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 | 推荐阅读
支持: 天涯论坛、淘股吧

作局--市场是如何被操纵的

原文 | 楼主:柴志强 (*)
柴志强 @ 2010-06-18 10:00:06
  拿到两个封面

柴志强 @ 2010-06-18 10:02:09
  我喜欢这个,搞了半天我写了个白字,是作局不是做局。

柴志强 @ 2010-06-18 14:19:59
  哈哈,不同的人看法完全不一样。
  
  出版《做局》的是华章经管,是做专业投资书的。我给《杜拉拉》的编辑看,她说封面太专业了,不像小说。
  
  边缘结构兄又说太花哨了。
  
  我提了几个意见:
  
  1增加:真实还原剃刀边缘生活的金融纪实体小说
  
  2 增加几滴血
  
  3 还有一个编辑说,作局两个字太花哨了,读者可能认不出
柴志强 @ 2010-06-18 21:02:07
  研究了一下,做和作的区别。
  
  作比较抽象,做是比较具体。
  
  所以,做局和作局都能用。
柴志强 @ 2010-06-18 21:04:39
  最佳答案、“作”“做”的用法
  
  在使用时怎样区别“作”与“做”呢?20世纪80年代,吕叔湘先生提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那么怎么办呢?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到了20世纪90年代,吕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作”、“做”的用法补充如下:“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吕叔湘先生的论述,点明了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
  
  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态、作息、作谢、作业、作揖、作俑、作战、操作、创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述而不作、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惺惺作态、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善降祥、作威作福。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眉眼(使眼色)、做圈套、做人家、做人情、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二)从语义内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作准(作数)、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
  
  后者如:做饭、做菜、做鬼脸、做家务、做手势、做姿势、做游戏、做针线。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在这种情况下,宾语成为名物化的动名词,“作”的动词性已经虚化;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表示做某件事或某方面的事。
  
  前者如:作报告、作测试、作比较、作补充、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回应、作介绍、作解释、作决定、作努力、作判断、作思考、作说明、作调整、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其中的“作”,现在也用“做”,但依过去惯例一般用“作”。
  
  后者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物业、做项目、做学问、做业务。
  
  至于常用的“作出”一语,用法与前者大体相同。一般带双音节动词,如“作决定”、“作努力”,也可以说成“作出决定”、“作出努力”;少数情况带双音节名词,如“作出成绩”、“作出结论”等。“作出”与“做出”,可以通用,但用“作出”更合乎书面语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另外,作单音节动词而不带宾语,一般用“做”。例如:做好、做成、做实(将事情做得扎实、落实)、做完、做得好、做大做强、做到老(学到老)。
  
  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做小动作。
  
  (四)从词义分别来看:各有适用范围,又有交叉重叠。
  
  1.只用“作”或多用“作”
  
  (1)“起(起身、兴起、出现、发作等)”之义,只用“作”。例如:日出而作、兴风作浪、枪声大作、振作,以及作怪、作呕、作响、隐隐作痛、勃然作色等。至于“作声”与“做声”,《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做声”,但“默”字条的用例有“默不作声”;《辞海》只收“作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作声”为正条兼收“做声”;《汉语大词典》二者均收且释义相同。因此,二者通用,并可优先选用“作声”。
  
  (2)“写作、创作”之义,“作”、“做”习惯用法有别。作家、作者、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作序、作传(写传记)等,依惯例用“作”。作诗,依惯例多用“作”,但用“做”也无不可,《现代汉语词典》“做”字条就以“做诗”为用例。后面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常用“做”。例如:做文章(写文章)、做小说、做一张画、做一篇序、做几首诗、做两支曲子等。做文章、大做文章,比喻抓住一件事加以炒作或借题发挥,均用“做”。
  
  “书写”之义,只用“作”。例如:“仓促,也作仓猝。”
  
  “作品、文章”之义,只用“作”。例如:作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大作、仿作、佳作、杰作、力作、拟作、伪作、习作、原作、著作、拙作、诗作、剧作、处女作、代表作做饭等。
  
  (3)“当成、作为”之义,多用“作”。例如: 成语“过期作废”、“认贼作父”、“作死马医”(俗语为“死马当活马医”),均用“作”。这与“作”很早就有“当成、作为”之义有关。例如,《尚书·舜典》中就有“朴作教刑(以木条抽打作为学校的刑罚)”之语。据此,“以理论作指南”等,一般用“作”。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前面引用的吕叔湘先生的话:“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
  
  “作为”不论是表示行为,还是表示作出成绩或可做的事;也不论用于“当成”之义,还是用于“就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而言”之义:都只用“作”。出版物上时有将“作为”误为“做为”的情况。“作为”绝不能写成“做为”,所作所为、有所作为、无所作为、大有作为,均用“作”。
  
  2.只用“做”或多用“做”
  
  (1)“制作、制造”之义,除保留的成语和其他书面词语外,现在通行用“做”,而不再用“作”。例如:做家具、做软件、做衣服。
  
  (2)“当、充任、担任”之义,现在多用“做”。例如:做官、做榜样、做恶人、做好人、做母亲、做奴隶、做职员、做商人、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做伴”、“做客”、“做贼心虚”,又分别写成“作伴”、“作客”、“作贼心虚”,两种词形可通用。《现代汉语词典》选取前一种词形,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选取后一种词形,《汉语大词典》则两种词形均收。《新华词典》“作伴”、“做伴”均未收;只收“作客”、“作贼心虚”,而未收“做客”、“做贼心虚”。
  
  (3)“结成某种关系”之义,“举行、举办”之义,均用“做”。前者如:做亲、做夫妻、做搭挡、做对头、做邻居、做朋友。后者如:做寿、做礼拜、做满月、做弥撒、做生日、做筵席。
  
  3.“作”、“做”有大致分工
  
  (1)“从事某种活动”之义,或用“作”或用“做”,或通用。“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且动作性不强,其用法与“进行”相当,意义很虚。例如:作安排、作采访、作承诺、作冲刺、作沟通、作构思、作观察、作扩展、作检讨、作交代、作交流、作思考、作提示、作修改、作要求、作引导、作注释、作指示等。其中的“作”,现在也常用“做”。
  
  “做”多用于具体性的事务或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例如:做工、做课(举行示范性或实验性的公开课)、做活儿、做题、做药(从事药物推销工作)、做账、做保险、做慈善(做慈善事业)、做广告、做卡片、做建材(做建材生意)、做IT、做楼盘、做手术、做网页、做珠宝(做珠宝生意)、做房地产,以及做保养、做交易、做实验、做营销、做运动等。
  
  “做事”一词,现在只用“做”。“做主”与“作主”,两种词形可通用。《现代汉语词典》采用的是“做主”,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作主”为正条兼收“做主”,《汉语大词典》则不分正、副条兼收“作主”、“做主”。
  
  “处理事情或制作物品的方法”之义,现在通行用“做法”,而不用“作法”。但“作文或作画的方法”与“施展法术”两义,只用“作法”,而不用“做法”。出自《史记·商君列传》的成语“作法自毙”,意为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也不能用“做”。
  
  “作派”与“做派”,用法有别。作派,指派头即故作的姿态、架势,又指作风或做法。做派,即做功,指戏曲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和表情。
  
  做功,或指戏曲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或指物理学上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移动,只能用“做”。
  
  (2)“假装、做作”之义,多用“作”。如前面所举的“装模作样”、“装聋作哑”、“装腔作势”,现在通行用“作”,而不用“做”。造作、作态、故作姿态、强作笑颜,只用“作”。作开心状、作痛苦状之类,因具有书面语色彩而多用“做”,但用“做”也不是绝对不行,《现代汉语词典》“做”字条就有“做痛苦状”的用例。做样子、做姿态,则用 “做”。“表演”之义,有“做戏”一词,用“做”;成语“逢场作戏”,用“作”。来自港台的半意译半音译词“作秀(put on a show)”,也可写为“做秀”。
  
  4.“作”、“做”可以通用
  
  (1)“用做”之义,“作”、“做”一般通用。《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6版)将“做”字条的义项⑥释为“当做”,并举例:“树皮可以~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教材。”用的是“做”。而《辞海》“满江红”词条:“植物名……全草可作鱼类和家畜的饲料……”用的是“作”。做抵押、做纪念等,也可用“作”。但“副词作状语”之类,依惯例,用“作”而不用“做”。
  
  (2)“成、为”之义,“作”、“做”通用。其用法是附在其他动词之后构成动补结构,后面带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结果。这种用法出于北方白话,因此用“做”字有更强的理据性。《汉语大词典》就以“当做”为正条,而以“当作”为副条,这是有词源根据的。但在实际运用中,这一义项用“作”反而更为普遍,因此“作”、“做”可通用。《现代汉语词典》“当做”、“当作”均未收,但其1996年第3版、2002年第4版均将“看”字条下的“看做”词条释为“当做”,而将“作”字条的义项⑥释为“当作;作为”,在“作”、“做”用法的处理上并不统一(《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版已作修改)。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当做”、“当作”均未收,但在“看”字条下收“看作”为正条,释义为“看成、当作”,并在“看做”词条后注明:“现在一般写作‘看作’”;《新华词典》“当做”、“当作”均未收,但将“作”字条的义项⑤释义为“当作;作为”。其实比做、变做、当做、叫做、看做、视做、算做、写做、用做、装做等,其中的“做”,都可以换成“作”,甚至可以优先选用“作”,因为这有词频统计的可靠依据。以《人民日报》1995年至2000年约3亿字的全部文本为基础语料进行统计,结果是:当作 2240(数字表示词频。下同),当做 500;看作 1073,看做 199……前一种词形的使用频度远远高于后一种词形(见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子项目《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因此“当作”等不仅与“当做”等通用,而且更切合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情况。
  
  三、关于《现代汉语词典》对“作”、“做”用法的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目前颇具权威性、颇有影响力的一部现代汉语辞书,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对它保持应有的尊重,但不必处处拘泥。这涉及如何看待《现代汉语词典》的词语规范问题。对词语(就整体而言即为词汇)进行规范是语言词典的任务和基本功能。现代汉语的词语规范要靠相关的国家语言文字标准,而更大量的词语规范工作(如确定应收录的词语,确定每一词语的形、音、义及用法)须靠词典来完成。各种现代汉语词典,均须遵从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标准和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并与之高度一致,因而它们中的多数词语规范具有唯一性;但对其中的少数词语规范来说,则只是一种可供选择和参考的词典标准,并不具有唯一性。《现代汉语词典》对某些通用性很强而又用法不一、颇有争议的词语的处理,与其他词典有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一定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词语标准,未必不可以采用其他词典的词语标准;当然,也不必排斥《现代汉语词典》的词语标准。因为各种词典之间的这类分歧,并不涉及孰对孰错的问题,往往具有互补作用,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作”、“做”用法的不同词典标准,也可作如是观。
  
  《现代汉语词典》对“作”“做”用法的处理是倡导性的词典标准,因而无可厚非。倒是词典的使用者须留意,对于个别词语,不要将只是一家之言的词典标准,当成非如此不可的绝对标准。语言文字现象很复杂,并有其灵活性。少数用法分歧、颇有争议的异形词语,只要未列入国家语言文字标准且不违背社会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就不妨自由选用,给使用者保留一点儿个人的习惯和偏好,而不必强求一律。当然,行文时,除引用原文之外,使用的词形应保持一致。
  
  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不能全凭一部《现代汉语词典》,更不能一切以其为标准来论是非,当然,对其他词典来说也是如此。不仅《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等现代汉语词典,就是《汉语大词典》一类的古今汉语词典,或者《中国成语大辞典》一类的成语辞典,以至《辞海》一类的百科兼语言辞书,都有对现代汉语词汇进行规范的任务和功能,都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作为人们选用词语的一定依据。据此,我们可以既更准确也更灵活地选用词语。
  
  我们的结论是:“做”源于“作”,“做”承担了“作”的一部分语义;二者既有不同的语义分工和习惯用法,又有一定语义范围的通用关系。因此,对“作”、“做”用法分明有别的,绝不可混淆;但“作”、“做”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通用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200503/ca648402.htm
  
柴志强 @ 2010-06-19 20:05:47
  我会继续更新的,当然速度慢点
柴志强 @ 2010-06-21 09:15:03
  继续更新。
  
  唐海亮现在发财了。徐幼林在的时候,唐海亮知道他和刘国平、刘卫东都很熟,一直很小心。等他离职后,他就放心大胆的做起了老鼠仓。唐海亮胆子很大,他本来替刘国平看盘,就积累了很多期货知识。现在自己实际操盘后,看对方向就加码买进,坚持持有,一把行情,就赚了三十万。
  
  替领导开车,其实是没日没夜的。刘国平晚上在夜店消费,他只能在冷风中抽烟。凌晨刘国平回家后,他只能睡个小觉,早上九点就要去期货经纪公司。这个时候,刘国平还搂着昨晚带回家的妞在床上睡觉。中午,若有行情,唐海亮还要去接刘国平去交易所。
  
  当然混社团也有好处。唐海亮是刘国平的马仔,他身后也有小马仔。有小马仔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己洗车了。这能让唐海亮每天多睡半个多小时。
  
  今天刘国平不在上海,唐海亮赶紧约女朋友出来。他女朋友在宾馆上班,经常倒班,他们本来相聚的时间就少。今天难得双方都有空,于是来逛太平洋百货。
  
  见到徐幼林,唐海亮非常高兴,拉住他的手,两人就站在通道边,叙了很长时间的旧。
  
柴志强 @ 2010-06-21 09:31:08
  徐幼林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他看到他们说话的时候,唐海亮漂亮女友在旁边很不自在。
  
  最后,徐幼林说:“时候不早了,你快去陪女朋友吧!否则回家要跪搓板的。”
  
  唐海亮这才依依不舍地走了,他对徐幼林还非常感激,最初来到期货经纪公司,他什么都不懂。正是由于徐幼林教了他很多东西,他才懂得如何读盘,如何选择最佳的入市时间。
  
  临别的时候,他还好意地对徐幼林说:“你劝劝你哥,以后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上次太危险了。”
  
  “什么?”徐幼林知道这个哥,指的是刘卫东,在私下里,徐幼林一直这么叫的。时间久了,唐海亮也知道。
  
  “怎么你不知道?”唐海亮这才发觉说漏嘴了。
  
  徐幼林赶忙追问怎么回事。
  
  唐海亮支吾了起来,他让徐幼林自己去问刘卫东。
  
  说完,赶忙闪人。
  
  徐幼林一紧张,心里想:“哥出什么事了?怎么不告诉我?”
  
柴志强 @ 2010-06-21 09:40:37
  
  有了杂念,徐幼林一下子没有了逛街的兴趣,他疾步走出太平洋百货,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给刘卫东拨个电话。
  
  当徐幼林和唐海亮在扶梯口说话的时候,远远地有一个人瞧见了他们。
  
  她就是也在上海的李玲玲。
  
  和徐幼林一样,这一天李玲玲也到徐家汇来打发时间。自从那一次尴尬的KTV之后,好强的李玲玲离开了这个说不清楚的行业,现在她就职于一家小公司,薪水也不高。所以她只能到徐家汇来Window Shopping,买衣服她大多在华亭路或者更便宜的Cheap Road(七浦路)。
  
  当她看清楚徐幼林真真切切地站在距离不远的地方的时候,心里像打了小鼓似的激动不已,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是装作一切没有发生过的过去说一句“Hi”,还是像上次那样远远地躲开?
  
  终于她下定了决心,要给自己一次机会,勇敢地去面对这个心中的男人,不要永远等待在一个人的寂寞里。于是她整理了一下衣襟,看清楚了徐幼林和朋友说完话,彼此分开了,深深地吸了口气,大踏步地向徐幼林走去。爱是要行动出来的,她的一个朋友曾经这么说过。
  
  没想到徐幼林突然转身向门口走去,李玲玲想走快几步,斜侧里突然涌出一拨人,每个人都带这一样的黄帽子,显然是一个旅行团。导游为了节约成本,把百货商店当作了一个景点供他们来参观。黄帽子们像刘姥姥进入大观园一般,一进商场就看的入迷,连路都不愿意走了。急得刘玲玲赶忙伸手拨开他们。等她拨完这波黄帽子,徐幼林已经走出了大门。
  
  李玲玲迷茫地站在大门口,徐家汇这么大,她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寻找徐幼林。依稀她瞅见徐幼林是向左走的,于是她就往左追去。
  
  其实徐幼林是往右走的。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不同的选择,或许就有不同的机缘。
  
柴志强 @ 2010-06-22 17:07:13
  勘误一下:
  
  小说中有以下一段:
  
  上海的龙脉是自西向东的延安路。在延安高架与南北高架交汇处的中心水泥柱被裹上了一层龙的浮雕。这也被誉为上海的“龙脊”。
  关于这根龙脊,坊间有许多传说。
  当时在造延安高架南北高架的时候,这根柱子的地方是必须打桩的位置,当时打了很多次,但桩打到几米深的地方就打不下去了,有些还断掉,上海的沙土堆积土质很松软,以前几乎没有碰到过这样情况,
  工程停滞了,市政府和工程单位请了几位高人来看,那些高人看后都没办法,也不肯说明情况。估计他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但都不肯出手。最后请出了上海龙华寺的主持高僧,高僧看后知道要解这个事件他自己就功德圆满,要归天了。做法事前他就叫上了他的徒弟,给徒弟最后讲了次话。
  然后高僧就去做了法事,做法事的时候,工地上用工程布围着,外面听不到里面的一点动静。做了七天法事,法事一完,随着打桩机的轰鸣,桩就顺利的打了下去,连打了七根大桩。打好之后底下一股乌气就上来包围住了这七根柱子,可能是由于政策的关系,所以后来用装饰材料包住了里面盘着乌气的柱子,并在外面用铜浮雕雕了盘龙。
  这时候高僧才说,这个地方是上海的龙脉,上海是一个可以做一国之都的地方,所以底下会有龙,延安高架南北高架交汇点正是上海的中心,龙头所在,高僧做了七天法事,让龙升天了。
  当时这件事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几乎没人知道。后来大约半年后这个高僧就圆寂了,寺里专门印了本小册子给香客,以纪念高僧一生的功绩,里面就记载着龙柱法事这段。
  当然这也只是一些无法考证的传说而已。
  
  这个段子我们每次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若有外地过来的朋友都会当故事说的,所以也顺手写到小说里。
  
  最近给朋友看小说,他对这件事情很清楚,他告诉我说,当时确实有打桩发生被卡的事情。后来降低了打桩速度,就打了下去,没有老和尚的。至于外面裹铜铁皮装饰,其实是由于立柱承重过大开裂,箍了钢筋之后很难看,为了遮丑,就搞了一套铜皮铁皮包上,这下就美观了。
  
   不过做期货非常迷信的,一般新的营业部开业之前都会找风水师来看的,我也遇到过几个,神神道道的。
  

柴志强 @ 2010-06-23 16:29:22
  给大家看了有趣的帖子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564919_1__.html
柴志强 @ 2010-06-26 18:46:55
  daytrader的故事,可以看看这个帖子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177541_1__.html
柴志强 @ 2010-06-26 20:45:10
  我的故事里操盘手很多:
  黄天罡、李又新就是。还有很多。后文还有一个对冲基金的操盘手的故事,我会讲一个和主流媒体完全相反结论的故事。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