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常会碰到不讲公德的人。比如路上抽烟,路口汽车抢行行人,烟头不熄灭乱丢,等等,不胜枚举。
有时觉得,此类人其实有可能是有智商问题的。
我所理解的人类的“聪明”之一是对事情一定程度上的预见性,这种预见性不是指预见到某件事必然发生,而是指某几种情况或然发生。不同人的差别在于预见到的可能性的广度(可能性的多少)和深度(连锁反应)以及概率的估算准确度。
如果一个人坐了某种违背“公德”的事情,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 暂时性遗忘
- 明知故犯
- 该“公德”于他而言不是公德
对于第一种情况,应该说很多人都会犯,我自己有时也会。为什么会忘?我觉得是大脑的运算能力不足,单位时间内分析预见能力由于某种原因受到了限制。
对于第二种情况,又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叛逆者”,该类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另外一类,不在此处讨论(通常也是小众,否则就要改相应公德的定义了)。另一类是“侥幸者”,觉得自己一个人犯不会带来严重问题。这个可以认为是严重低估了个体行为的影响力,是思维广度和深度影响的一个结果。
对于第三种情况,最为复杂。首先我们需要理性地承认确实有可能是所谓的“公德”错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也许他应该去努力证明他的结论。如果这种证明的尝试经过考虑是不合时宜的,却仍然选择与大众为敌(通常公德背后是多数人),那天使和魔鬼也就在一线之间。
不管是上面那种情况,公德问题的处理在我看来都是比较棘手的。很多问题的发生都在刹那之间,难以取证。就处罚来说,则过“严”,可能束缚人性;过“松”,可能悲剧后果共担。
解决办法呢,自己可以想到好几个,但考虑到人性,又几乎都是乌托邦。
于是我只看到两种可能的结局:1. 承认缺陷的存在;2.终究的消亡。
对于第一种结局,我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处在“缺陷”位置上的那些人,是不是只能承认命运,否则他是否有抗争的权利?
对于第二种结局,就目前我的所知来看,天之道也。
本来觉得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几句话的事,结果啰嗦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没说透彻。
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记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