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说史 @ 2011-04-12 21:19:46
6、和土拨鼠同居的日子
第六天,不平静了,两位伐木工人突然发高烧、咳嗽、全身抽搐,很快死亡,尸体呈紫色。
伪专家店老板纳闷了,这年头,流行多功能衰竭?
恐怖的还在后面,同屋的两位旅客也相继死亡。
死亡的人既不是多功能衰竭,也不是神经末梢坏死,而是可怕的鼠疫。
灾难开始了,土拨鼠开始要回自己的东西了。
土拨鼠是鼠疫病源的主要传播者和携带者。染了鼠疫的土拨鼠可传染给人,人传染人,通过空气、飞沫无处不在的肆虐。
东北现在生意最好的不是土拨鼠皮了,而是棺材铺。每天都有几十例的死亡病例报告,最高的一天达到183例。
土拨鼠的春天终于来了,等待猎手们的,是寒冬噩梦。
更要命的是,春节快到了,大批闯关东的人纷纷回家过年。病菌携带者、疑似病菌携带者,通过铁路,传播到哈尔滨、长春,蔓延到整个东北。
各种附会的谣传满天飞:天有灾星,国有大难。因为东三省是大清国龙兴之地,真龙的发源地。这片热土上埋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不更给人一种特别的暗示,在祥瑞之地死这么多人,莫非又要换皇帝了。
东三省总督锡良虽多次召开于新闻发布会,反复强调疫情以权威部门发布的官方消息为准。百姓要相信政府,安心生活,不要听信和传播无根据的谣言。但谣言和恐慌仍象长了翅膀似的疯传。
有灾难的地方就有谣言,有谣言的地方就有市场。
家家户户用桃木小弓,系上五色线,并用小袋装黑豆挂在门上避邪。
一些地方出现黄巾教,只要入教,每人发一条黄毛巾,缠在头上,就能躲过瘟疫。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黄巾教这几句口号,现在又出来了,那不明摆着要改朝换代了。
造反倒不敢,黄毛巾却重脱销。老百姓信这个,没办法。
一只土拨鼠,搅乱了龙兴之地。
最高指示下来了,摄政王载沣批示:“严防死守,举全国之力打一场漂亮的防守战,让土拨鼠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颤抖吧。无论如何要将鼠疫堵在京津地区之外。”
犀利哥愤怒了!这是什么话,这象领导说的话吗?你到底在为谁说话。京津地区以外的就不是人吗,生命就可以随便糟蹋吗,这领导是怎么当的。
东北停开至关内的各所有火车,仅头等车运营。车到山海关,所有的客人都要隔离观察五天,发现有患者或疑似患者立即送进医院,强制隔离。
该隔离的隔离了,该消毒的消毒了,该防护的防护了,可疫情还是疯长。
毛病到底出在哪儿?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2 22:25:52
8、和土拨鼠同居的日子
经过中外专家多次论证,毛病还是出在死人身上。这叫啥论证?犀利哥都知道,毛病肯定在死人身上。
中国人从来都是只怕活人,不怕死人。
《盛京时报》报道过一则疫区死人和活人的故事。
一个卖瓜子的病人走着走着就在路边倒下了,旁边的围观者一哄而上,不是 救人,是抢瓜子。
犀利哥再次愤怒,愤怒并可怜着。不是可怜病人,是可怜抢瓜子的围观者。大家知道这是正宗地道的五香奶油瓜子,放在嘴里又香又滑,嘎嘣嘎嘣脆响;你喜欢吃,大家都可以理解,谁不喜欢吃。可是你不该抢一个病人,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人的东西。有种去总督衙门练练胆,纯爷们不该干这种事,鄙视你,竖起小拇指严重鄙视你!
可是瓜子都吃了,怎么办?对不起了,这位口馋的围观者,现在不需要鄙视你了。瓜子携带病源,你已没几天时间了,还是多吃点瓜子吧。
人越死越多,来不及掩埋,就堆放在露天。尸体上携带的病菌在空气中肆意蔓延,这是疫情疯长的最直接原因。
那就深挖掩埋,这是个好主意。但是你要想想,二月的东北,气温在零下几十度,地硬的象钢铁似的,没有大型挖土机作业,根本不可能。
最好的办法是焚烧,一把大火,一了百了。
可是老百姓不答应,烧人,笑话,能给你随便烧吗,死人也不行。让一只小小的土拨鼠放倒了,本身就死的太窝囊,现在还要尸骨无存,办不到。
可以解释沟通吗。
官府越解释,老百姓越硬。
可以抢吗。
你懂得,抢尸就是焚烧罪证,毁灭证据,会造成群体性事件。100年前这事不能做,100年后这事更是不能做。
什么都不行,还是mony说话。
三天内火化,抚恤金、慰问金、赔偿金三金配齐,还附带领导慰问;三天后,三金泡汤,领导不来,照样火化。
家属们仔细一想,人都死了,争面子那是给大家看的,挣钱是留给自己的,大家好当然不如自己好。
总督锡良抹了抹额头的汗,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辛亥年初一,哈尔滨城北公共坟地的堆放着几千具尸体,上面撒满了煤油。顷刻,这些尸体在大火中灰飞烟灭。
伴随着大火,是震耳的鞭炮声,冲冲晦气。
所有的鞭炮店老板都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大甩卖,不是挥泪大甩卖,是欢喜大甩卖;图个心情舒畅,人没了还要钱有啥意思。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翠花,上鞭炮!
辛亥年大年初一,所有的人见面无言泪千行,心中默默的念叨:兄弟,总算见着活人了。说一句祝福的话吧,没心思说,那大家一起说吧:
恭喜活命,老鼠走开。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老鼠终于走开了,代价是六万人的生命。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2 23:07:56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2 23:36:53
8、N多个第一
人和动物的战斗刚刚结束,人和人的战斗又开始了。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群人在战斗;不是徒手战斗,是手里拿着家伙战斗。
家伙,菜刀吗?
菜刀,你太out了,那只能叫斗殴。
拿着真家伙,长枪短枪一起上;不仅射出了子弹,还创造了历史。
射出了子弹,这相信;可创造历史,不容易。
当然不容易,1911年打响的第一枪,可以创造历史吗?
这个可以,真的可以。
为什么要说第一,因为1911年有许多个第一,光1911年就有三个1,千年一遇啊。
第一枪,地球人都知道,不就是武昌起义吗?
错!地球人都错了。第一枪不在武昌,而是在一个寂静、偏僻的大山深处。
犀利哥感慨不已,100年了,你还是默默的守在大山深处,毫不张扬,毫不贪功,别人将功劳写进教科书;你却将功劳埋在黄土中。
现在革命成功都100年了,不用那么低调,站出来吧。向世人证明,你才是第一个让子弹飞的人,虽然只飞了一会儿。
有个问题,人都去了100年了,怎么站出来。
犀利哥用的是回叙拟人手法,现在哥就是他的代言人;他不做大哥已100年,我只想做大哥一会儿。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2 23:52:18
看得人不少啊,能帮哥顶一把吗,写民国不容易啊。熬到三更半夜,就是等你一句话,等你来,等你来!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07:34:06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10:38:32
9、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在湖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崇山峻岭间,有个不起眼的小城,不起眼的小城住了个很起眼的“奇人”-----温镜澄。
为什么“奇”?
奇人之奇只是因为他喜欢看书,经史子集,百家讲坛;禁书、不禁的书;值得看的经典、不值得看的地摊书,统统都看。家里的看完了,就找隔壁的借,隔壁的看完了,再找隔壁的隔壁…………
温镜澄将书当作猎物。每当书贩子经过,他都会第一时间饿狼似的扑过去,眼里泛着绿光,一头扎到书堆里。用餐时间到了,和书贩子一道回家,免费招待伙食,当然书还是要还给书贩子的。
一个点滴时间都花在书本上爱学习的好孩子,有什么奇怪的?这只能说明当地人精神文化素质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温镜澄读书的速度。
当地流行一句俗语:想找生孩子的男人,难;想找温镜澄没看过的书,难上加难。
奇人不仅读书,各方面都奇人一等,温镜澄17岁那年就将新娘迎娶回家。
17岁,那还是学生哥啊。可温镜澄书都读完了,他除了结婚生子还能干嘛?
其实温镜澄醉翁之意不在酒,新娘是陪衬,新娘的爸爸才是主角。
Oh my god,温镜澄喜欢男人?
当然不是,他还是喜欢书,新娘老爸是首屈一指的藏书家。
盖上我的盖头,带上你的书本,新娘和满箱的书来到了温家。当然,晚上没看书,直接进了洞房。
从此温镜澄有了更多的时间与书为伍。看着看着,会心之处,拍桌子叫好。夫人吓了一跳,以为丈夫发“颠”了。劝他为了下一代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养好身子骨,自己正酝酿要个小宝宝呢。
温镜澄继续拍着桌子:“不读天下书,焉知天下理。”
书读多了,说话都文绉绉的。不过犀利哥要提个建议:和老婆交流完全可以口语化,有助于培养夫妻感情。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10:53:13
作者:236733732 回复日期:2011-04-13 08:16:09 回复
早上公交车里爪机一口气看到这里,犀利哥就是犀利啊,我喜欢这种风格,加油!希望千万不要太监了啊~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Wu_Qian_Tu 回复日期:2011-04-13 08:37:05 回复
先顶到第二页去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Wu_Qian_Tu 回复日期:2011-04-13 08:39:38 回复
越来越有味道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谢谢关注!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11:23:09
10、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结婚之后,温镜澄什么事都不干,天天窝在家里读陪嫁过来的藏书。一天、两天;一年、二年。老婆有点不高兴了,“读书是件好事,我不反对;可是你要学以致用,变废为宝,用知识武装头脑,创造财富”。
温镜澄还在那儿摇头晃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老婆终于忍无可忍,大声怒吼:“把颜如玉拿开,我只想要黄金屋!”
女人的怒吼有时候真得很管用,温镜澄要寻找黄金屋去了,虽然他是一百个不乐意。可没办法,家里藏书结婚公证过,版权归老婆所有。要想继续看书,只能乖乖听话。
黄金屋在哪儿?在考场。读书人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找到一家老小的黄金屋。
可考试要盘缠,藏书家岳父二话没说借给他。书都被你读空了,考试,我当然相信你。
果然一考就中,虽然只是秀才;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也足以荣耀,贺客盈门。温镜澄却淡淡的说着文言文:“此君主牢笼术,何荣誉足云。”
既然能说这句话,温镜澄对功名也不在乎。当地惯例,考取功名要给县官塞个大红包,拜拜山头。
县官红包等得好焦急,温镜澄却不理这一套。他很干脆,要钱没有,要功名,给你。
温镜澄又回到家乡,虽然没能带回黄金屋,但是实力已经证明给老婆看了。不过也不能光看书了,温镜澄开垦了几亩荒地,每天种田每天吟唱:“摘了顶子,脱了牢笼,大鹏归山,焉知非福。”
田间地头,看着哪位农民伯伯在种田就逮着谁,滔滔不绝说开来;用文言文痛斥社会的黑暗,哀民生之多艰。
人家早走了,他还在那儿心潮澎湃,如诉如泣,如痴如醉。
看来除了奇,还有点怪。
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温镜澄就自号“恍惚道人”,还写了一段座右铭:
“人谓不恍惚,乃终身在恍惚中,惟一切皆恍惚,乃有大不恍惚者存。余之号恍惚,犹恐末逮焉。”
这叫座右铭吗,简直就是用恍惚造句;左一个恍惚,右一个恍惚,看得人都恍惚;连一向自信能抵御外界任何诱惑的犀利哥最终也给弄恍惚了。
从此,大山深处,冉冉升起了“恍惚哥”。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16:19:57
11、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从此恍惚哥不再种田吟唱,他开始治病救人。
治病救人?这个也会?
当然,所有的知识都是书本里的,这么爱读书的人还不懂医?另外,透露个小秘密,恍惚哥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都是医生,世代行医。
恍惚哥幼年就深受熏陶,望闻问切,样样拿手。同时结合多年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甚至一些绝症也是手到病除。
从此恍惚哥又有了一个绰号,温神仙,治病救人的神仙。
但是大家还是喜欢叫他恍惚哥,简约自然、不做作,叫着心里舒服。
不过恍惚哥不仅仅救人肉体,终结目标是救人心灵。
他利用一切的看病机会,给病人灌输自己的“恍惚论”。病人本来头脑都不大好使,经他这一恍惚,不由自主恍惚的点点头。每当这时,恍惚哥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又用“恍惚论”征服了一颗沉睡的心灵。
时间久了,病人普遍摸出了一个规律。看病可以不给钱,但是必须要和恍惚哥聊天;必须要边聊天边点头,恍惚的点头,最终露出恍惚的笑容。
还没完,恍惚哥不仅救人的心灵,还要管人的穿着。
每次出外行医,他总要穿着厚厚的几层衣服。不是怕冷,是怕别人冷。只要看见没衣穿的穷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就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一件下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恍惚哥爱脱衣服。
于是,动人的场景出现了,许多缺衣穷人都排着队在寒风中翘首企盼恍惚哥的到来。恍惚哥的衣服越脱越少,每次回家,自己只剩一件单衣,冻得唇紫脸青,直打哆嗦。
别人的病治好了,他却倒下了,不是病倒,是冻倒。
老婆看着心疼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自从嫁过来我就知道你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百姓的人。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乡亲对百姓的极端的热忱。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要想救人,必先自救,身子骨要紧”!
岳父也劝了,“一衣之衣难遮天下身,一口之食难糊天下口”。
不愧是藏书家出身,这这言文说的,既对偶又押韵,还有极丰富的内涵。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17:01:07
喜欢恍惚哥的帖子就顶啊。只笑不顶,哥会成为太监;又笑又顶,哥就是纯爷们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18:02:41
喜欢恍惚哥的帖子就顶啊。只笑不顶,哥会成为太监;又笑又顶,哥就是纯爷们
——————————————————————————————
更正,恍惚哥改成犀利哥,这一天都在写恍惚哥,脑子都给搞恍惚了。
犀利哥说史 @ 2011-04-13 20:06:54
12、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岳父的话终于唤醒了恍惚哥久已恍惚的心灵。自己衣服再多,再怎么脱,哪怕脱光了,还是温暖不了所有排着队的穷人;自己再怎么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还是不能让人间处处开满幸福之花。
为什么会这样?恍惚哥陷入了深深的恍惚之中。岳父怕他老是恍惚想不开,劝他到外面走走看看,开阔开阔眼界。
正巧这年四川省开办“通省师范学校”,恍惚哥想报考这所新式学校,试试自己的实力。
那就出发吧。
等等,恍惚哥没盘缠;老办法,找岳父借。
恍惚哥不愧是天才,卷子交上去了,考官很满意。不过越看越奇怪;答卷不用正楷却用狂草写;再看姓名,温而厉。
琢磨了大半天,既然温柔,为何又要严厉,到底对谁温柔,对谁严厉?都是难解的谜啊,列在第二等。
其实考官是个细心的好人,如果列在第一等,就要上交省里评阅,卷子有太多和谐的字眼,惹出麻烦可不好。
感谢这位不知名的考官,他挽救了不久的传奇,留下了日后的第一枪。
第二等也不错,大家给恍惚哥祝贺。他叹了一口气:“一生未售屠龙计,万里又思汗马功。” 很不满意。
不满意就回去吧,可是盘缠花完了,怎么办?
听说附近涪陵的县官是个科举中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好结交文士。写封信表扬表扬他,顺便要个红包。
恍惚哥将这么多年的感慨、郁闷主要是恍惚一骨脑抒发出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最后写道:“瞩李瞻韩,今日犹扬眉于盈尺;平欧振亚,何时可吐气于大千。将自己比作李太白,还要“平欧振亚”,大手笔、大气魄。
小地方的县官没见过世面,立马就给恍惚住了,更给震住了。太有才了,好不容易有个人表扬我,还是李太白第二。
他亲自到旅店拜访,亲身实践三步曲。
第一步,送书,原创的梨花体,公费出版,限量典藏签名本。
第二步,送盘缠,往返路费外加慰问金。
第三部,包船,亲自派人护送到家。
除了书,恍惚哥都接受了,因为他鄙视公费出书,就如同鄙视公款吃喝一样。
县官又没说,他怎么知道是公费?
不用说都知道,听说过有自费出书的领导吗?
回到家乡后,恍惚哥终于明白了,世间不平事不是靠脱衣服能解决的,也不是在家里恍惚就能明白的。书看得再多,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自己要闯出去,到广阔的天空,大有可为。
从此之后,家乡再也看不到恍惚哥的身影了,他有空就往外面跑。
恍惚哥广游川黔湘鄂,观名山大川,访草泽豪杰;从新军学造炸弹、兵器;又从武师学剑术,每天三更闻鸡起舞,舞完后总是要向院中的枣树连砍三剑。
岳父赞道:“人若有志,泰山可移!”
犀利哥在这儿要对岳父提出严重警告,这句话说得不妥,很不妥,非常的不妥,不应该鼓励恍惚哥的行为,。
练剑可以,三更起来吵着别人也没多大关系。但是不应该砍枣树,更不应该砍三剑。热爱生活,培养志向,请从一点一滴做起;请从爱护花草做起;枣树是用来看的,用来吃的,用来呵护的,不是用来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