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ving_pot2010 回复日期:2010-12-12 22:30:36
美国消费人信心指数 升至六个月来新高
显示经济复苏步伐稳定
==========================
这是联合早报上看到的。
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美国失业率没有下降而仍然在不断的加快复苏。原因是什么?
最简单的---生产力提高了!实体经济恢复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
最重要的复苏是第三产业的复苏,只有第三产业在美国才是真正吸收懒散的下层靠低保过日子的人的工作行业。
如果把这9.8%的失业人口去除,美国会更好!当然了,请留下选票:)再穷的人有了选票,就不是可以随便被处置的了。
在中国,有身份证一样会被--被代表。
=========================
坚决做多美元!
作者:saving_pot2010 回复日期:2010-12-13 01:20:28
睡前顶一个!
大盘如果本周不上3000,就不好了。主要是看月线得来。最好3050以上。
从周五尾盘已经看的很清楚了,我也在前面说过了,看不到的不能怪我。
下周如果四川美丰还不涨我就战略减仓部分已做其他。
当然,整个过程还是要看黄金头部是否明确。如果下周走完,周线上确认黄金头部的话,我也将开始逐步的减仓。
美元盘整后的再次上攻是大撤退的时候,再涨都不玩了。
看看一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
中国青年报 魏雅华
按理说,人民币在中国应当比美元在美国值钱才对,才符合经济学理论。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哪怕以人民币计,都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收入的绝对数。
看看一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经济宏观数据(2010年的数据尚未发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负值,比上年下降了0.7%。)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如果我们按城乡人口各半计算,(实际上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万元。而2009年美国的人均收入为4.2240万美元。
可在中国,一元人民币能干什么?一元人民币只够上一两次公厕。坐一次公共汽车,坐地铁都不成。
一美元在美国能买到什么?美国到处都可以见到“九毛九超市”。在“九毛九超市”里,货品很丰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九毛九以下。有的小东西,九毛九能买好几样,比如:方便面,九毛九能买8包;(在中国这样的方便面一包要卖3元,可在美国,3美元能买到25包了)橙子,九毛九能买十来个。九毛九能买一瓶炒菜油(比中国最便宜的酱油还便宜,我们家吃的酱油还要5元钱一瓶呢)。
九毛九能买一瓶蚝油,一盒鸡蛋(半打),一瓶牛奶,一包青菜,还有一个微型收音机,价格统统是九毛九。在超市里购物,食品不交税,其他物品要交税,那个微型收音机加了8美分的税。
九毛九能买三碗桶装的速食面,(这样的速食面在中国的超市,5元一碗。)九毛九能买一袋葵花子,一副手套,一个锅铲,一个咖啡杯,一个盘子,一个儿童用带吸管的杯子,九毛九能买厨房里用的手巾一卷,一包核桃仁甜食,1个很精美的工艺品篮子,4卷卫生纸,洗碗剂一瓶,清洁玻璃剂一瓶,一盒室内用固体芳香剂,挺大一瓶可乐饮料(1升),1小罐香肠罐头,一大袋饼干。
可供选择的种类还挺多。九毛九能买1包糖,4支中性笔,(这样的中性笔在中国卖2.5元一支)。九毛九能买1包283克的果味胶皮糖,4节5号电池,(这样的电池在中国卖到10元一包了)。九毛九能买一包创可贴,一把剪子,1副扑克,一包肉干,一包口香糖。
最有趣的是,“九毛九超市”里的商品,大多来自中国:拖鞋、浴巾、T恤、餐具……琳琅满目。这既让我们自豪,又让我们尴尬。我们说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感情。中国的商品在美国充斥着地摊市场,我们在美国买中国货。
可我们在美国买中国货,比在中国买中国货还便宜。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发问:我们的价格体系到底怎么了?美国人又是如何梳理他们的价格体系的?
我女儿算了算,她每月用吃饭的花销不会超过200美元,而且吃得很好。她说,在美国,吃饭是没有穷人和富人的,因为吃很便宜。她在浙江大学上学,每月吃饭要花掉一千元。这便是吃在美国,吃在中国。
粮价投机与农民之苦
时寒冰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地位无可比拟。
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王朝的更迭,往往与通货膨胀尤其粮价的上涨有关。有研究者曾感慨道,倘若产量巨大的土豆、红薯不是在明末清初才引进,而是更早时出现,中国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写。
因此,食品类价格上涨,城市民众倍感生活压力(贫富分化的必然结果),政府也紧张万分。于是,“国十六条”问世,意在去除粮价、菜价、肉价等的投机之翼。
我们有必要知道,投机之翼在哪里?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份粮价研究报告,认为:2009年,国际投机资金主要集中在能源、金属、油脂类商品中,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2010年有可能借机转投前期涨幅较小、目前价位较低的粮食品种,粮食产品的金融属性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推高粮价。
果如所料,粮价在2010年,显得势不可挡。
实际上,即使没有热钱涌入,国内的流动性问题亦不可小觑。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飞速增长(媒体报道称超发43万亿元),决定着,相关资金必然要寻找流向。房价一调控,资金稍微流到农产品中去,就会激起波澜。食品类价格由此拉开上涨序幕。
问题是,农民是粮食上涨的最大受益者吗?国内粮价常年低于国际价格的状况对农民的伤害,又有谁去真正关注呢?当以房地产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大片耕地吞噬,当怀揣暴利的开发商冷酷地转身离去,作为粮食的提供者,农民的利益被置于何处呢?
悲哀之处在于,粮价上涨,农民难以受益。中国的粮食流通环节侵占了绝大部分利润,农民只是获取一点蝇头小利。而粮价下跌,农民则是最直接的受损者。一旦农民的积极性遭受重挫,谁来支撑起粮食的供应呢?
当人们把矛头指向投机者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任何炒作都面临着各种风险,一旦失败,数以亿计的资金,将灰飞烟灭。因此,在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决定投机严重程度的其实在于风险的大小。投机者为什么敢于炒作?谁为他们提供了动力?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一直非常高。像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农场主的收入80%左右源于政府补贴。不妨看一个具体的例子:2007年,中国猪肉价格飞涨,而同期德国的猪肉价格却远低于中国。原来,德国政府给每头猪补贴大约30欧元(折合人民币312元)。仅这一条,德国猪肉价格就没有涨上去的理由。而国内的养殖户,养一头猪的税费加起来就达80元左右。
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之高,服务之系统、周到,常常令我感叹不已。有这样系统的保障和严格的法律,谁敢轻易去炒作农产品呢?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农民与中国农民的积极性,哪个更高,是不言而喻的。
相比之下,中国投机者炒作农产品的风险之小、利润之高,是顺理成章的。中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降低和投机者不劳而获、不劳而暴利的畸形分配机制,一方面导致了财富分配机制的扭曲,一方面导致了粮食生产动力的萎靡。
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而我国的农业却常常受到工业的挤压,最典型的当属农产品价格的低迷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由于农业生产的利润太低,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受挫,在一些地方,土地撂荒比例甚至在20%以上。
显然,这种现状降低了投机者的风险,是他们敢于炒作农产品的根本原因。倘若农民种粮、养殖得到更多政策扶持,获取更多收益,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产品这种随处可见、储存成本又高的东西,谁敢轻易去炒呢?
因此,粮价上涨的根源,乃是国内粮价向国际粮价寻求对接的直接结果。中国的粮食问题不在于价格上涨速度的快慢,更在于整个粮食生产体系动力的缺失。当然,货币的飞速膨胀也是最重要的推手。要想遏制农产品炒作,一方面要必须收缩货币供应量,从源头上减小流动性,另一方面,必须给农民更多补贴和服务,让农民得到更多的收益和鼓励。如此,才能真正消除农产品的投机之翼。至于粮价本身,则应该由市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