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 | 推荐阅读
支持: 天涯论坛、淘股吧

[经济杂谈]自9月13日开始记录国内外经济新闻大事(转载)

原文 | 楼主:昭名 (*)
昭名 @ 2011-01-16 15:57:56
  接上:

   中国的大部分研究机构都现在局部的视野里面,没有全局观和宏观长远的战略分析,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很容易被对手做成宏观战略对手盘,损失惨重。
   我们国家的政策制订者缺少宏观长期的规划,都是在看眼前,这个是最要命的,很多东西还站在商品经济的角度考虑,我们还没有站在资本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很容易上当成为对手盘,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后面中国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上结构性问题,就是结构性通胀和结构性通缩,问题会比较复杂,不是说一个货币政策就能解决,必须针对不同结构问题进行结构性操作,后面假如出现大宗暴跌,但是粮食和食用油和猪肉和石油暴涨,怎么办?这个不是说收紧银根和放松银根能够解决的,现在是一个资本型社会,所以不能简单用单一的某种手段来解决,必须有一个全局观和历史观,有了历史观能够理解宏观长远的战略,有了全局观能够知道我们准确的位置和面临的问题。后面我们必须从货币政策上面向基础底层老百姓倾斜,向农业倾斜向农民倾斜。
   关于日本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日本当初的情况差异很大不管内因还是外因,都有很大差异,日本当初已经实现全民富裕,我们贫富差距很大,他们再完成国强之后完成了民富,我们国强之后是民穷,另外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我们是美国的潜在敌人,日本当初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有很好的中高端制造业,我们还处于低端制造业。这些差异决定了整体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货币政策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另外当初日本中了美国的计,用了利率评价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结果饮鸩止渴,衰退了20年。
   另外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陷阱,我们现在连国际上面能够真正去运作的人都没有,怎么去打仗,国际化就是打仗,欧盟有这么多人才,都被美国打趴下了。
   其实我们的问题说到根上面就是制度问题和二次分配严重出现向权贵资本和政府倾斜的问题。
   中国怎么办:在这中华民族危机的时刻,我们要:首先就是尽快打掉权贵资本集团,普京上台后逮捕能源老大就是给俄罗斯国内的权贵资本一下重击;其次是赶紧做二次分配方案改革,向农民向底层百姓倾斜,这样我们的内需才能起来;其他就是:赶紧做的是第一产业(特别是粮食)流通和销售环节国有化,国家直接接管4大国有银行和外管局,严查地下钱庄(抓一个枪毙一个),尽快刺破房地产泡沫,紧缩经济,更改我们的货币发行机制,抓贪官(需要尽快枪毙一批,以安抚民心),建立垂直的监管体系(类似香港的廉政公署),缩减公务员编制等等措施,要强而有力。同时尽快开始做底层的政治体制改革,千万不能象苏联一样从上往下,这样国家会被分裂的。
  
昭名 @ 2011-01-16 17:06:37
  中国人口的拐点

  
  
    ——专访易富贤
  
  
  
    2010年春节过后不久,“用工荒”再度上演,与2004年起每年出现的“用工荒”有所区别的是这一次是全线告急:珠三角、长三角缺工数激增至数百万,除前些年出现的技术工人短缺,普工也开始招不到人。“用工荒”的关注度渐次下退,富士康多起工人自杀又轩然而起,接踵而至的新闻是罢工,本田、丰田、尼康、平纺?各类所有制成本均有涉及。
  
  
  
    在人口学家易富贤看来,这些是“2012年中国人口危机拐点的征兆”。“人口结构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需要系统全面的反思。”他说,劳动力对于国家而言是“精气”所在,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劳动力供应也是不可或缺的自变量。因此,他和不少人口学家呼吁,中国应尽早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从“人口控制”转向“人口发展”。
  
  
  
    易富贤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念完药理学博士后,1999-200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做博士后,出国之后发现中国的人口问题,对“中国人很能生孩子”、“中国人口太多了”这些几近“天然正确”的判断产生了怀疑,零星地写了一些人口方面的文章。2002年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做妇产科研究工作,由此开始系统研究中国的人口问题。不看电视、不做家务、没有“会”参加的易富贤,将几乎所有业余时间放在人口学研究,2007年出版了广受关注的《大国空巢》一书。
  
  
  
    “我这次回国就是为了普及一个观念,人口是最重要的产业单位,有了人才有消费、生产、就业这些循环,减少人口不但不能缓解就业压力,而是恰恰相反。”7月1日,在北京东城区一家咖啡馆,操着湖南普通话的易富贤对《商务周刊》说,人口是战略性大课题,视野必须超越一两代人,“得尽快鼓励生育,否则中国面临的是老龄化社会里的老无所养”。
  
  
  
    《商务周刊》: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出现民工荒,一些企业也因为工人对工资水平不满而遭遇罢工,这与前几年的低廉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逆转?
  
  
  
    易富贤:值得大家严重关注的是,今年的民工荒,其实与前几年的民工荒有着本质的不同。2004年的民工荒,是因为中国20-39岁劳动力在2002年开始减少,但由于15-64岁总劳动力以及19-22岁最年轻的劳动力都还在增加,因此当时的民工荒并不严重。而2010的用工荒是因为各个年龄段的劳动力都在或即将减少。中国19—22岁人口在2009年达到了顶峰(1亿人),之后开始急剧减少。这也是为什么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约40万人的重要原因。教育部的另一组统计也证明了适龄人口总量的减少趋势:2008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为849万,2009年为834万,2010年再减至803万。
  
  
  
    据最客观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抽样调查的数据计算,19—22岁人口到2018年只剩下0.53亿,9年下降一半;而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的同类数据,这个年龄段人口数也是从2009年后快速下降,到2023年只剩下0.62亿,14年下降差不多40%。两组数据有些差别,但快速减少的大趋势以及2009年这个节点都是一致的。
  
  
  
    这还只是逆转的开始。从人口学的预测看,由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有73岁了,即便人口政策不调整,劳动人口总量变化比较缓慢,但是年轻人数量的变化却很大。比如以2010年为基点,15—64岁人口到2020年将只减少3.4%,但20—30岁劳动人口却要下降27%,19—22岁人口更是下降45%。
  
  
  
    劳动力市场对19-22岁人口数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最具有活力的新增劳动力严重不足,各地将掀起抢劳动力的风潮,并且将越演越烈,也意味着大量企业可能将撤离中国;对于大学来说,意味着生源不足,今后高校将掀起生源争夺战;对于国防来说,意味着兵源数量下降,男孩中服兵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0%提高到今后的19%。并且也意味着房地产的好日子快要走到尽头了。
  
  
  
    《商务周刊》:那么,现在中国社会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而社会负担较轻的状况将不复存在,人口结构会脱离人口红利的状态?
  
  
  
    易富贤:我一直不太赞同“人口红利”的说法。需要养的小孩少了,社会负担低,但谈不上红利。这种靠降低生育率来降低抚养比的做法,其实是一个很粗略的想法,因为抚养比又分为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混淆了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来谈人口红利,这是不对的。
  
  
  
    抚养,是工作的人养不工作的人,所谓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15—64周岁人口,0—14岁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儿童抚养比,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老年抚养比。显然,儿童与老人都需要抚养,但总抚养比的这两个组成部分哪个更多哪个更少,对整个社会的意义是不同的。儿童抚养比是人口投资,老年抚养比是人口还债。降低儿童抚养比,也就降低了人口投资,是一种人口高利贷。
  
  
  
    最适合经济发展的总抚养比应为50%—60%,消费与就业关系最为和谐,社会也就比较和谐。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的总抚养比是50%—60%。中国1980年代初期社会比较和谐,一个重要的人口学原因是当时的总抚养比介入50%和60%之间。印度在2003年之后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总抚养比在50%—60%,印度经济将步入快车道。
  
  
  
    这是统计学上的经验总结,从人口学来解释,人口和消费是比例关系。我研究了所有国家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关系,所有国家都是50%左右,也就是说两个消费者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总劳动力(实际就业人口段)与总消费人口的比例是63.5%。中国的13亿消费市场只能提供6.5亿就业机会,而劳动力是8亿,有1.5亿过剩劳动力。劳动力与消费者比例过高也意味着总抚养比极低,目前中国的总抚养比低于40%,就业压力大。为了保证就业,产品就必须大量廉价外销,靠国际市场来提供就业机会,等于是全世界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目前虽然抚养比低,但是由于高就业压力,社会和谐度还不如1980年代初期。因此,总抚养比过低其实并不是好事。
  
  
  
    而未来则是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30年的计划生育,人口结构中的儿童比例持续下滑,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未富先老的问题正在迫近。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只有1.66亿、1.11亿,老年抚养比还只有11%——就是9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但是养老金短缺问题已经很严重。而现在年轻劳动力又开始了持续减少的走势,老年抚养比将从目前的11%不断增加,到2030年老年抚养比增加到27%,到2050年增加到50%——也就是两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儿童越来越少,年轻劳动人口也开始出现不足,老年抚养比不断增加,导致总抚养比逐渐加大,这对于综合国力十分不利。比如日本的总抚养比在1990年代开始不断攀升,到2050年将达到100%左右,也就是1个劳动人口抚养1个非劳动人口,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总抚养比是以老年抚养比为主,中位年龄将超过55岁。日本成为一个老气横秋的国家,在沉重的老龄化压力下,无力进行人口投资,更加养不起孩子,国力将难以恢复。我们的问题则是强制生育率带来短暂的“红利”后,反弹到另一个高点:中国已经未富先老,这样下去还将老无所养。
  
  
  
    《商务周刊》:但从直观感觉上说,人口太多一直是中国很多问题的根源之一,至少从就业上来说,年轻人减少会让上学和就业竞争不那么激烈了。
  
  
  
    易富贤:1980年一胎化政策实施后,少生了1.3亿人口,看上去少抚养了1.3亿人,但也少了1.3亿消费群体,减少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且由于家庭孩子少,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世界罕见,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如果将人口再生产看作是产业的话,生产婴儿是人类社会投资拉动率最高的产业。孩子出生,要到20岁之前一直是单纯的消费者,而且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婴童经济的产业链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人的几乎所有方面。二战后,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婴儿潮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年轻劳动力,而迎来了几十年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所以降低儿童抚养比意味着人口投资的减少,而年轻人口占比迅速下降又让我们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时间远低于婴童,资本回报率低,一旦老龄化程度加大,相应制度建设不健全,银发市场能有多大?
  
  
  
    就业难成因极为复杂。目前中国的农民工能就业,靠的是人多劳动力便宜这样的比较优势从国外市场获得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失业则恐怕是因为产业升级至少20年未有起色,第三产业发展迟缓。而产业升级迟缓的原因之一就是刚才讲的,人口控制政策所造成的“额外过剩”的1亿多劳动力无法找到国内对应的消费者,从而强化了不涨工资的比较优势。
  
  
  
    《商务周刊》:这真是与众不同的逻辑。我们换一个问题,现在依靠涨工资倒逼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又有些苗头了,您刚才也说总劳动力供应量2012年开始减少,是不是刘易斯拐点来了?
  
  
  
    易富贤:刘易斯拐点更多的是理论价值,从劳动力总量来看,全球都不存在所谓的刘易斯拐点。比如国内经常举例的日本。日本经济起步比中国早40多年,日本在1949年开始普及家庭生育计划,提倡少生,结果生育率从1947年的4.5急剧下降到1950年的3.7、1956年的2.2,这就导致了日本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但是并不表明劳动力短缺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事实恰恰相反。
  
  
  
    日本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在1975年前是不断增加的,为日本经济腾飞奠定了人口学基础。这个年龄段的人口1975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减少,1990年代又出现过一个高峰,然后到2000年之后才不可逆转的快速减少。日本15-64岁总劳动力在1995年才开始减少。也就是说日本1960年代经过所谓刘易斯拐点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候,不但15-64岁总劳动力在不断增加,而且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当初没有出台控制人口的政策,日本经济发展会更好,比较平滑。换句话说,日本劳动力短缺是控制人口政策的“果”,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因”。
  
  
  
    《商务周刊》:所以您一直是人口学界的激进派,主张尽快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补充年轻人口。
  
  
  
    易富贤:我的观点并不激进,只是希望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要持续发展,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维持人口相当于上一代不增长也不减少(世代更替),中国的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需要在2.3以上。但中国1990年之后就已经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中期之后只有1.3左右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证实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1%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3了。由于长期的超低生育率,中国人口危机即将在2012年之后爆发。
  
  
  
    其实即便没有计划生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也会自然下降,不需要强制调控。中国大陆目前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于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1980年代后期的水平,当年这些地区的生育率只有1.6左右。现在泰国、伊朗、巴西的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非常接近,但生育率分别只有1.64、1.4、1.9了。国家计生委《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也显示全国生育意愿低下,平均只有1.73。
  
  
  
    今年是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三十周年,当年公开信里说的明白:“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30年已经到了,我们应该积极调整人口政策,恢复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
  有道理
  
  
  从《巴菲特阴谋》看中国小资小康的悲哀
  
  405 次点击
  5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北米男人 于 2011-1-15 12:45:0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从《巴菲特阴谋》看中国小资小康的悲哀
  
  萧三郎 陈郢客
  
  
  “阶级”这词,有时抽象空洞如书中死物,有时却如暗刺,让人有切肤之感,永志难忘。
  《巴菲特阴谋》一书洋洋数万言,没有出现一个“阶级”的字眼,但却处处感到阶级的存在。
  在今日商业社会,将巴菲特、索罗斯和比尔•盖茨之流看做英雄,是谁的英雄呢?
  是下岗工人?
  是失业农民?
  抑或是领不到退休金的老头老太太?
  还是小子们?买办们?官们?
  国人自有国人之抒情意气。
  中国向来有“国破山河在,英雄亦不过如是”的不仁气度,就像《碧血剑》中的李岩“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如此壮阔河山,无数英雄竞折腰。
  戏梦人生,梦里不知西东。
  中国制度不像印度,他们下层人民彻底被扼杀了关于自身的幻想,而我们史书里彰显的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冲动传奇。
  尽管国人忍耐力好是出名的,高贵者对底层的盘剥一旦突破了底层忍耐的极限,民遂为匪,强势反弹,杀戮旧贵,生成新的高贵者。
  刘乡长、朱和尚,出于草根,造反作乱,子孙遂天皇贵胄。
  中国历史的关键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对农民的改造。农民造反的理想是什么?就是——我要坐了金銮殿,就干他娘娘。”
  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实因大传统和小传统沟通不力的无奈之举;没有新的模式生成,“后人复哀后人”几乎是注定的。
  所谓“河蟹社会”,实默认上位权益,给底层以安慰。
  小资小康们,吃力负重,在所难免。
  蛋糕尚不够大时,这是最安全最便捷最“河蟹”的对策;作为卧薪尝胆过渡计策,算得上高明。
  一旦定格为长久制度,上位者不知节制,小康小资们被抽空压垮,重归二元的“阶级”社会,恐怕国运就不妙了。
  
  
  
昭名 @ 2011-01-17 18:27:22
今天大盘巨阴跌破半年线,有很多个股的MACD继续向下,背离已经铸造失败,看来抢反弹还得小心
昭名 @ 2011-01-17 19:18:36
  作者:台风来时的猪 回复日期:2011-01-17 18:23:52 

    “中国减速”不会“重创”全球经济
    
     2011-1-16 《参考消息》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14日文章】题:无需害怕中国综合征(作者梅林·萨默塞特·韦布)
    
     如果你看看预测2011年可能出现的市场和经济风险的那些名单,会发现“中国减速”或“中国崩溃”在所有名单上都排在极为靠前的位置。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发生是合乎情理的——中国显然不可能永远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法国兴业银行的迪伦·格赖斯说,过去7年来,北京的地价上涨了800%,从这一点就完全可以看出,中国基本就是一个“以完全为负的实际利率融资的巨大建筑工地”。这种增长鲜有好结局——问问爱尔兰、冰岛、西班牙和美国就知道了。
    
     不过,或许应该问一个问题:中国增长的减速——甚至严重崩溃——是否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常规看法说,会的。中国目前占据全球GDP的大约8%——而且全球GDP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经济学家说,失去了中国的增长,我们都会遭殃。
    
     对此我不那么肯定。回想一下1989年日本经济的崩溃吧。当时,日本占据全球GDP的17%左右,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已持续20年以8%至10%的速度强劲增长,为全球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谁都没想到这种趋势可能放缓。相反,所有人都简单地以为,日本人找到了一棵 “魔法摇钱树”,增长会永远持续。
    
     要是有人真的独树一帜地想像到了日本的股市崩溃、房地产价格暴跌以及持续20年的极低经济增长,他们肯定会以为,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一幕会导致相当悲惨的后果。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中国市场专家迈克尔·佩蒂斯所指出的,他们会以为,全球增长会随着日本的经济增长一道崩溃。
    
     但事实并非如此:整个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得很不错。
    
     佩蒂斯说,分析家往往把一个国家占全球增长的比例与其对全球增长的贡献混淆起来。日本自身或许一直增长得非常快,但它并没有刺激其他国家增长:由于它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它实际上“吸收的全球需求多”,创造的全球需求少。日本没有创造任何全球净需求。因此,这种性质的减速未必会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收缩性影响。
    
     现在,回到中国的问题上来。通过日本这面棱镜来审视中国及其巨额贸易顺差。作为巨大的净出口国,中国的增长依赖美国(它需要大家购买其商品),而事实上,其他国家的增长并不依赖中国。
    
     因此,鉴于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暗示着它也没有创造任何全球净需求,假如中国突然遭遇低增长甚至零增长——同时贸易顺差不断减少(这一点很关键)——这对整个世界来说其实会有那么糟吗?
    
     在某些领域它会产生恼人的撞击效应。对矿产品的需求会随着中国增长的减速而下降。随后,价格也会下降,必然会给所有证券市场带来十分严重的短期冲击。
    
     但是,矿产品价格下降不全是坏事。所有矿产品进口国将从中受益。这或许意味着,我们实际收入的下降会减慢,我们的央行面临的在复苏脆弱的情况下加息的压力将不那么大。我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不会造成痛苦——如果你开采金属矿,或者与上海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做得太多,中国减速当然会带来痛苦。但是,它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可能不是人们想像的那种骇人冲击。
  
昭名 @ 2011-01-17 19:21:56
  作者:lilei320323 回复日期:2011-01-17 19:02:59 

    山东泰安“1·04”枪击案事件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应有参考价值。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此多的通假字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地震,特级干旱,千年极寒。。。接着看
昭名 @ 2011-01-17 19:43:45
  财政部必须立刻兜底四大行 标签: 摩根 央行 房产税 危机 泡沫 2011-01-17 18:27
最近关于通胀的问题被媒体放大,这对笔者来说以无争论的必要。09年4月份我就算过中国的通胀至少20%以上,现在看来这样的前瞻在目前以无任何意义。笔者现在必须提醒财政部的是,如果4大行出现危机必须立刻用财政担保储户资产而不是命令央行来担保。因为恶胀的预期起来,四大行被挤兑的话,央行接盘一切将无可挽回!
  
  
   财政兜底四大行是股东的国家义务。笔者想说的是目前的通胀是可控的,未来不可控的是财政。所以笔者判断房产税必定全面开征,时间是资产泡沫破灭后。资产泡沫的破裂对于当前中国的财政来说是极为恶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远比汇率大幅下跌更可怕的币值动摇。而四大行又是金融系统的核心部分,所以未来对于国民来说绝对不要在危险的时刻一起挤兑钞票。这种对个人有利的行为会形成可怕的合成谬误,如果触发央行接盘的话,货币化所有资产将不可避免。
  
  
   笔者此说绝非恐吓,懂行的朋友已经知道财政这块的危险。对于个人来说必须持有美元现钞,起码未来第一可以保障生计而来可以略解国家之危机。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展望未来。08年次贷后的冰岛货币兑美元贬值50%,麦当劳退出冰岛市场,因为本国货币恶性贬值,从德国进口的农产品价格倍增,基本上没有利润甚至出现亏损。麦当劳的离开是必然的经济人的选择,对于一个严重贬值的货币持有世界的硬通货是唯一生存的诺亚方舟,这就是美元或者黄金。
  
  
   未来将出现严重的失业。请绝对立刻、马上、必须削减你的负债至0!对,这是唯一能够保守的防御办法。当然负债持有不动产和资产的人将是被消灭的第一对象,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命定的抉择。没有脑子注定被消灭,虽然这句话听着很不舒服,但事实上告诉这些人被消灭的成因,我已经积了天大德。
  
  
   不妨到谷歌上搜搜我们的邻国韩国、东南亚乃至冰岛等国的资料看看,那会很清楚的告诉您如何行动。历史不断的重演不是人类的无知,而是贪心是永恒的驱动利益。只要贪婪永世长存,市场永远都会重复这种消灭的姿态。
  
  
   该是乐观的时候了。朋友们,当年们2年后回看08年的次贷危机的爆发、雷曼兄弟的破产,你会发现真正的死亡过程正是重生的开始。道家学派理解生命和死亡的过程是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所以未来世人会看到正是雷曼兄弟的死亡造成的恐慌和大萧条才是美国经济再次腾飞的起点。这和道家的思想完全吻合,死亡即是开始,开始也同时意味着死亡的来临。世间万物跟随其道,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悲观者该看到曙光了,否极泰来的时候也正是大爆炸的时候。这是个财富极度快速再分配的年代,守得住跟才能谈得上发展。危机对于强者来说是天大的恩赐,强者是感恩上天对于危机的恩赐。
  
  
   08年次贷后,没有倒下的高盛在华尔街已经没有对手能够真正与之竞争了。摩根士丹利、还是JP摩根都无法与之相比、望其项背。危机让活下来的高盛更可怕、更具有竞争力。他的控盘已经基本上所向无敌,他是血战中重新站起的巨人。可以说高盛已经是活生生的例子,是次贷危机的大赢家之一。
  
  
   我们将经历一个精彩纷飞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命运。能够经历这场大戏没有什么大遗憾的。
  ==========================
  时刻准备着!
昭名 @ 2011-01-17 19:54:45
  股市能反映我国真实的经济状态财经类 2011-01-17 15:12:09 阅读231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人民日报说股市运行轨迹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红火相背离,觉得很奇怪,分析了诸多原因。包括很多媒体报纸等都说2010年经济运营很好,GDP ,税收,包括城市建设,各项基建等都好于2009年,如此好的形势为何股市还是原地踏步,甚至持续阴跌不断?而经济危机中心的美国股市却创了新高?真是让很多人想不通啊!
  
   其实这点我是看得最清楚的,包括很多能独立思考的人也会与我有同样的看法,就是中国经济其实很糟糕,而房地产的饮鸩止渴发展更加剧了市场的恶化,财富并没有有效创造而是财富的转移,让富的人更富,穷的人更穷。眼下的经济危机并没有爆发出来,因为今年(农历)外贸还是赚钱的一年,以过度的投资,过剩掩盖以往的过剩危机,拆东墙补西墙罢了。资金链之所以没有断裂,除了我国的银行信贷维持大规模之外,更重要的是外资方面并没有撤离与逃匿,因为还有利可图,一旦外部市场恶化,无法赚钱时就会撤走了,那么留下的是重复建设未成的满目苍夷。
  
   我非常清楚2011年农历二月春风后,外贸形势将急转直下,多年的顺差将成为逆差,很多产品将堆积成山,很多外贸企业将度日如年,各行各业将步入萧条周期,很多厂家将关门,可以这么说兔年是我国破财巨大的一年。虽然2010年很多自然灾害破费了许多,然而赚的足以抵消并有盈余,而2011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如此的前提下,股市的运行已经提前反应了我国未来的经济形势是多么糟糕,更不用说银根的不断收紧了。再者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旱灾我推测将延续到清明才会改观,故粮食减产在明年非常明显,关于这点我很早就说过了。国家队到处救火行动我看为时已晚,巨大的黑洞将吞噬我国外表坚强的躯体,诸如楼市,股市,黄金,资源等将异常破落。我只是想说一点,在2011-12年之间你能健康平安的走过就是烧高香了,金钱身外之物,没有了可以再挣,而命没了就啥都不用说了。
  
   我再说一点隐晦的,三点水下是一个日字,月亮藏在古河后,也就是说月亮白天出来,而太阳呢则是晚上出发,阴阳反背,难怪上梁不正下梁歪,难怪国运如此动荡!很多人骂尚福林骂的狗血喷头,其实这能怪他吗?他不过是一个替罪羊,出气筒,执行者而已!看透事物的本质,独立之思考与人格,多行善德才好!不论世界沧桑变化,不要随波逐流,内心世界的充实与强大才是幸福的根本!期望你早日做一个有“觉悟”的人!
  
  召见军
  
  2011年1月17日
  
昭名 @ 2011-01-17 20:06:01
  广告,任何时候都要删,不删不行
没有广告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昭名 @ 2011-01-17 20:17:20
  中行董事长证实央行已取消全国信贷额度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15:54 一财网
  据外电1月17日报道,中国银行(3.20,-0.05,-1.54%)董事长肖钢15日在北京参加一个金融论坛的间隙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已取消过去几年实施的全国信贷额度,中国银行将根据资本充足率和其他指标管理新增人民币贷款。
  
    肖钢还证实了一些银行业人士此前的评论,即中国央行已开始通过差别准备金率调控各银行的信贷增速。他表示,各家银行将根据各自的资本充足率、经营状况、宏观政策要求和存贷款比率决定贷款发放规模。
  
    报道称,肖钢透露,中国银行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略高于6000亿元。中国银行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相对较低,总体贷款增速将高于10%。他未对此详细论述。
  
    肖钢并称,在去年完成规模数十亿美元的融资后,今年没有再融资计划。中国银行去年通过发行债券和配股筹集资金人民币1000亿元,用于充实资本。
  
  
昭名 @ 2011-01-17 20:23:19
  [CFTC持仓]截至1月11日当周,COMEX期铜持仓状况
2011年01月17日08:02 来源:文华财经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 何丽丽)--以下为截至1月11日当周COMEX期铜持仓状况:
  
  
   非商业头寸      商业头寸    合计    非可报告头寸
  
   多头  空头   套利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合约单位:25,000磅)              总持仓: 165,488
  
   61,530 31,423 17,617 67,938 104,139 147,085 153,179 18,403 12,309
  
   较2011年1月4日报告变化情况(总持仓变化: -801)
  
   -328 1,178 -99 -1,842 -598 -2,269 481 1,468 -1,282
  
   各种类交易商头寸分别占总持仓百分比(%)
  
   37.2 19.0 10.6 41.1 62.9 88.9 92.6 11.1 7.4
  
   各种类交易中交易商数量(交易商总数: 213)
  
   85 63 36 40 47 154 125
  
  [CFTC持仓]截至1月11日当周,COMEX期金持仓状况
  2011年01月17日08:02 来源:文华财经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 何丽丽)--以下为截至1月11日当周COMEX期金持仓状况:
  
  
   非商业头寸 商业头寸 合计 非可报告头寸
  
   多头 空头 套利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合约单位:100盎司) 总持仓: 588,179
  
   234,333 56,961 82,517 201,336 426,400 518,186 565,878 69,993 22,301
  
  
  
   较2011年1月4日报告变化情况 (总持仓变化: -4,434)
  
   -15,972 8,974 13,520 8,017 -21,501 5,565 993 -9,999 -5,427
  
  
  
   各种类交易商头寸分别占总持仓百分比(%)
  
   39.8 9.7 14.0 34.2 72.5 88.1 96.2 11.9 3.8
  
  
  
   各种类交易商数量 (交易商总数: 335)
  
   184 69 76 55 52 274 168
  
  =========================
  非商业头寸以空头为主
昭名 @ 2011-01-17 20:30:58
  上面说错,是商业头寸以空头为主,下面也是

  [CFTC持仓]截至1月11日当周,CBOT豆油期货持仓状况
  2011年01月17日07:58 来源:文华财经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 何丽丽)--以下为截至1月11日当周CBOT豆油期货持仓状况:
     非商业头寸     商业头寸    合计    非可报告头寸
  
   多头 空头 套利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合约单位:60,000磅)              总持仓: 366,728
  
   103,692 26,964 35,678 192,528 285,068 331,898 347,710 34,830 19,018
  
  
  
   较2011年1月4日报告变化情况 (总持仓变化: 7,512)
  
   179 1,764 -520 9,013 8,933 8,672 10,177 -1,160 -2,665
  
  
  
   各种类交易商头寸分别占总持仓百分比(%)
  
   28.3 7.4 9.7 52.5 77.7 90.5 94.8 9.5 5.2
  
  
  
   各种类交易商数量 (交易商总数: 245)
  
   99 48 64 60 61 196 149
  
  [CFTC持仓]截至1月11日当周,CBOT大豆期货持仓状况
  2011年01月17日07:58 来源:文华财经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 何丽丽)--以下为截至1月11日当周CBOT大豆期货持仓状况:
     非商业头寸     商业头寸    合计    非可报告头寸
  
   多头 空头 套利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合约单位:5,000蒲式耳)              总持仓: 619,456
  
   253,146 34,369 55,872 256,053 448,442 565,071 538,683 54,385 80,773
  
  
  
   较2011年1月4日报告变化情况 (总持仓变化: -3,155)
  
   809 448 -6,728 3,632 3,904 -2,287 -2,376 -868 -779
  
  
  
   各种类交易商头寸分别占总持仓百分比(%)
  
   40.9 5.5 9.0 41.3 72.4 91.2 87.0 8.8 13.0
  
  
  
   各种类交易商数量 (交易商总数: 569)
  
   233 74 120 103 221 387 389
  
  [CFTC持仓]截至1月11日当周,CBOT小麦期货持仓状况
  2011年01月17日07:59 来源:文华财经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 何丽丽)--以下为截至1月11日当周CBOT小麦期货持仓状况:
     非商业头寸     商业头寸    合计    非可报告头寸
  
   多头 空头 套利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合约单位:5,000蒲式耳)         总持仓: 496,375
  
   107,769 82,076 78,510 268,841 278,420 455,120 439,006 41,255 57,369
  
   较2011年1月4日报告变化情况 (总持仓变化: -2,163)
  
   -2,427 -1,568 5,611 -4,313 -6,084 -1,129 -2,041 -1,034 -122
  
   各种类交易商头寸分别占总持仓百分比(%)
  
   21.7 16.5 15.8 54.2 56.1 91.7 88.4 8.3 11.6
  
   各种类交易商数量 (交易商总数: 426)
  
   143 131 137 83 128 317 320
  
  
昭名 @ 2011-01-17 20:39:41
  欧元困境未解 欧债危机随时可能变成欧元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01:11 经济参考报[ 微博 ]经济参考报
  葡萄牙成功出售了国债,暂时缓解了投资者和政治家的担忧。同时德国和英国良好的经济数据,也让市场情绪回暖。但。
  
    “保卫欧元”已经成为欧洲政治家基本一致的口号。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欧元失败,欧洲就将失败。”即便是宣称对欧元充满信心的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也还是为稳定欧元而极力呼吁发行欧元债券,并为此与默克尔发生争执。因为默克尔不同意发行欧元债券,不愿意扩大欧元救助基金规模,容克指责德国“不欧洲”。
  
    这正是德国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德国愿意做欧洲的领导者,但又不想为欧洲其他国家付出太多。结果就是,在处理欧债危机时,德国政府的政策既不能让欧洲盟友满意,也不能取悦国内民众。
  
    在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看来,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新科老大,责无旁贷地应该担负起保卫欧元的主要责任。而事实上,在去年1100亿欧元救助希腊的计划中,德国向希腊提供了224亿欧元的双边贷款。而在之后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中,德国又提供了1480亿欧元的贷款担保。但由于德国人其实不想“为别人的错误买单”,钱出得并不痛快。拯救希腊的计划一开始并不被默克尔接受,德国因此被欧洲盟友诟病。尽管德国联邦议会最终还是批准了两次救援计划,但反对党几乎悉数弃权,德国舆论也是一片唱衰之声。由于反对党此前已经明确表达对救助欧元计划的不满,执政党在此前的北威州地方选举中遭遇惨败。
  
    对现状的种种不满,让德国人对德国马克念念不忘。前些时一个机构的调查显示,有56%的德国人更愿意使用德国马克,只有43%的人认为,欧元是德国的正确选择。更夸张的是,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统计,到2010年底,还有近70亿德国马克在市场“流通”。就是说,在用了12年欧元之后,许多德国人手里还攥着不少德国马克。
  
    德国人对德国马克的一往情深,一方面是对“过去好时光”的留恋。在2002年实行德国马克对欧元二比一的兑换比率,全面使用欧元之后,德国人感到不仅钱袋薄了,物价也几乎翻了一倍。尽管统计表明,1987年至1998年,就是德国还在使用德国马克年间,德国的通胀率最高达到5.1%,而1999年至今,德国的通胀率最高只有2.6%。但德国人坚持认为,相对欧元,德国马克更加坚挺。另一方面,就是德国民众不愿意为所谓的“问题国家”付账,觉得正好可以脱离麻烦的欧元,回到德国马克的“美好时代”,就连一些经济学家也鼓吹重新启用德国马克。
  
    德国如果真的退出欧元,欧元区可能就真的名存实亡了。这样的结果其实对德国来说也不是福音。且不说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因此会遭到沉重打击,重启德国马克对德国来说意味着德国重新成为硬通货国家,相对于经济较弱的欧洲国家货币,德国马克会大幅升值。德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德国的出口。2010年德国经济增长3.6%,主要动力就来自出口。德国实际是欧元区的受益者。
  
    已经有专家指出,对德国来说,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适应当前欧元区的运行规则并准备好为其伙伴的债务买单,要么退出单一货币体系。既然退出是不大可能的事,德国就没有别的选择。
  
    汇通网1月17日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Mundell)周一(17日)表示,让人民币持续升值,以遏止通货膨胀,不一定是好建议。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今天在香港接受访问时表示,“过去10年的重要稳定力量之一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这对整体亚洲而言也是稳定的力量。中国维持汇率稳定总是好事。”
  
    蒙代尔的评论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认为通胀不能是决定汇率政策的主要因素的看法相呼应。
  
    在出访美国前夕,胡锦涛主席接受外国媒体书面访问时表示,中国不认同美国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和通胀的说法。中国政府以升息等一整套政策来对抗通胀,不过物价上涨“几乎无法成为决定外汇政策的主要因素”。
  
    现年78岁的蒙代尔指出,“要求汇率改革的唯一强而有力的论点是:倘若全球其他地区或美元开始震荡,以及中国可能必须输入过多通胀,届时,中国将必须允许人民币升值。”
  
    蒙代尔表示,一旦可自由兑换,长远来看,人民币可望成为重要的国际准备货币。
  
    在谈到欧元区债务危机方面,蒙代尔表示,西班牙已经了解摆脱危机的重要性,削减赤字势在必行。欧洲决策者决定发债筹资纾困将是帮助陷入困境国家的好办法,富裕的欧洲国家必须对有困难的国家伸出援手。
  
  
昭名 @ 2011-01-17 21:25:05
  高盛重新定义新兴市场 金砖四国变身金砖八国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15:01 中国经济网[ 微博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7日讯 (王红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金砖四国”(Bric)一词的缔造者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即将进一步重新定义“新兴市场”,这一次他将用“金砖八国”来取代“金砖四国”。
  
    目前担任高盛资产管理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长的奥尼尔近日向《金融时报》表示,打算将墨西哥、韩国、土耳其和印尼,与“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一起纳入一个新集团,称为“成长型市场”(growth markets)。奥尼尔说:“只把这四国称作新兴市场太不到位了。”
  
    “金砖四国”一词最早于2001年由奥尼尔在一份名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报告中提出,金砖四国(BRIC)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创造“金砖四国”一词曾经被认为是高盛的营销把戏,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在新兴市场国家拥有广泛业务。这个带有明显讨好取巧色彩的词语被认为是高盛对这四个国家的“恭维”以便在四国拓展证券承销业务。
  
    不过,“金砖四国”一经提出就很快流传开来。《金融时报》的文章中说,这个问世9年的词语却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政府峰会、投资基金和商业策略,并有一大批国家渴望加入这个集团。
  
    奥尼尔表示,“新兴市场”所包含的国家太广泛,经济前景参差不齐,因而这个词已经不实用了,而“金砖四国”所包含的国家有太过狭窄,不能真实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变化。
  
  ==========================
  又多了四个瓜分对象
  
  作者:程程
  天大利空 自毁长城
  
  
  本来不打算写什么,毕竟春节之前有很多的应酬和工作安排,可是看到央行一则新政:批准境外直投人民币结算,忍不住还要说上几句。官方言论称,央行公布了新年1号文件《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将允许试点内的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在资本项下进一步加快,同时也有利于平衡外汇储备、促进人民币流出、减轻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过其实质是“撕开了资本项目开放口子”。人民币逐步开放是必需的,可是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值得考量,现在这样做无异于自毁长城。
  
  
  
  中国现在由于流动性管理不善,造成资产价格偏高,进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表面上看,让人民币部分分流到境外,可以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可是实际作用将十分有限,因为人民币并非国际储备货币,难以像美元一样舒缓国内通货膨胀压力。需要注意的是,资产价格处于高位,资金具有很强的兑现冲动。由于资本项目的管制,这部分资金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外流途径,还只能在国内市场中流动。一旦资本项目开口,尽管有诸多审批限制,八仙过海的本领足以让众多资金流向海外。现在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相对高点,支撑高汇率的基础并不牢固,资金外流会形成汇率趋势逆转。从某种角度上看,这种结构平衡的改变足以打破现有平衡,而带来整个经济体系的硬着陆。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治理热钱,也应宽进严出。资金也是资源,而且是未来3-5年内大家都要争夺的资源。让资金流不出去而沉淀下来,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及结构调整有好处,可以做到相对平稳。严格管制流出,也会让相当多的热钱望而却步。现在谁最想在高位将资金套现流出?境外资本、灰色积累、非法收入、资本暴利(房地产、资本市场等),他们正愁难以逃避资本项目管制而流出境外,现在却主动撕开口子,这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简直是投其所好之举。化解某项矛盾,不能只治其表不看其里,太多人短视,有些人又被收买而变得别有用心。
  
  
  
  真的很悲哀,中国当前真正需要防范的是资金流出的风险,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操控其实早在少数人掌握之列,牺牲环境与多数人利益追求GDP,推高资产价格最终引发通货膨胀,通过房地产、股市等手段成功造福,以缓解流动性为借口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各路先富起来的人群利用这个口子将资金成功流出,中国长期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一切都在延续既定的轨道运行,看到这些能够不悲观吗?央行新政是现在最大的利空,可惜许多人还不知晓。在初始阶段很可能还会为流动性压力缓解而沾沾自喜请功,而到形势难以逆转后,却又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这与当年经济刺激政策如出一辙。
  
  
  
  希望我的看法是错误的,我的顾虑是杞人忧天。
  
  
  
  程程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