“反式联合”,即中原人口向边疆流动,中原反抗者与边疆各民族结合,以至于通过这种联合推翻中原的统治者,从而再次重建中原与边疆间互惠的体制和分享式的关系。中华帝国的历史就是这种“向心联合”与“反式联合”的循环,它的逻辑便是中原与边疆之间互惠和分享关系的毁坏与重建。
  
    拉铁摩尔1937年在进行考察途中到达延安,与毛主席畅谈中国史地问题,1947年,他受罗斯福总统派遣,担任蒋介石顾问,1972年再次访华,受到周总理的宴请。拉铁摩尔出版于1939年的这部巨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出了光明的方向,也为我们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为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内涵式发展”、“包容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昭名 @ 2011-04-20 19:46:14
  接上:

   3. 对当代中国而言,不少人认为,新疆的意义就在于她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内地的发展提供支持。您认为新疆的战略地位是否依然如清朝那样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咱们新疆好地方”。新疆自治区面积166 万平方公里,占了全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1/6 强;如果说西北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新疆当然便成为重中之重,新疆的耕地潜力,新疆大地上的光、热、风能资源,地下的油、气、煤、矿资源,举世公认,潜力无穷。更重要的是:新疆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汉族人口占37.52%。新疆地处边境,新疆5600 公里边境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个国家接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商业和贸易网络的发展、军事活动和移民、宗教传播与朝圣活动,已经将内地与边疆的百姓联系在一起,日益水乳交融,历史证明:只有将发展与稳定紧密结合而不是对立起来,只有将保民生与促和谐紧密结合起来而非对立起来,切实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新疆才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引擎和动力。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计划在15年内,把北京与伦敦用高铁连在一起,两地间的旅行时间将被缩小到48小时以内。这意味着大航海时代之后第二次人类交通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将在欧亚大陆上展开,而新疆将成为贯串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一方面,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这从军事冲突的角度是不利的,但是,如果从经济贸易合作的角度看,则这是极其有利的,建立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这是人类200年的梦想,但历史证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军事扩张的角度走不通,而只有历史上中国恰克图国际贸易的道路走得通,只有这个遗产值得今天人类再考虑。如果中国、俄罗斯、印度和中亚五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携起手来建设欧亚大陆经济,可以想见,未来金砖五国都会积极参与进来,那么,发展中国家真正团结起来,重振世界经济,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危机,重新创造世界灿烂的明天,便是大有希望的。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用兵中亚地区,这也使得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变得极其重要。以新疆为抓手,走与中亚国家互惠、分享的发展道路,互相取长补短,既可以促进中亚地区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到非洲、甚至到拉美去购买资源和粮食,路途遥远,代价很大,而远亲不如近邻,加强我们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方才是一举多得的国际合作良策。我坚信:中国在内陆欧亚核心地区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它标志着以互惠、分享、合作的发展模式,代替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旧秩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当然要以新疆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为基础和抓手,所以,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对我们举足轻重。
  
    4.中央在去年召开了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会议,并决定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您认为中央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我个人认为:一,这是从造福边疆各民族人民,改善各民族人民的民生考虑,现在有“南有深圳,北有喀什”的说法,直白地说,这就意味着要把喀什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城市、一个西部大城市。因为象中西部很多地区一样,新疆的大城市实在是太少了,而只有建设大城市,才能吸纳资金、项目,才能接纳大量人口进城就业,从而解决各族人民的收入和民生问题,才能使得他们享受到发展的好处。二,是从开放的角度考虑,喀什与中亚五国接壤,要在我国与中亚五国之间建立互惠、分享、合作的新的发展模式,喀什的地理位置最合适。当然,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引进外资,而是能源、农业、水利、贸易、科技、军事全方位的合作,这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合作模式有所不同。三是为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走新的、科学发展道路探路,先行先试。这包括:立足兵团建设,发展规模化大农业,这首先要解决水利问题;立足能源开发,走新型能源的道路,这又包括光能、风能的发展,煤炭资源的转化和石油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与新型大城市的建设相伴随的多民族融和的新型社区建设。而这些都是过去没有搞过的,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喀什特区机遇空前、责任重大。
  
    5. 历史地看,中央在西北治理上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去解决?
  
    首先,必须借鉴我们历史上(唐代以来)重视欧亚大陆的战略视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我们新的欧亚大陆战略。这包括:立足我们成熟的快铁技术,以重庆、新疆、山西、陕西这些具有发展条件的西部重镇,加快建设欧亚大陆交通大动脉。积极创新金融手段,理顺我们对于欧亚国家的投资。加大上海合作组织在欧亚大陆事务上彼此协商的主动权、主导权等。而总起来说,这要求我们树立“太平洋时代”和“欧亚大陆时代”两个有机互动的两个视野,即从思想战略上确立“两条腿走路”的信念,这是其一。
  
    从历史上看,康乾盛世时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也是发展的典范,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特点,便是重视东西部之间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具体说就是:一方面支持江南地区的率先发展,另一方面则强调西部地区在环境生态和军事战略上有拱卫江南的作用,因此,国家就采用了协饷――类似于我们今天“转移支付”的方式,以平衡全国的发展,具体说,这就是以“公共财政均等化”的方式,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我在《五百年来谁著史》中,论述了康乾盛世瓦解的国内和国际原因,而财政的困难和国家财政制度的日益偏颇,则是铸成区域不平衡、国家从内部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天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由于东南沿海走招商引资的道路,通过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和土地出让金,固然迅速地扩大了这些地区的地方财政,不过,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这更对国家之公共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1994年之后,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流,由于外汇主要是沿海地区挣来的,央行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就自然主要为沿海地区所获得,变成了那些地区的政府税收、企业利润、员工工资――更重要的是,它推高了沿海地区的土地和资产价值,由于沿海地区的土地和资产价值被高估,而这便又进一步为沿海地区获得更多信贷提供了担保优势,在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当然只能这样作,我的意思是:这种财政政策的偏颇当然不是谁故意造成的,而是为单一的发展模式决定的。
  
    中西部的发展,首先必须依靠自身丰富的资源,走新型能源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走生态和规模农业的道路,而与沿海地区比较,简单地招商引资谋发展,起码不是他们的长项,于是,在现有的财政模式下,这就决定了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必然很困难,这一点是很显然的:因为一缺乏地方增值、经营税,二缺乏土地出让金,三由于资产被低估,贷款困难。因此,这种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是普遍的,不是建几个特区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我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山西,山西自解放以来,为国家贡献了110亿吨煤炭,现在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厂用的都是山西的煤,而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如此巨大贡献的山西,却是著名的穷省,地方财政困难,有钱人不过是极少数煤老板而已,山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在这个意义上,当前山西提出必须转型发展,必须走独立自主的跨越发展之路,国家也把山西视为中部崛起的抓手,2010年出台了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而今天山西要力争在煤炭转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大发展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通过走新的发展道路,“再造一个新山西”,可以说:中部地区崛起,山西转型就是我们科学发展的真正攻坚战。必须看到:山西的崛起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资源、体制和机制的制约非一日之寒,但我们也要看到:困境中的山西更是奋发有为的,今天的北京不再沙尘暴频发,这首先要归功于山西人民、特别是处于风暴口上的右玉这个小县的人民,归功于他们十多年来愚公移山改造荒漠的人间奇迹。现在某些舆论动辄指斥山西,这是没有战略眼光的,为了中国的未来,我们要为今天的重庆、新疆、山西走新的发展道路加油,为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呐喊助威。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关乎天下兴亡,今天说这话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全国支持中西部发展,如果是真抓实干,那首先就要求我们的公共财政模式,真正向着“公共化”、“均等化”这个伟大目标迈进,通过改变那种中西部的资源、资产被严重低估的状态,从而大幅度的减少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一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收入,如果不是为其劳动、资源和土地所决定,而是为其所处的地区的“级差地租”所决定,如果一国之经济,不是为其国土、资源和劳动所支配,而是为地租和房产价值所支配,这种发展模式,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因此,强调公共财政均等化,并不是简单地公共财政“均贫富”,而是要把国家财政建立在国土、资源和各民族、各区域人民的大团结的坚实基础之上。
  
昭名 @ 2011-04-20 20:16:27
  @阿涛爱阿宝2011 2011-04-20 20:13:47
从历史上看,康乾盛世时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也是发展的典范,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特点
  ===================
  喝多了。 康乾时代,正是中国与全世界 大幅度 拉开距离的时代。
  -----------------------------
  我看过他写的《曼哈顿的秘密》,很好,不过看他的其他的文章,官气比较重,选择性看就行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