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名 @ 2011-05-06 19:05:28
@去锋 2011-05-06 18:55:23
昭名小弟
你前面提到过 重组股票暴涨 是牛市末端。 何意 愿闻其详。……
不晓得 鄙人刚好持有 豫能控股。
-----------------------------
呵呵,这是缠中说禅说的,牛市第一波是成分股,第二波是成长股,第三波是垃圾重组股
成分股在07年都涨了六倍,成长股在10年也涨了十倍,现在涨停的大部分都是重组股了:)
<a href="http://click.linktech.cn/?m=newegg&a=A100067440&l=99999&l_cd1=0&l_cd2=1&tu=http%3A%2F%2Fwww.newegg.com.cn%2FProduct%2FA14-17C-5PA.htm"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yuncheng.com/active/img/semimg/750-80.jpg border=0></a><img src="http://track.linktech.cn/?m=newegg&a=A100067440&l=99999&l_cd1=0&l_cd2=1" width="1" height="1" border="0" nosave>
<br/>
<a href="http://click.linktech.cn/?m=yuncheng&a=A100067440&l=00031&l_cd1=0&l_cd2=0&u_id="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yuncheng.com/active/img/semimg/111128_75080_qiao.jpg" width="750" height="80" border="0"></a><img src="http://track.linktech.cn/?m=yuncheng&a=A100067440&l=00031&l_cd1=0&l_cd2=0" width="1" height="1" border="0" style="display:none">
昭名 @ 2011-05-06 20:08:15
@去锋 2011-05-06 19:28:14
囧, 万恶 的 搜狗输入法
本来要打 昭名兄弟,
怎么前面变成了 小弟, 操蛋啊
笔误 笔误 失误 失误…… 勿怪 勿怪 ……
前面的回复 记住了。谢
-----------------------------
哈哈,俺本来就比你小一岁,当得
俺大盘股偏爱大秦铁路,小盘股偏爱的太多,只是没到时间:)
昭名 @ 2011-05-06 20:11:04
俺用的也是搜狗输入法,不过却是五笔拼音混输,所以有时候打错字别人都看不出原来是啥意思
昭名 @ 2011-05-07 00:01:47
高盛突然改口唱多2012年油价[05月06日 21时25分 ]曾在4月预测原油价格将大幅下跌的高盛,周五突然改口唱多,称原油价短期仍将下跌,但由于原油供应紧张问题,原油价格将在2012年重新升回甚至突破近期高位。
====================
还是原来的观点,2011年的主旋律:多原油,空胶铁
如果还觉得原油不保险,多农产品是比较靠谱的
昭名 @ 2011-05-07 00:05:49
个人观点:原油第三买点已现,下跌无太大空间,其他金属下跌才刚开始
昭名 @ 2011-05-07 07:49:01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5-03 18:11:13
回复
公务员们都维持了相当好的心理素质。
他们觉得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犯,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这些人选择公务员是一种终身职业,至少是20年30年的工作,现在看来7,8年之后的未来他们又觉得不用考虑。
让我不得不佩服唯物主义的煞笔,唯物主义总是吹嘘所谓对错,主客观都在不断转变,然后看一场3D肉蒲团,屁股转了一圈,就以为把人家360°全看了。
就像楼上这位“公务员前面还有海海的事业编和臃肿的国企掩护呢”
首先他不明白,国企再怎么样,也是有生产力,有创造价值的。
而公务员是社会运行的成本,不创造价值,可以这么说,越少的公务员,越高的社会运行效率。
所以在“海海的事业编制”和“臃肿的国企掩护中”,国企掩护这一点就不成立了。
而海海的事业编制,除非裁剪起来耗尽了这为公务员一生的时间,至少30年以上,那么可以说这位公务员的工作没受到影响。
一旦这个30年在不断提前,提前到了25年,20年或者是15年,那么,这个公务员会在他50岁,45岁,40岁的时候,他的孩子在上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他的父母退休的时候面临工作压力的问题。
所以说一个公务员明显得伤不起。
公务员这种职业,退下来之后,可以说一无是处,无论适应什么新的工作都要从零开始,一旦公务员的冬天开始的比较晚,一个下岗的4,50岁的老公务员,除了帮人看看大门,还能干什么呢。
客观来说,这个社会并没有那么多“需要领导签字”的事情。
所以作为一个公务员,要衰还是早点衰,不然年纪大了,真伤不起啊。
========================
去年也听天命所归的ID说过这个事情
昭名 @ 2011-05-07 07:51:44
接上:
作者:luyu008278 回复日期:2011-05-04 10:05:41
回复
好像LZ没明白一个道理。
社会或者说是政府的运转取决于三点:
一是办事本身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二是办事过程中体现其规矩权威,
三是人事关系。
所以中国从古到今,为维持统治核心。哪怕是官员之间会见,不同身份,也有不同的规矩,并且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和资源,来使这个固定化。而越是要维持自己统治的结构和组织,越是本能地把它秩序话和程序化,这就是所谓的官僚程序。
也就是说,办一件事,真正花费在这事本身所必需时间和资源上,占整个事件实际消耗的比值,以此可以看确定出该社会或政体运转的优良程度。
综观社会展程序,除了原始社会,就可以发觉。资源投入在官僚本身上的比例,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是独裁的组织,越是官僚化。
资源分配决定了社会前进的动力,越是把资源分配于开源上,用于创新上,社会就越会良性发展,越年轻,反之则不然。
这是大方面来说,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上,也可以看出,任何朝代,在其开创阶段,组织充满了朝气和自信,用在维护官僚性方面就少上许多。但是一旦走到晚年,恨不得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在维护其官僚性上,因为不不如此不足以喘息,可越是如此却越是腐朽。如此循环往复,直到金字塔底层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所以LZ说的公务员大范围大规模改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个政权总有其统治的基础。在天朝目前就是权贵与官僚,公务员,就算是最基层的一个小公务员,从性质上划分,也算是这个权力体系的最微小但最根本的基石。
从横向和纵向对于,我们可以看到,公务员(含事业)的数量,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由慢到快增长的过程。
改革是必须的,但绝不会大范围的触动原有利益。目前的改革也可以看出来,已经明确说了老人老办法,中间过渡,新人新规定。也就是说,上层也洞若观火,目前改革只是延缓矛盾。尽量让体制内利益增长慢一些,拖延因利益对比失衡产生的洗牌。
那种LZ所希望的,自杀似的改革是不可能的。首先,那是自断生路。其实,改革者从历史来看,无一人有好下场的。最后,上层本身就是统治阶层的代表而已,他不可能脱离自身所处的利益阶层来实施LZ所谓的改革。不然,他只有先把自己革了。
愿望是美好的,但希望LZ看清现实。公务员作为政权的基石,除非政权崩塌,不然是不可能改革的。如果真的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恐怕普遍老百姓早已经尸横遍野了。
昭名 @ 2011-05-07 08:01:21
调控如果再不出狠招,将是国家信用风险 (2011-05-07 00:25:04)转载标签: 财经
作者:玄铁令
在中国历史上,政府调控一向令到必行。江山是打出来的,从来不是说出来的。
毛时代的政府调控,实际上就是领袖的挥挥手。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文革小将打砸抢,没有人敢质疑高层的指示。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利益集团越来越多,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部委办自然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为自家的庙里有更多的香火。
可是,即使是在朱时代,也凭扛着百口棺材,一口留给自己的勇气和魅力,敢做敢当,虽然不少政策事后证明过度,或者过偏。那时候,令不行,朱亲自做央行行长。这实际上就是针对现实困难的大智慧。这和当年吴仪任卫生部长有啥不同?试想,如果有位高层兼任住建部部长,难道调控还会走形式?
可是,最近八年来,中央在地产调控上却是宏调屡成空调,国家信用渐有衰落之势。当下,问谁相信房价会跌?不相信的原因,不外乎是不相信中央政府会动真格的。哪怕是让民企铁本之类的下马事件,亦未出现过。
当下的调控手段,过于讲究渐进式,过于讲究微调式,过于讲究温情和细雨。没有杀伐之气,便没有震慑力和高压效果。就像对食品安全的问责。如果最终连一家食品企业都不敢牺牲,比如说双汇都不敢让其破产,结果自然是集体投毒,永远不绝。
朱时代,让海南地产泡沫破灭,N道金牌查违规资金,直接让经济从过热到寒冬。此举看似粗暴,实际上却是快刀斩乱麻。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死亡的胜利是不能让敌人屈服的,这是汉尼拔不征服罗马的败招所在。宏观调控只有在一大批企业突然休克的基础上,才会有政策的执行力,才会有战果的巩固。
看看美联储下狠手调房价和通胀,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最终硬是让普尔特连续三年亏损,让雷曼破产,让花旗几乎完蛋。难道这不是宏观调控必需承受的代价?宏观调控就是让热毒散去,去淤血淡去,以便切割良性肿瘤,让经济和社会整体能继续运行。
当年,为了增加税收,让刘晓庆同志入狱,结果是一大堆富翁去补税。如今的宏观调控却是纸老虎,到最后不仅小百姓不相信,企业不相信,甚至相当多的官员都不相信。
长此以往,国家信用堪忧。其导致的是支撑房价的最大力量——社会公平和正义可能沦落。这比让房价硬着陆还更可怕。
说白了,政府要不就放权,不再任意干预市场,认真实行自由主义。要不让政府干预有力有效,令行禁止。否则,行政干预民为寻租者的开快车之道,结果不仅扭曲资源配置,更令政府公信力减分,最终经济结构不伦不类。像国家对白菜的干预,去年压菜价,今年保菜价,何苦呢?
其实,宏观调控仍有一大堆手段可用,偏偏搞些名不正言不顺且执行无力的所谓限购令。比如将地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提升至30%,甚至40%。比如将负利率转正,持续加息到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5%。比如推出财产税和遗产税。比如将所得税由工资税转为收入者的重税。一大堆正道不行偏偏走侧门,真是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