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 | 推荐阅读
支持: 天涯论坛、淘股吧

[经济杂谈]自9月13日开始记录国内外经济新闻大事(转载)

原文 | 楼主:昭名 (*)
昭名 @ 2011-03-02 18:47:37
  万科确认王石已赴美游学 巨头结束王石时代

  日期:2011-03-02 作者: 来源:沈阳晚报
  
  
   创建并管理万科企业20余年
  
    已赴美国开始3年求学计划
  
    他离开未离职,仍为董事局主席
  
    向学正问学,现在是哈佛学生
  
    1月28日,某网站发布了一则对万科总裁郁亮的专访。其中有一段文字耐人寻味:“董事局主席王石,已宣布西行美国,问学哈佛大学。”记者发现,去年媒体针对王石远行有大篇幅报道,但春节后对王石的出行却未提及一个字,反而是万科两大副总裁辞职吸引了目光。
  
    3月1日,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惊人巧合。北京时间1月29日凌晨2时,王石在其个人微博上写道:“香港飞波士顿,旧金山中转入关。”并配图声明,也就是说,北京时间1月28日,正是王石启程之日。而就在同一天晚间,万科正式向外界确认,公司执行副总裁徐洪舸、副总裁肖楠已递交辞呈,即将正式离职。
  
    万科总部确认王石远行
  
    昨日,记者几经周折后,拨通了深圳万科总部的电话,一位媒体负责人用非常官方的语言向记者证实:“王石先生确实已经前往美国。很多媒体都在讨论万科是否进入了时代交替的关键时期,但事实上,王石先生并没有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他还是万科董事局主席。”
  
    这位人士使用的称呼非常有趣,是“先生”,而非“王董”、“王总”。而在此前,无论媒体还是万科公司内部,称呼王石,都会使用以上两个称呼。记者在与万科沈阳分公司负责人交流时,他们一般都习惯称王石为“他老人家”。更有趣的是,这位人士同时表示,目前万科公司的员工,也是通过王石的微博和博客来了解他的行踪。
  
    这次郁亮高调亮相,这位人士表示也很正常:“去年郁总就在很多场合公开露面,接受采访。”从公司角度说,郁亮确实已经接过王石衣钵,成为万科发言人。但细心的读者都会注意到,2010年,关于万科的新闻,王石的出镜率仍然不低,甚至在很多读者心中,王石仍是万科的代言人。
  
    王石远行前微博赠言
  
    1月28日上午10时许,王石发送了一条微博,全文如下:“28年前,我只身来到深圳创业,并不清楚前途如何,因为梦想和尝试,才有了今天。我鼓励年轻人、创业者勇于开创尝试!”包括万科人吗?他们想离开万科做老板,你王石什么态度?“许多记者问。态度是一样的,经过万科的熏陶,万科人的创业是精彩的。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
  
    这可视作王石针对两位高管辞职所作的一次官方表态,但时间恰恰就在他踏上西行的旅程之前,这个时间节点所阐述的内容,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这句话,或许能表明一个创业者和管理者在“离开”公司时的心态。
  
    我们来看看王石在出发前的心态。他是这样写的:
  
    1月24日:“赴美前速成英语口语,表面平静如水,却酝酿着变化、巨大的变化……”
  
    1月25日:“人的存在可以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中自我造就,活得精彩。人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更新自身,而不应该被任何本质或性格所预设。过去20多年,创业、探险,正是一条努力摆脱预定、自我造就精彩的不确定轨迹。”
  
  
昭名 @ 2011-03-02 18:53:22
接上:
  三年后王石能否回来?
  
    王石远行多久?3年。万科总部对此的回应是,3年后他还会回来。但万科员工与读者们都会有疑问,一个高管,甚至是创业者,离开3年后,还会回来吗?
  
    1月21日,王石曾写道:“联想某位万科第一任的财务总监,20年前离开万科留学英伦,考取注册会计师任职香港,创业大陆,为人低调热心公益。”自王石登陆美国后,王石的心态似乎正在顺着老同事,一步步往前走。王石巡游华盛顿、纽约,并在哈佛大学注册学生卡。当一位网友劝他:“王总,你还是享受人生吧!毕竟已上年岁,别太拼,轻松的心态去学。”王石如此回应:“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条回复的时间,是3月1日上午11时48分。
  
    王石目前还会参与万科的日常管理吗?没有答案。其实也不需要,从王石的微博上,你就可以看到,王石目前的职业是学生、学者。
  
    评论
  
    13年前,王石向朱总理建言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如今与温总理网上对话的人换成了郁亮。经过数年的“去王石化”铺垫,王石于1月开始长达3年的“问学”,实际上正式宣告了万科“王石时代”的结束。
  
    回首中国地产历史,众多中国公民是从万科开始,逐步咂摸出地产品牌的含义。而作为万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的王石,为何要“离”万科而去呢?
  
    这要从万科的股份结构说起,也许仍然有人不知道,王石并不是万科的最大股东。从1988年开始,万科进行股改,随后几经波折,先后有众多央企、风投进入万科。为了万科的发展与壮大,王石不得不从一个老板,变身为打工者。这也是为何胡润、福布斯等富豪榜公布名单时,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老总,王石的身家却连潘石屹的一个零头都不及的原因。
  
    万科由王石转向郁亮时代,由于王石的运筹帷幄,已经将他的离去带给公司的影响降到最低。但这里,我们又不得不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万科接下来的战略,将前往何方?
  
    王石对万科的发展十分冷静谨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公开宣称:“2011年,我下了死命令,(万科)销售额不允许超过1400亿元。”他认为,万科应该把推动“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希望有质量地增长。而王石一旦出走,就意味着业界失去了一个理性大师,不要说其它企业是否会在严厉的调控政策环境下缩减任务,仅是万科自己能否控制得住规模扩张的欲望,都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直以来,王石都是万科的代言人,正因为王石的理性、奋斗及其个人魅力,才有万科现在的基业。1月28日,在王石“出走问学”的同时,万科两位副总裁徐洪舸、肖楠同时辞职,绝非是一个巧合。万科结束王石时代,意味着万科从此的战略,将不再受王石的理念影响。那么,从现在开始的万科,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万科吗?
  
  =========================
  我查了各大网站,这条新闻几乎没有报道!
  但是,这条新闻绝对不简单,不可等闲视之!
  看吧,这三年里,万科绝对要发生大事,地产界也要天翻地覆!
昭名 @ 2011-03-02 18:55:30
  三年后王石能否回来?

    王石远行多久?3年。万科总部对此的回应是,3年后他还会回来。但万科员工与读者们都会有疑问,一个高管,甚至是创业者,离开3年后,还会回来吗?
  
    1月21日,王石曾写道:“联想某位万科第一任的财务总监,20年前离开万科留学英伦,考取注册会计师任职香港,创业大陆,为人低调热心公益。”自王石登陆美国后,王石的心态似乎正在顺着老同事,一步步往前走。王石巡游华盛顿、纽约,并在哈佛大学注册学生卡。当一位网友劝他:“王总,你还是享受人生吧!毕竟已上年岁,别太拼,轻松的心态去学。”王石如此回应:“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条回复的时间,是3月1日上午11时48分。
  
    王石目前还会参与万科的日常管理吗?没有答案。其实也不需要,从王石的微博上,你就可以看到,王石目前的职业是学生、学者。
  
    评论
  
    13年前,王石向朱总理建言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如今与温总理网上对话的人换成了郁亮。经过数年的“去王石化”铺垫,王石于1月开始长达3年的“问学”,实际上正式宣告了万科“王石时代”的结束。
  
    回首中国地产历史,众多中国公民是从万科开始,逐步咂摸出地产品牌的含义。而作为万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的王石,为何要“离”万科而去呢?
  
    这要从万科的股份结构说起,也许仍然有人不知道,王石并不是万科的最大股东。从1988年开始,万科进行股改,随后几经波折,先后有众多央企、风投进入万科。为了万科的发展与壮大,王石不得不从一个老板,变身为打工者。这也是为何胡润、福布斯等富豪榜公布名单时,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老总,王石的身家却连潘石屹的一个零头都不及的原因。
  
    万科由王石转向郁亮时代,由于王石的运筹帷幄,已经将他的离去带给公司的影响降到最低。但这里,我们又不得不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万科接下来的战略,将前往何方?
  
    王石对万科的发展十分冷静谨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公开宣称:“2011年,我下了死命令,(万科)销售额不允许超过1400亿元。”他认为,万科应该把推动“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希望有质量地增长。而王石一旦出走,就意味着业界失去了一个理性大师,不要说其它企业是否会在严厉的调控政策环境下缩减任务,仅是万科自己能否控制得住规模扩张的欲望,都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直以来,王石都是万科的代言人,正因为王石的理性、奋斗及其个人魅力,才有万科现在的基业。1月28日,在王石“出走问学”的同时,万科两位副总裁徐洪舸、肖楠同时辞职,绝非是一个巧合。万科结束王石时代,意味着万科从此的战略,将不再受王石的理念影响。那么,从现在开始的万科,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万科吗?
  
  =============================
  这么一条新闻,关乎地产业的第一大佬,各大财经网站几乎都没有报道
  三年里,不只万科,地产界都要出大事!
昭名 @ 2011-03-02 18:57:53
  开发商隔空回应总理:我们身上流的都是道德血液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 07:2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开发商预测京沪等城市今年成交量下滑60%
  
    星河湾董事长黄文仔认为限购对房价影响大 预测房价回落20%
  
    史上最严“限购”令对开发商究竟有多大影响?开发商将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昨日,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星河湾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仔表示“鸭梨”很大,不仅广州,包括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成交量至少会下滑60%以上,“卖不出去,肯定要降价”,黄文仔预测,希望今年楼市“回落20%”。黄文仔还表示,“我觉得我们身上流着的都是道德的血液”。
  
    文/记者李栋、何涛
  
    焦点对话:发热时应该喝杯凉茶
  
    记者:今年开发商会不会主动降价?
  
    黄文仔:有这个可能。
  
    记者:限购政策对开发商影响大吗?
  
    黄文仔:限购这个政策,这样下去,今年整个销售会下滑60%,不仅广州,包括北京、上海等限购的城市都是这样。
  
    记者:开发商今年的日子是否会难过一点?
  
    黄文仔:对于一个开发商,调控是一种常态。在天气热的时候,如果忘乎所以,这个企业绝对是失败的;如果是冬天的时候,悲观失望也是不应该的。
  
    记者:今年的措施是最严厉的吗?
  
    黄文仔:是,的确是最严。一条政策就够了——限购。如果限购都不行的话,那就禁购。
  
    记者:您做好准备了吗?
  
    黄文仔:早就做好准备了。
  
    记者:您怎样看待楼市的调控政策?
  
    黄文仔:在目前房价高的时候,政府出台这样一些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不然如果房价长期这么高的话,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房地产始终是一个带动经济的行业,在未来20年里甚至更长的发展时间里,将起很大的作用,如果一次性用完了,那以后就没得用了。一个长远的发展是应该的,有时发热时喝杯凉茶也是正常的。
  
    记者:您希望调控幅度多大?
  
    黄文仔:回落一下就好,回落太多从各方面来看都不是好事。
  
    记者:希望回落多少?
  
    黄文仔:回落20%比较好。
  
    记者:广州楼市有泡沫吗?
  
    黄文仔:没人买就是泡沫,有人买就没泡沫。有一万元一套的西服,也有一千元一套的。一千元的有人买,一万元的也有人买,一万元那套是泡沫吗?
  
    记者:您认为今年广州楼市什么时候比较适合入市?
  
    黄文仔:开完两会就去买。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你们(房地产商)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发展商身上流着道德的血液,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针对房产商道德说,黄文仔表示,他不认同“发展商缺德”的说法。
  
    “我们身上流着的都是道德的血液”
  
    “非常多道德的血液”,黄文仔说,很多房产商也关心社会,比如扶贫,其中不少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都有一腔热情,爱社会,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没有一个是大汉奸,“我觉得我们身上流着的都是道德的血液。”
  
    黄文仔举例说,他们参加援建汶川第一小学,在全省各地扶贫,包括从化贫困村改造投入1.2个亿,“这些我们都没说,但不说不等于没有对社会作出贡献、不爱这个社会、没有道德,我们也没有缺德。”
  
    “6个月地价涨三倍,你叫房价怎么不涨?”
  
    为什么房价高?黄文仔讲了一个例子,“春节前,我在西安参与投标一块地。我了解到,6个月前他们卖了一块地给另一个房产商,成交价160万元一亩,那天那块地卖到了504万元。6个月地价涨了三倍多,你叫房价怎么不涨?”
  
    记者又问,“你觉得房价这么高,责任不在开发商吗?”黄文仔坦言,开发商本身是要赚钱的,不赚钱这个企业本身没有竞争力,而且赚了钱也要纳税的。
  
    “你认为开发商利润多少才合理?”黄文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要看具体的产品。“究竟是多少?”在记者的连续追问下,黄文仔最后回答说,“应该要超过10%。”
  
    楼市预测:销售量最少减60%
  
    “房产税不一定对房价起到作用。限购,目前只有这一条对房价有非常大的影响。”黄文仔表示,他真正担忧的是“限购”政策。
  
    “对限购的城市影响非常大”,黄文仔说,今年广州如果这样限制,销售最少减60%以上,“有没有可能降价?”“我判断不了”,黄文仔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限购确实限制了一些需要消费的人。不过,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定的人才进来,如果限购,外面的人才没法进来,因此限购政策是有时间性的。”
  
    针对最严厉的调控措施,房产商接下来会采取些什么对策呢?“卖不出去就要降价,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市场决定的。”黄文仔很肯定地表示。
  
    “社会上对房地产商有一些情绪可以理解”
  
    对于网友要求开发商晒账本的提法,黄文仔回应说,“有企业想晒也可以。开发商的账本,税务部门一年来看几次。”黄文仔还表示,现在税负太多,有营业税,还有所得税,所得税之前还有增值税,还有市政配套费。此外开发商还要建学校、幼儿园,连马路都要建,这些都增加了房子的成本。
  
    关于目前社会上对房地产商的情绪,黄文仔称,目前社会上对房地产商有一些情绪,他表示理解,“因为确实房价涨得太快。有些人真的买不起房,心里很着急。反过来,我都会这么做。”
  
    对于房地产业的未来,黄文仔称,对每个行业都要有信心,国家不会把任何一个产业搞垮。
  ======================
  看人家说的多好!
  一个巴掌拍不响,ZF转嫁责任的能力超一流!
昭名 @ 2011-03-02 19:03:41
  女人有两个优点 ,但有一个漏洞,男人虽然没有优点,却有一个长处。
男人经常抓女人的两个优点,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女人的漏洞,这叫天衣无缝。
  男人为何聪明,是男人有两个头,女人为何爱吃, 是女人有两张嘴。
  男女为何结婚。是男人想通了,女人想开了。
  又为何离婚。 男人知道深浅了,女人知道长短了
  ====================
  哈哈
  

昭名 @ 2011-03-02 20:48:50
  作者:落魄太子 回复日期:2011-03-02 15:57:34 

    房价泡沫是地方政府吹起来的
    
    因为地方政府没钱
    
    为什么没钱 因为税都被中央拿走了
    
    不信? 查一查我国分税制度
    
    地方政府只能拿到30%的税收 中央切走了70%
    
    没钱怎么干活 怎么腐败 那就不干活了
    
    全部腐败吧 卖地挣钱 挣钱了大家分光
    
    改善屁民生活? 关政府屁事
  
  ====================
  这个人说出了真正的理由,分税制才是最大的根源
昭名 @ 2011-03-02 22:45:48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2011-03-02 22:36:40 

    作者:昭名 回复日期:2011-03-02 20:51:06 
    
      其中的逻辑关系楼主能否细说一下?
    
    
    ------------------------------------
    
    
    很简单
    
    Glencore 的IPO吸金量将直接和自己旗下掌握的矿业(基础金属类)资源总量挂钩。
    
    而现在正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基金属价格历史顶峰期。伦铜从2001年的1800升到了今天10000。涨幅5.5倍。月线技术形态达到超买。与铜类似的还有锡。其他品种也有很大涨幅。
    
    价格涨得越高,那么 Glencore 旗下掌握的矿业(基础金属类)资源总量市值就越高。市值越高,对企业的估价就越高(可能是通过净资产这样的指标吧,我不太了解)。对企业的估价越高,那么发行价格也越高。
    
    而从今年开始,中国决定主动为自己的经济降速,也就是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这样的话,中国对国际基金属的需求增速也将同时放缓。因此至少是大宗商品中的基金属的上涨幅度将受限,并有可能构造历史头部。
    
    同时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复苏迹象。这些国家因体制和中国不同,他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大都是由私有资本参建的。出于对利润的考虑(他们只能靠正常利润赚钱,不能像中国国有企业领导那样靠贪污赚钱,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私人老板,无法自己贪污自己的钱),决定了这些国家不希望看到因基金属价格过高而导致参建成本过高。这些国家有希望基金属回落的主观意愿。
    
    这样一来,Glencore 在这个当头上市就可以在高位IPO。IPO了之后就可以套现了,不过肯定会有条件加以限制,但这个我们就管不着了。
    
    中国因为是公有制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参建主体基本都是国有资本,所以不在乎成本问题,再贵的矿产也会去买,反正用的都是P民的钱。所以国际基金属的价格才会在前十年中肆无忌惮的涨价。
    
    中国国有资本在国外就是凯子,被人家吃定的,因为他在国内不受监督,亏了也没人找他。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当成是一种供奉。
  
昭名 @ 2011-03-03 00:48:05
  美联储已经从1970年代的情况中吸取了教训,不会允许通胀高于稳定的低水准

  汇通网3月3日讯——伯南克:国会必须确保短期内不做硬性经济复苏的事情,但对财赤采取长期措施
  
  伯南克:美国经济仍需要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支持[03月03日 00时37分 ]
  
  伯南克: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撤走宽松政策[03月03日 00时33分 ]
  
  伯南克:按我们的判断仍需这一措辞[03月03日 00时33分 ]
  
  伯南克:一段长时间的措辞只是我们用来提供额外政策支持的一种途径
  ===================
  注意:口风已有变化
昭名 @ 2011-03-03 00:51:38
  霍恩:美联储需要上调利率[03月03日 00时32分 ]

  美联储理事、堪萨斯联储主席霍恩(Thomas Hoenig)周三(2日)美联储需要上调利率,停止可能导致通胀和金融市场出现问题的政策,并补充指出当前的货币政策是近来商品价格上涨的助推因素之一。
昭名 @ 2011-03-03 01:01:13
  汇通网3月2日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就业市场一直是美国经济复苏的瓶颈。本周五(4日)美国即将发布非农就业报告,该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力无可比拟,鉴于1月份此数据大幅低于预期,2月份的数据对美元走势极为重要。

  市场预计,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19万人,这将是近一年最大增幅,成为经济复苏走向自我持续道路的最明显信号。1月美国大部受极端冬季天气影响,拖累就业人口增幅。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仍存不确定性,市场转而关注整体经济复苏能否带动美国就业市场的增长。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2月就业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包括本月初请失业补贴的人数或大幅减少。此外,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就业市场改善。
  
  但近几个月就业人口通常远低于分析师预估,即便独立就业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创造步伐在加速。
  
  由于国内通胀水平和就业情况不如人意,美联储没有流露出退出经济刺激措施的意愿。争议不断的量化宽松措施是打压美元走弱的主要因素,因此美联储的态度和措辞若发生转变,美元可能有反弹的机会。若不如此,美元只有寄望于整体金融市场发生转变。
  
  上周中f东地缘政治危机引发大量资金涌向避险品种,标普500指数出现大幅调整,作为全球重要避险货币的美元走强。不过股市上周五出现了反弹,在反复的调整出现之前,牛市不会那厶轻易结束(美元也不会就此见底)。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以大型投机机构为代表的非商业性质交易商仍然持有大量美元空头。如此一边倒的看法通常出现在市场的重要拐点附近,不过拐点何时到来却很难预测。
  
  对趋势交易商来说,美元仍处于下降通道,在美元投资者情绪转变之前很难预测拐点在何处。外汇期权市场中许多交易商继续对美元下跌做对冲操作。美国经济数据很可能出现好转,风险情绪若继续恶化,美元将有反弹的动力。本周的走势可能为整个3月定下基调,密切留意市场变化。
  
  美国近期经济状况
  美国制造业2月以近七年来最快速度增长,同时,企业招聘意愿也以10年来最强劲的势头改善。此外,周二公布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衡量通胀水平的全球投入物价亦上升,尽管升幅略低于预期。该制造业数据反映了全球制造业投入成本上升的形势,同时欧元区和英国制造业也取得强劲增长。
  
  瑞士再保险首席美国经济分析师Kurt Karl表示:“制造业指数中,就业和生产分项都非常强劲。制造业没有放缓的迹象。” 他表示,在油价上涨和中东动乱的情况下,制造业看起来仍继续有良好表现,尽管他补充说油价非常高。
  
  周二公布的美国其他数据对经济提供了好坏不一的观点,1月建筑支出跌至五个月以来的最低位,降幅超出预期。PayNet公布的数据显示,复苏料维持迟滞且艰难的步伐,因美国小企业1月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但较去年12月有所下降。
  
  美国就业市场或有较大改善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周二报告中的就业分项指数从61.7升至64.5,为1973年1月以来最高水准。尽管美国中西部等部分地区遭遇暴风雪,但在本次就业调查期间状况有所缓解。
  
  这引发市场对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激增的猜测,市场预计,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19万人,这将是近一年最大增幅,成为经济复苏走向自我持续道路的最明显信号。但是同时还预计,失业率也料会升至9.1%。自11月以来失业率已下降0.8个百分点,为1958年以来最大2个月跌幅。美联储密切关注该数据,以从中寻找经济走上可自我持续复苏道路的迹象。
  
  失业率走势可能会左右美联储首次升息的时间。据美联储预估。美国自然失业率在5-6%之间。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表示在失业率回落至该水位之前,美联储需开始撤出部分大规模货币刺激举措。美联储料将完成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即便是2月及随后月份就业表现强劲。
  
  昨日美联储主席在国会证词上称,近期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会造成美国通胀暂时性的温和上扬。尽管通胀预期依然很低,但准备采取措施应对通胀。伯南克同时表示,就业市场仅缓慢改善,但看到未来几个季度就业市场可能乐观的基础。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已经减少,通缩风险可以忽略。美元就开始反弹。
  
  若本次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激增,这必将导致美联储改变货币政策前景,美元或可以获得反弹的机会。
  
  ========================
  拭目以待
昭名 @ 2011-03-03 10:04:36
  %2011年 03月 03日 07:43
中国经济的迅猛增势或将暂告段落
  正文 评论 更多外汇市场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MSN推荐 博客引用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发布到 MySpace.cn 字体在几剂猛药下去之后,中国的通货膨胀可能最终会得到控制。
  
  目前有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与全球其他地区间所存在的巨大外部失衡局面正在发生转变,昔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势可能也将暂告段落。
  
  对美国而言,这将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围绕让人民币升值的搏羿终于要结束了。
  
  而对美元而言,这将是个更好的消息,因为美国复苏前景有了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以及中国政府不愿让人民币快速升值,一直都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为中国出口迅速增长是以牺牲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
  
  外部失衡促使中国的贸易顺差触及纪录高点,而中国试图通过增持欧元资产来替代美元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多样化,因此,美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抛压。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崎岖不平,而且美国不得不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这令美元的境遇变得更加糟糕。
  
  然而,眼下通货膨胀席卷中国和全球其他地区,食品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加息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抑制信贷增长,并被迫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
  
  有迹象表明这些措施正在奏效。
  
  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以外地区的制造业增长速度要快得多,而中国的制造业活动则有所放缓。
  
  根据Barclays Capital的统计,上个月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有85%好于预期,有56%显示上升。
  
  拿美国来说,2月份PMI不仅升至2004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且其中的新订单指数还强劲上升。随着就业数据以及价格指数的上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似乎向略微偏紧缩的政策立场倾斜也就不足为奇了。贝南克警告称,Fed将在必要时对通胀迹象作出回应。
  
  相比之下,2月份中国的PMI下降至七个月低点,新订单指数也下降,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或许终于开始得到缓解。
  
  花旗集团(Citigroup)十大工业国(G-10)策略师Greg Anderson称,有关从中国港口出发的货船仅仅装载了一半货物的传言让人们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享有的贸易顺差终于开始修正。
  
  此外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回美国和欧元区国家,这也将增加其他国家出口竞争力增强的期望。
  
  当然,眼下市场仍有中国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的言论,且一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承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被低估了至少8%。
  
  同时,在中美贸易数据出现实质性的转折以前,美国可能将继续表达其不满情绪。
  
  但本周公布的数据或许意味着中美长期以来的争执将开始进入尾声,美元也即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昭名 @ 2011-03-03 10:35:04
  美国股市前景堪忧作者:小小朱

  
  美国股市前景堪忧
  
  
  俗话说,骄兵必败。当每个人都看好股市时,市场还能有生力军加入吗?
  
  眼下,我们正处于另一次狂躁症的中间阶段。
  
  人们到底有多疯狂?上周,我认识的一个投资组合经理跟我谈起他刚与一个客户的对话。这位经理负责一个投资风格保守的组合,他的客户大多属于做事稳重、头脑冷静的类型——有些是老钱,有些是想法比较保守的新贵。有个客户是一家小型私企的合伙人,跟他打电话时顺便说起,他们几个合伙人正在讨论今年的奖励基金该如何投资。那位客户问他,我们在考虑今年把钱全部买入苹果公司(Apple)的股票,你觉得怎样?。
  
  投资经理以为那人在开玩笑。客户回答道,不,我们是认真的。
  
  当真?
  
  客户说,有何不可呢?我的意思是,反正苹果的股票不会跌,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唉,当人们失去理性时,总是会说出这种不着调的话来。
  
  难怪首次公开募股(IPO)又在卷土重来。让公司上市的最佳时机就是当投资者争相往股市里扔钱的时候。
  
  几天前,当每个人都在关注阿拉$伯世界的局势时,一份有趣的文件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这是美国银行/美林公司(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每个月对全世界顶尖投资经理做的一份调查报告。
  
  美国银行调查了全球270位机构投资经理——合计的资产总额高达7730亿美元——问他们对市场有何看法。
  
  简而言之,他们对市场的乐观程度跟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相差无几。美国银行的报告中说:“机构投资者超配股票和大宗商品的比例创下历史新高,持有的现金部分很少,呈现出自2006年1月以来最强的风险偏好。”目前,现金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已经降至3.5%——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低位。美国银行的研究显示,当现金占比降低到这种程度时,股市通常会在随后数周内发生“调整”。
  
  我们的老朋友对冲基金已经回到金融危机导致市场崩溃前的水平。根据美国银行的报告,对冲基金正如同2007年7月那样,把大量赌注都压在多头上,而他们上一次用如此多的借贷资金来投入股市是在2008年3月。嗯,美好的回忆……
  
  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但美国银行/美林公司的调查报告是较好的指标之一。当报告显示市场情绪走向极端时,往往证明是一个出色的“反向指标”,告诉你应该往截然相反的方向走。如果你在大家极度看好股市的时候卖出股票,在大家对股市极度悲观的时候买入股票,这么多年来你的收益应该很不错。毕竟,机构投资者是下大赌注的,如果他们已经满仓了股票,那谁会是下一个买家?
  
  不只是机构投资者看好股市。美国个人投资者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卖出股票,现在却突然掉转方向,开始买入。投资组合经理们会告诉你,他们的客户从年初开始又打来电话,跃跃欲试地要一展身手。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是一个共同基金的行业组织,其报告说自2011年1月初以来,有大笔新资金进入股市。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之前很早,流入美国股票基金的资金总量就在一步步创下历史新高,只在2009年这一年暂时受挫。
  
  市场情绪是原因之一,估值则是另一个因素。从绝大多数衡量指标来看,华尔街市场都可以说是相当贵的。根据美国财经分析商FactSet的数据,美国股市的整体股息回报率只有1.5%,而上一次股息收益率如此低的时候,是在1997年到2001年的泡沫膨胀时期。根据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跟踪的数据,美国股市的总市值是周期性调整企业利润的24倍。这个市盈率非常高,历史平均市盈率约为16。上周,我在市场中筛选高股息股票,即股价便宜而分红率高的蓝筹股,但发现符合条件的寥寥无几,每一档股票都在上涨。
  
  顶级基金公司GMO刚刚发布最新的投资展望。报告称,从今天的市场估值水平来看,投资者获得长期投资回报的可能性相当低。事实上,该公司认为,在未来七年左右的时间里,在调整通胀因素后,押注美国股市的普通投资者只有运气很好才能赚到钱。
  
  所有这些指标都不是绝对准确的,而且在投资领域,没有任何决策是有80%以上把握的。上星期我跟一个聪明绝顶的对冲基金经理交谈,他非常看好股市;不过,他目前在做一些短线交易,买入价格大跌的欧洲金融股等投资品种,而即使是勇敢者(或愚蠢者)可能都还不觉得这些股票非常便宜。看来,我这个朋友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
  
  对每个注重长期投资的人来说,目前的市场情况非常值得警惕,而原因不只在于利#比$亚。
  
昭名 @ 2011-03-03 10:44:32
  驳易刚之辩

  
  
   卢麒元
  
  
  
  据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3月1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观察会上表示,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关键,他认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如同“下中药”,统筹考虑,效果会更好。易纲说:“最近10年流入中国的‘热钱’不到3000亿美元,每年不到300亿美元。这个结论解释了绝大部分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可以用基本面的经济现象来解释的。”他还说,用外汇储备去海外购买实物,比如有人提议买石油、铁矿石、兼并土地等,可谓“知易行难”,因为在现货市场上买大宗商品,会迅速抬高其价格,而这些商品的容量与我国外储的容量相比还是太小,购买实物短时间内仍有限。易先生的讲话详情,大家可以到网上搜阅。
  
  笔者概括一下易先生的意思:第一,外汇储备规模膨胀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外管局无能为力;第二,热钱问题是个伪命题,十年不过3000个亿;第三,外汇储备无法转换成商品储备,会抬高商品价格。易先生为外管局问题和外汇储备问题做了一次拐弯抹角的申辩。他的结论其实很简单:外管局将维持现状!
  
  值此两会即将召开之际,金融高官在北大放言,可以看作是金融当局对金融政策的一次庭外申辩。申辩有两重目的:一是想为延续既定的金融政策提供藉口;二是希望为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脱责。易先生本想扔块石头试水深。结果发现,不用试了。北大已经没有水了,唯余一片死寂的黄沙。
  
  笔者如果是人大代表,会提出如下问题:
  
  第一,外管局必须清晰界定,中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概念。中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到底在哪里?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是什么?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爆发的临界点在哪里?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爆发的可能方式有几种?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外管局必须系统提供,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预案。必须包括:长期解决方案;中期解决方案;短期解决方案;紧急应对方案。方案必须是系统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尤其是要制定有效遏制热钱兴风作浪的具体措施。
  
  第三,外管局必须详细解释,中国外汇储备品种构成和时间分布的理据。中国的外汇储备将来应如何调整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如何才实现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平衡?
  
  第四,外管局必须精密测算,中国外汇储备转化为战略资源储备,对国际资产和商品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估影响的方式和影响的程度。中国外汇储备转化为战略资源储备,对于中国产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战略资源储备的内容、规模、方式、程序。
  
  第五,外管局必须准确评价,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外管局应如何使用外汇储备结构调整,有效干预国际金融市场?如何积极干预国际金融市场,才能有效配合中国国内的货币政策?
  
  笔者认为,上述五个问题,才是外管局局长应该思考并必须回答的问题。当其职,就应尽其力,更要负其责。至于如何“下中药”,是总理考虑的事情。金融当局何必一再僭越?
  
  辩证地看,事情都有两面性。外汇储备是双刃剑。处理得好,利国利民;处理不好,祸国殃民。当然,要看这双刃剑在谁的手上。高手可以如虎添翼,笨蛋可能自我伤残。
  
  当然,我们也必须理解易先生。中国的金融官员虽然非常自负,但却极度缺乏自信和自觉。尤其是缺乏道义感、责任感和创造性。不客气地说,在外汇问题上,他们一直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笔者驳易刚之辩,并非针对易先生本人。笔者是想提醒最高决策层,外汇储备问题是涉及国家安危的战略性问题,不可等闲视之。用钱如用兵。领虎狼之兵,当选举鼎拔山之帅。已经大兵压境了,不要再玩清口小品了,会误大事的。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中了秦相范雎离间之计,除廉颇兵权,拜赵括为大将。赵括率四十万赵国精锐,迎战秦国名将白起。纸上谈兵的赵括根本不懂阵法,竟被白起用数万兵马击败。赵括身死,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赵国从此元气大伤,最终亡国。我国的外汇储备,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金融屏障。我国外汇储备若被坑杀,必使国家元气大伤。事关国本,焉能儿戏!
  
  2011年2月17日,盖特纳在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的证供,已让笔者一惊(见拙著《盖特纳与人民币估值》);今闻易刚之辩,再令笔者一撼。草民虽无廉颇之力,却存赵奢之忧,故此一驳。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