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7-27 20:15:00
第一章
学会专业医生的思维,才是真正的“求医不如求已”
一、 象写流行小说那样写健康书籍,
如何能令人“求医不如求已”
作为一位临床医生,我一向只看专业的医学书籍,所以虽然耳闻过市面上流传着许多健康书宣称着能够令人“求医不如求已”,却从来没想到去翻上一翻。
但当我的父母也拿着这些书和我争论医学上的问题;当我去医院里的行政科室,看到有同事在那里闲坐着拍打胆经;更当我在看病人,向他们解释专业医学知识,却受到他们引用那些流行书籍学来的知识的反驳时,我慢慢觉得,这问题严重了。
求医不如求已,这意味着读者看完这些书,水平就可以超过我们这些临床医生,让无数医院关门大吉,让医生这个行业消逝无踪,这样的高人,怎能不让我动容?
于是我也找来这些火遍大江南北的书籍,想好好拜读一番,进修学习一下,但在拜读的过程中,却无数次地被这些书的作者雷倒,被他们震撼。震撼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高深,而是因为他们的无知,以及无知者所带来的无畏。
换句客气的话说吧,这些书的作者,基本上都不是专业的临床医生,书中的内容,充满了违背基本医学知识、信口开河、豪情万丈、臆想天开的言论,这样的书,只能算是一本小说,怎么可能令读者看完后达到“求医不如求已”的水平?
我且举一些这些作者书中的言论具体阐述一下,为了避免骂战,下面将隐去作者以及书籍的具体名字:
1、写小说可以夸张,但“求医不如求已”不行:
写小说强调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人物的原型可能并没有那么强大、完美,但在小说中却完全可以随意地把这个原型给夸张、放大,塑造出一个完美人物,比如小说里的英雄人物,坏蛋怎么枪林弹雨,怎么设下精妙的陷阱,都会被这位英雄一一破解,手到擒来,这样设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只有这样做,读者才会喜欢看。
但要“求医不如求已”,涉及到的医学知识却不能够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只能象小崔说事那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幸的是,那些流行健康书籍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
一位号称“健康教母”写的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绝招:生吃泥鳅,声称这一招使出来,能够治疗慢性胆囊炎、红眼病、发冷、口渴、肝火旺等5种病症。
这个绝招就是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完全违反了最基本的医疗常识,要知道,泥鳅可不是神户牛肉,住的空调房,吃得精挑细选,还每天有人给按摩,泥鳅的生存环境可恶心去了,下水道、臭水沟、淤腐的塘泥,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想象一下就知道会有多少的寄生虫,泥鳅可不是荷花,别指望他出污泥而不染,身上沾染各种各样的寄生虫是极为正常的事,生吃泥鳅,就意味着把活蹦乱跳的寄生虫也吃进了肚子里,这些虫子在臭水沟的恶劣环境都能生存下来,还在乎胃里面那点胃酸,你可以想象他们会在你的体内如何为所欲为,横行四方。
一本流行健康书里作者是这样回答读者提问的:读者问道“1型糖尿病中医是没法治愈的,请教楼主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应如何注意养生,避免并发症?”,作者回答道“还是老一套,首先口服加味开胃汤:生北山楂100克,广木香50克,沙参50克,杭白菊50克。每天一剂,水煎频饮。但是同时要喝猪皮汤。不吃细粮油脂,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血糖正常了,病人恢复吃脂肪、淀粉太多,仍然会发病。怎么办? 遵守养生十条。”
I型糖尿病是体内无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所以只能够采用体外注射人工胰岛素来进行补充,这位作者却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加味开胃汤”来代替人工胰岛素治疗,如果哪位读者真这样做了,那只有一个后果,送到急诊科抢救!
其实可以想想,如果这个加味开胃汤真能够治愈I型糖尿病,为什么不制成药品,在全中国,乃至在美国、德国、日本销售,赚取每年几十亿美金的利润呢?原因很简单,这种用于小说的夸张修辞手法,是忽悠不了药监局那些专业人士的。
有一本非常流行的健康书中里介绍了推腹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头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并指出:当慢性病久治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的时候,那就去寻找腹部的“阻滞点”,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慢性病就会随之消失。
其实按摩腹部的穴位,确实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要注意,只是针对某些疾病而已,但该书的作者却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到极尽,把这种推腹法放大到治疗任何慢性病都能够行之有效的地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放的这个卫星确有其事,象高血压病、糖尿病、乙肝等等的一系列慢性病,就都可以用推腹法来治愈了,又何必各大医院里都要设置相应的专门科室,培养专门的专科医生?病人只要每天吃饱了饭,揉半天肚子就行,医院也全部关门算了,病人全部去按摩院、沐足房,让漂亮的小姐给你揉上一个小时肚子,养眼又养身,岂不快哉?!
写小说可以夸张,但写健康书是不能这样的,这样让读者去“求医不如求已”,我不敢说一定会有害处,但却充满了风险,台湾排毒神医林光常为什么被关进大牢,就是因为一位癌症病人相信他的书,坚持吃他介绍的排毒餐,最后病重身亡,病人家属一怒之下向法院起诉,才让这位神医落马的。
当然,我也很理解这些作者为什么要将小说里的夸张修辞手法运用在医学知识的论述上,他们必须在书里把自己的医术吹的神乎其神,让看书的人相信学了他的方法就不用求医,这样他的书才会有市场,才可以赚到买书的钱,但是这些作者也很了解林光常的前车之鉴,所以我才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报的记者采访一位畅销健康书的作者,这作者卖书的时候吹嘘“求医不如求已”,但又跟记者郑重其事地说人生了病一定要去医院,这样说倒也挺好,如果读者相信了他的书有病不去求医出了事,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作者本人可是已经通过媒体发布了免责声明,一切后果和作者绝无关系了!
学会专业医生的思维,才是真正的“求医不如求已”
一、 象写流行小说那样写健康书籍,
如何能令人“求医不如求已”
作为一位临床医生,我一向只看专业的医学书籍,所以虽然耳闻过市面上流传着许多健康书宣称着能够令人“求医不如求已”,却从来没想到去翻上一翻。
但当我的父母也拿着这些书和我争论医学上的问题;当我去医院里的行政科室,看到有同事在那里闲坐着拍打胆经;更当我在看病人,向他们解释专业医学知识,却受到他们引用那些流行书籍学来的知识的反驳时,我慢慢觉得,这问题严重了。
求医不如求已,这意味着读者看完这些书,水平就可以超过我们这些临床医生,让无数医院关门大吉,让医生这个行业消逝无踪,这样的高人,怎能不让我动容?
于是我也找来这些火遍大江南北的书籍,想好好拜读一番,进修学习一下,但在拜读的过程中,却无数次地被这些书的作者雷倒,被他们震撼。震撼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高深,而是因为他们的无知,以及无知者所带来的无畏。
换句客气的话说吧,这些书的作者,基本上都不是专业的临床医生,书中的内容,充满了违背基本医学知识、信口开河、豪情万丈、臆想天开的言论,这样的书,只能算是一本小说,怎么可能令读者看完后达到“求医不如求已”的水平?
我且举一些这些作者书中的言论具体阐述一下,为了避免骂战,下面将隐去作者以及书籍的具体名字:
1、写小说可以夸张,但“求医不如求已”不行:
写小说强调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人物的原型可能并没有那么强大、完美,但在小说中却完全可以随意地把这个原型给夸张、放大,塑造出一个完美人物,比如小说里的英雄人物,坏蛋怎么枪林弹雨,怎么设下精妙的陷阱,都会被这位英雄一一破解,手到擒来,这样设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只有这样做,读者才会喜欢看。
但要“求医不如求已”,涉及到的医学知识却不能够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只能象小崔说事那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幸的是,那些流行健康书籍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
一位号称“健康教母”写的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绝招:生吃泥鳅,声称这一招使出来,能够治疗慢性胆囊炎、红眼病、发冷、口渴、肝火旺等5种病症。
这个绝招就是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完全违反了最基本的医疗常识,要知道,泥鳅可不是神户牛肉,住的空调房,吃得精挑细选,还每天有人给按摩,泥鳅的生存环境可恶心去了,下水道、臭水沟、淤腐的塘泥,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想象一下就知道会有多少的寄生虫,泥鳅可不是荷花,别指望他出污泥而不染,身上沾染各种各样的寄生虫是极为正常的事,生吃泥鳅,就意味着把活蹦乱跳的寄生虫也吃进了肚子里,这些虫子在臭水沟的恶劣环境都能生存下来,还在乎胃里面那点胃酸,你可以想象他们会在你的体内如何为所欲为,横行四方。
一本流行健康书里作者是这样回答读者提问的:读者问道“1型糖尿病中医是没法治愈的,请教楼主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应如何注意养生,避免并发症?”,作者回答道“还是老一套,首先口服加味开胃汤:生北山楂100克,广木香50克,沙参50克,杭白菊50克。每天一剂,水煎频饮。但是同时要喝猪皮汤。不吃细粮油脂,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血糖正常了,病人恢复吃脂肪、淀粉太多,仍然会发病。怎么办? 遵守养生十条。”
I型糖尿病是体内无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所以只能够采用体外注射人工胰岛素来进行补充,这位作者却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加味开胃汤”来代替人工胰岛素治疗,如果哪位读者真这样做了,那只有一个后果,送到急诊科抢救!
其实可以想想,如果这个加味开胃汤真能够治愈I型糖尿病,为什么不制成药品,在全中国,乃至在美国、德国、日本销售,赚取每年几十亿美金的利润呢?原因很简单,这种用于小说的夸张修辞手法,是忽悠不了药监局那些专业人士的。
有一本非常流行的健康书中里介绍了推腹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头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并指出:当慢性病久治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的时候,那就去寻找腹部的“阻滞点”,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慢性病就会随之消失。
其实按摩腹部的穴位,确实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要注意,只是针对某些疾病而已,但该书的作者却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到极尽,把这种推腹法放大到治疗任何慢性病都能够行之有效的地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放的这个卫星确有其事,象高血压病、糖尿病、乙肝等等的一系列慢性病,就都可以用推腹法来治愈了,又何必各大医院里都要设置相应的专门科室,培养专门的专科医生?病人只要每天吃饱了饭,揉半天肚子就行,医院也全部关门算了,病人全部去按摩院、沐足房,让漂亮的小姐给你揉上一个小时肚子,养眼又养身,岂不快哉?!
写小说可以夸张,但写健康书是不能这样的,这样让读者去“求医不如求已”,我不敢说一定会有害处,但却充满了风险,台湾排毒神医林光常为什么被关进大牢,就是因为一位癌症病人相信他的书,坚持吃他介绍的排毒餐,最后病重身亡,病人家属一怒之下向法院起诉,才让这位神医落马的。
当然,我也很理解这些作者为什么要将小说里的夸张修辞手法运用在医学知识的论述上,他们必须在书里把自己的医术吹的神乎其神,让看书的人相信学了他的方法就不用求医,这样他的书才会有市场,才可以赚到买书的钱,但是这些作者也很了解林光常的前车之鉴,所以我才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报的记者采访一位畅销健康书的作者,这作者卖书的时候吹嘘“求医不如求已”,但又跟记者郑重其事地说人生了病一定要去医院,这样说倒也挺好,如果读者相信了他的书有病不去求医出了事,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作者本人可是已经通过媒体发布了免责声明,一切后果和作者绝无关系了!