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必须终结:让人民有房住
新华社发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人大召开的记者会上透露,去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29397亿元,同比增长106.2%,与2010年超过8万亿元的全国财政收入相对照可以发现,去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30%。对此,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国家应继续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土地财政应该走到尽头了
“房价为什么能节节上涨,是因为背后有地方政府卖地的冲动,正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导致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土地财政必须终结。”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在小组讨论时说。
对比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各地土地出让收入增长情况与房价上涨情况高度吻合。土地财政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
“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了,地方政府不能靠卖地来搞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在6日召开的全国政协记者会上强调。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总有卖完的时候。”全国政协委员卢步东认为,一些地方政府为获得巨额预算外财政收入,不断抬高地价,大量卖地,是“寅吃卯粮”行为,会透支城市未来的繁荣,这种做法不可持续。
如何杜绝土地财政,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明权认为,国家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要逐步解决好事实上存在的“土地财政”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财政体制改革应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分税制改革之后,国家财税收入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日益暴露出事权多财权少的问题,一些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出让收入等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成为近年来破题土地财政的思考路径。
“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办法是把上级政府的钱更多地下放给基层政府,能够转移得多一些;另一种办法是,钱不转移但是可以把职责上收,就是由上级政府履行更多的职责。”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建议,不可能所有问题都是按照一个方式来解决,哪些是需要下放收入的,哪些是上收职能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应进一步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中央、省、市、县各级实现事权合理配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导向下,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打造地方支柱税种形成主体财源。
2月27日,广西南宁市秀厢大道一住宅区前,一名男子正在收回高飞的风筝。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破解“土地财政”要靠财政体制改革
“国家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要逐步解决好事实上存在的‘土地财政’问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王明权说,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财政体制改革应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王明权说,根据财政部的报告,去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6万亿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2.91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这组数字意味着,土地出让收入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很大比重。
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2.3万亿元,主要是预计土地相关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7亿元,比去年减少近1万亿元。
“前年以来我们实行4万亿的投资拉动后,地方上了大量项目,有些支出已经做了安排,今后还要安排,资金来源主要靠土地出让收入,这就在综合平衡方面出现了一个问题。”王明权分析说,“不增加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增加土地出让收入,18亿亩耕地红线就很难守住。”
“收入是弹性的,支出是刚性的,支出上去了就下不来。”王明权说,“所以我建议,在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当中,要考虑综合平衡的问题,要考虑总的资金来源和总的资金运用问题,同时要认真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王明权认为,“土地财政”问题发生在地方,但责任不在地方,它涉及全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要进一步划分地方和中央的事权和财权。“十二五”期间,这个问题应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他说:“财政部的报告说,要加强对土地收入的管理。我觉得这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
漫画:齐心协力 新华社发
房地产改革正在“过大关”
正如改革从整体上正进入攻坚阶段,我国房地产改革也在进入“深水区”。楼市调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房地产改革的复杂性要有充分认识,对破解13亿人住有所居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艰巨性更要有深刻认识。
从国情看,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足。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说:“有十个人吃饭只有八个馒头,首先有两个人吃不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每年有上千万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意味着住房供求关系的失衡存在着某种内在动因。
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日益强烈的新期待,我们只能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发展之路。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
人们有理由期待,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随着“商品房+保障房”供应体系的日益完善,随着地方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改革走向深入,房地产有望逐渐步入“理性开发、持续发展”的轨道。而随着社会对楼市与房价关注热情的逐步“降温”,“住有所居”就将不断从梦想走向现实。(记者王宇、徐博、何宇欣、伍晓阳、宋振远、叶锋、邓华宁)
=============
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