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人

2016-08-28 03:01:43

一条铁路上,停着首尾相连的载货列车。11列货车,每列20节,共220节车皮。第一列的20节车皮装的全是味精。剩余的10列200节车皮装的全是食盐。

主席和总理问孩子们:“这么多的味精和盐够我们国家所有公民吃多长时间?”

孩子回答:“起码一年吧。”,“一年可吃不了,五年!”,“那是十年?”

总理回答:“只够全国人吃一天。”

—— 刘慈欣《超新星纪元》

2016年8月27日,上午,是上海个人非营业性车牌拍卖的日子。有216301人——即21万人——参与了投标。即使不考虑这些投标人背后的家人、代拍者,也就是说在一个还算风和日丽的上午,在不少人或者还在睡懒觉、或者已经在出游途中、或者其它各种姿势的时候,有至少21万人,坐在电脑跟前,竞拍一块铁皮。

这里不打算讨论这块铁皮的价值和价格。而是有那么一刻,21万这个数字让我觉得“好多好多”。而这个“好多”究竟是怎样一个多,我一下子竟然想不出来。

我在想,对于密集恐惧症者来说,这应该算是“密集”了吧。理性之下,这似乎有点可笑,因为他们既没有——也不会——实际看到这样一幅图象,而这样一个数字与其他数字比起来其实也不算什么。

我想到,“人如蝼蚁”,确实有点。想像一下,21万只蝼蚁,在同一时刻,做着一件我们人类看起来有点奇怪的事情。

“如果全国每人给我一块钱,……”,这样的YY估计不少人童年时都曾经有过。说他是YY,是因为多数人都没能实现这个梦想。这个梦想甚至显得有点可笑和天真。而实际上,不少商人的“成功”恰恰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这21万人每人给我一块钱”——要知道对这些争抢着买铁皮的人来说,别说一块钱,就是100块,1000块其实也不算什么。当然了,别问我“怎样才能让他们给我”这样的问题——知道也不会有人轻易告诉你。

数字是个需要想象的东西。21万,不是个大的数字,甚至显得有点小。10的80次方,显然比21万要大很多,但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10的100次幂,读起来也是如此。而前者是宇宙中总原子数的一个计算结果,后者是Google名字的起源,代表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

数字是个想象中的东西,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的理解都只是基于数字。就好比本文开始所引用的那段对话,当超新星纪元即将来临,只有孩子们才能活下来,让他们接管一个国家的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他们明白数字大小的真正含义。因为他们将来是透过管理数字来管理国家。

没错,是透过数字进行管理。《万历十五年》所被称赞的主要理由是关于“数字管理”的;今天所谓现代的管理(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任何组织的管理),也大多是关于数字关系的管理。

而对于数字,我们似乎都会觉得理解起来21万,10的80次方,10的100次幂这样的大数字毫无困难。而实际情况是,自大的人们其实往往理解不了超过100的数字。我们更习惯于百分比这个数字。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字更多的可能是,CPI涨了0.5个百分点,GDP增速降低了1个百分点,录取率是30%,中标率是4.5%,等等。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解CPI涨了0.5个百分点到底意味着多了多少,我们很可能只是想知道它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而已。比如对有些人来说,增加是坏事,减少是好事,不变是无功无过。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很多人也许真正能理解的只是3个数字而已:+1, 0, -1。

有那么多人,其中某一人的喜怒哀乐,换算成百分比,不过是20万分之一,百分之0.000005。通常谁又回去注意小数点后那么多的位数呢,它体现在报表上,不过是0%。

那么多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